揭秘:胡善祥的一生有多悲凉?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大明风华》里的胡善祥,是个满腹心机的女人,后来还有黑化的倾向。她嫁朱瞻基,不是因为有多爱他,而是想生下他的儿子,让儿子成为下一任大明皇帝。
儿子身上有她一半血脉,也就等于自家占有了朱家的一半江山,那么父母大仇也就得报了。
不得不说,她的脑回路非常清奇。仔细一想,似乎还有那么一点道理。唯一的问题是,万一她生不下儿子、或者儿子当不上皇帝呢?且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估计她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建议亲姐姐孙若微一起嫁给朱瞻基,加个双保险。
正常宫廷剧里姐妹争夫的戏码,在这部剧里是不存在的。胡善祥一心一意要报仇,没那闲功夫和太孙谈恋爱——看腻了众多恩怨情仇、爱恨交织的恋爱脑情节,其实这种画风看得挺爽的。
然而,历史上的胡善祥可不是这样的。她既没有这么复杂的身世,也没有这么犀利的思维,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后宫女子而已。孙若微也差不多。
胡善祥的幸运和不幸
和普通女子比起来,胡善祥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胡善祥是山东济宁人,父亲胡荣只是个锦衣卫百户,不是高官,家世正好符合大明皇室的选妃标准。但虽然如此,胡善祥也绝对不会想到,有一天她会成为朱瞻基的正妻,大明的皇后。
这种可能性,好比现在的我们买彩票,中头等大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只能在梦里想想。
但对于胡善祥来说,美梦成真了。
永乐十五年,胡善祥被永乐帝朱棣选为自家孙媳妇,封太孙妃。此时宫中还有一位以美闻名,十多岁就养于宫中的孙氏,也就是《大明风华》里的孙若微。
说起来她也是很憋屈,小小年纪就被接进宫里当做未来的皇后培养,朱棣最初也是默许的。朱瞻基即将大婚时,朱棣却突然变卦,信了司天监的话,认为孙氏不利大明,从外头选了素有贤名的胡善祥。
是的,真实的情况和电视剧里恰恰相反。孙氏才是在宫中成长的那位,胡善祥是后来才被选入宫中的。若论和朱家的关系,孙氏比胡善祥好得多。
不过,胡善祥和皇宫也不是一点渊源都没有,胡家有七女,大姐胡善围才色出众,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被选入宫中为尚宫,地位很高,她们的父亲就是因此才被封为锦衣卫百户。胡善祥能被选中,也许有她的功劳。
其实我觉得,朱棣变卦不一定是听信司天之言,如果他真认为孙氏不利大明,怎么可能还让她留在宫中为太孙嫔?早打发出去了。
那他为什么变卦呢?极有可能是因为离得近,让他发现孙氏不适合为正室。俗话说“娶妻娶德,纳妾纳色”,古代男人对妾的要求很低,美就行了,但对妻子的要求很高,不一定要美,但一定要贤惠有德。按照这个标准,胡善祥和孙氏的人生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
胡善祥等于是截了孙氏的胡,在朱瞻基继位后被封为皇后,这是她的幸运,也是胡氏家族的幸运。
但是,这种幸运中又暗含着不幸。
前面说过了,孙氏在宫中长大,和朱瞻基青梅竹马,感情极深。朱瞻基虽然按祖父的意思娶了胡善祥,心却在孙氏那里,封孙氏为贵妃,赐金册金宝(可以理解为证书和印鉴)。而在此之前,妃位有册无宝,也就是只有证书没有印鉴。此后,明朝的贵妃都有册有宝。
宣德三年,胡善祥失了皇后位。这事儿说来很有戏剧性,她不是被废的,而是在朱瞻基的劝说下,主动上表以“无子”为由请辞的——从来没听说过,皇后还能“辞职”,而且大家都年纪轻轻的,现在无子,不等于以后就不会生了。
真实的原因,是因为此时孙氏生下了皇长子朱祁镇,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可这又是一桩悬案,《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意思是朱祁镇并不是孙氏的亲儿子。据说还是朱瞻基主动抱给孙氏的,就为了让她当皇后。
这种感情其实挺真挚的,但因为是建立在胡善祥的痛苦上,让人觉得没那么美好。“宠妾灭妻”玩得太过光明正大,挑战了当时的礼仪道德,所以史书上对孙氏颇多贬意。
三年为后,半生道姑
朱瞻基其实也不算坏人,感到有点对不起胡善祥,令她退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各种待遇也都跟得上。
“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胡善祥无过而被废,天下人都为她抱屈,怜惜她。朱瞻基的母亲诚孝张皇后更是如此,常召胡善祥到自己的清宁宫说话闲聊,“内廷朝宴,命居孙后上”,意思是大型场合都把胡善祥的位置安排在孙氏之上。
孙氏为之郁郁,却不敢抗议。
多年后,朱瞻基对此事也有点后悔,良心不安,自己宽慰自己,说“此朕少年事”,如果他更成熟一点,大概就不会废胡善祥了吧。她贤良淑德,宽厚善良,有母仪天下的风范,本来可以成为一代贤后,却毁于他的私心。
虽说胡善祥似乎破坏了朱瞻基和孙氏的感情,但这一切都不是她自己能决定的。而以那时的道德标准,她也算不得第三者,没有她也会有别人。朱瞻基不敢对抗祖父,无法娶心爱的孙氏为原配正妻,却把火发到胡善祥头上,很没道理。
张皇后对胡善祥是真的好,这大概是胡善祥在宫中难得的温暖,也是胡善祥能在宫中安稳度日的最大原因。在她的保护之下,丢了皇后尊位的胡善祥没受过孙氏的欺负,也没被宫人冷待。
【结语】
正统(朱祁镇的年号)七年十月,张皇后崩逝,胡善祥为之痛哭,第二年也去世了,后宫朝堂都忌惮孙氏,只以嫔礼下葬。直到朱祁镇再次为帝,才在钱皇后的劝说下恢复了胡善祥的皇后位份,上谥号“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胡善祥肯定愿意嫁入普通人家,夫妻和顺母慈子孝,而不是入宫当三年皇后,然后是大半生的道姑。
在明朝历史上,胡善祥作为首位被废的皇后,其命运转折始终笼罩在“无过而废”的悲情色彩中。然而,若深入剖析历史细节,会发现这场废后风波实则是皇权、礼法与人性欲望交织...
胡善祥 2025-10-30 盛世明君与艺术巨匠:明宣宗朱瞻基的双面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明宣宗朱瞻基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与深厚的文化造诣,成为明朝中期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他开创的“仁宣之治”被誉为明朝的黄金时代,而他本人更以书画双...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30 宣德之治:明宣宗朱瞻基如何铸就仁宣盛世明宣宗朱瞻基(1398/1399-1435)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在位仅十年却开创了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齐名的“仁宣之治”。这一时期,明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29 宣德风华:明宣宗朱瞻基的多元人生与艺术追求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在位十年间不仅开创了“仁宣之治”的盛世,更以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广泛的兴趣爱好成为历史长河中极具辨识度的帝王。...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27 宣德盛世的缔造者:明宣宗朱瞻基的治国智慧与艺术人生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以"仁宣之治"的治世闻名,他不仅开创了明朝的黄金时代,更以卓越的文化造诣在帝王中独树...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15 书画蹴鞠皆入戏:明宣宗朱瞻基的帝王雅趣与权力游戏作为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在位十年间开创了“仁宣之治”,其文治武功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个人爱好。这些爱好既折射出帝王的多面性,也暗...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11 女中尧舜的定鼎之策:张氏如何以柔术稳住九岁皇帝的江山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骤然离世,九岁的朱祁镇在乾清宫接过玉玺。此时,这位幼帝的身后没有强势的外戚集团,朝堂上“三杨”内阁与宦官王振的暗流涌动,北方瓦剌虎视...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11 明宣宗禁海: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历史抉择明朝宣德年间,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作出了强化海禁政策的决策。这一决策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明初以来海禁传统的延续,更是特定历史背景下多重因素...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08-26 朱瞻基为何倾心孙皇后:权力、情感与命运的交织明宣宗朱瞻基与孝恭章皇后孙氏的爱情故事,在史书与野史的交织中显得格外耐人寻味。这位以“书画家”“促织天子”著称的帝王,为何对孙氏始终如一?从青梅竹马的情愫到宫廷...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08-20 明宣宗放弃多少领土:战略收缩下的地缘抉择与历史回响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1425—1435年),以“仁宣之治”的盛世美誉载入史册,却也因主动放弃大片领土引发争议。从东北的奴儿干都司到西南的交趾布政使司,从北疆的...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08-1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