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贪得无厌的宋庄公:为什么死后事情完全变味?
公子突的舅舅雍氏在宋国,因为世代为官,再加上嘴皮子也能说,所以深得宋庄公的宠信。公子突对老大世子忽上位很是不满,于是就跟舅舅们说了自己的委屈,把世子忽说的那个一无是处。雍氏可怜自己的外甥,宋庄公面前一通忽悠,要求帮助公子突篡位,并把成功之后的种种好处说的那个天花乱坠。

宋庄公听着听着竟然心动了,没办法,天大的好处谁不喜欢呢,那不是一毛两毛,整整一百块啊,放谁谁不眼馋呢。为稳妥起见,还找到公子突,提出明确的要求,除一百块之外还要了三座城池。面对如此非分的要求,公子突竟和他当年一样,就因为急于还国而口不择言,痛快地答应,并签下了欠债合同。在他心里,要没宋庄公帮忙我狗屁不是,还在乎什么一百块呢,就加上三座城池,也不过半个郑国而已,没问题,咱俩谁跟谁啊。
两下里这么一商量,就愉快的达成合作伙伴关系,找了个空子胁迫郑国大臣祭足赶走世子忽,迎接公子突回国继位,人称郑厉公。事情办成,你过去的公子突,现在的郑厉公就该照合同办事,实现当年答应的好处。他也干脆,人家刚上位就派人上门讨债了。
这么猴急是有原因的,就怕郑厉公像他当年一样,把那一百块忘得干干净净,一百块啊,还外带三座城池,能是小事么。然而郑厉公为难了,刚上位就割地赔款,老百姓知道了会怎么看,但恩人的面子是不能不给滴,于是想方设法凑了三四十块送给宋庄公。宋庄公很不满意,嘿,小子,提上裤子就不认账,人而无信,不知可也。我得好好提醒提醒。
就这么着使者不绝于道,坐门上要求人家还账。郑厉公为难了,心说:嘿,我说那个宋庄公哎,事情有这么过分的么,我是答应给你一百块,但总得容我缓两天吧,也不是我坏,是人家手头不方便么。心里不满,可能给宋庄公说么?不能,于是想找人“求其婉转”。给说说好话。那么,找谁呢?
宋庄公老爹在位时和齐、鲁两国关系不错,可齐国不成,为什么呢,因为赶走了齐僖公心爱的世子忽,齐国人心里憋着火,都公开表示要找机会为世子忽报仇,这会儿上门求助,不是不痛的手指硬往门缝里塞么。那还有谁呢,鲁国。嗯,还行。
当年鲁桓公姬轨杀了自己亲哥哥上位,郑国可是国际上第一个承认他合法地位滴,有这层关系,鲁桓公必然会乐意帮忙。
于是派人带了点土特产找鲁桓公帮忙,鲁桓公果然痛快,一口答应。转头就约宋庄公到句渎,即如今山东菏泽一带会盟。因为国际政治格局的关系,当时宋、鲁两国关系不怎么地,如今鲁国主动邀请交朋友,宋庄公当然喜出望外,就非常痛快的答应下来。
公元前700年,两国君主在句渎愉快的见了面,在讨论了周边关系和国际事务之后,鲁桓公说出了自己的本来目的,为郑厉公求情。恳请他一百块也不多,就多缓两天。宋庄公一听,心里不开心了,道理是一套一套滴:郑君受寡人之恩深矣!譬之鸡卵,寡人抱而翼之,所许酬劳,出彼本心。今归国篡位,直欲负诺,寡人岂能忘情乎?
我对郑厉公可真没的说啊,就像小鸡仔,就是因为有我帮忙,才有幸生出来滴,那些好处是他自愿给滴,如今篡位成功,就想忘了以前的诺言,换你是我,能答应么。那一百块是他自愿给的,可你忘了,你也欠人家一百块没还呢,怎么就想不起来,当别人都是傻子么。
鲁桓公笑了:大国所以赐郑者,郑岂忘之?但以嗣服未久,府库空虚,一时未得如约。然迟速之间,决不负诺。此事寡人可以力保。你对郑国的恩情,郑厉公哪儿敢忘记,就因为上位不久,府库空虚,所以一时半会儿凑不齐而已,放心好了,他早晚都会给你的,我可以当保人。话都说到这份儿上,宋庄公却还不答应:金玉之物,或以府库不充为辞。若三城交割,只在片言,何以不决?一百块一时半会儿凑不齐也可以理解,不过割让三城,只是一句话的事儿,为什么这么久还没决定下来。
鲁桓公又说了:郑君惧失守故业,遗笑列国,故愿以赋税代之。闻已纳粟万锺矣。刚刚上位就割让城池,国际上是会笑话他滴,所以以赋税代替,听说不是已经给了几万担粮食么。宋庄公白眼一翻,又说了:“二万锺之入,原在岁输数内,与三城无涉。况所许诸物,完未及半。今日尚然,异日事冷,寡人更何望焉?惟君早为寡人图之!”几万担粮食的赋税本来就是我应该收的,与割让三城有什么关系,更何况答应的一百块到现在连五十块都没凑齐,该怎么办,要不你帮我拿个主意。
这番对话唇来舌往,很不愉快,于是两国君主不欢而散。鲁桓公派人将结果告知郑厉公,郑厉公还不死心,又把商彝,当年宋庄公为感谢郑庄公帮忙而赠送的护国神器交到鲁桓公手里,求他再帮帮忙。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与秦国商鞅先后掀起变法浪潮,二者均以法家思想为根基,通过制度革新实现国家富强。然而,历史长河中,商鞅之名如雷贯耳,李悝却逐渐隐入史册角落。这种...
商鞅 2025-10-28 犀首纵横:公孙衍的战国浮沉与秦魏恩怨在战国群雄逐鹿的棋局中,公孙衍以其“合纵连横”的谋略成为搅动风云的关键人物。这位出身魏国阴晋(今陕西华阴)的纵横家,曾身佩五国相印,也三度沉浮于秦魏韩之间,其人...
公孙衍 2025-10-27 商鞅之死:权力博弈下的悲剧与历史惯性公元前338年,商鞅在彤地(今陕西渭南)被秦军围困,最终因“谋反”罪名遭车裂之刑。这位推动秦国从边陲弱国走向强盛的改革者,其结局充满戏剧性与悲剧性。而更耐人寻味...
商鞅 2025-10-27 魏国衰落:孙膑之去仅是冰山一角,地缘困局与制度崩坏才是主因战国初期,魏国凭借李悝变法、吴起练兵迅速崛起,成为首个称霸中原的强国。然而,自魏文侯去世后,魏国仅用百年便从巅峰跌落至被秦国灭亡。传统叙事常将魏国衰落归因于孙膑...
孙膑 2025-10-24 武庙独尊:诸葛亮何以成为三国军事家的“唯一标杆”?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朝廷设立武成王庙,以姜子牙为主祭,张良为副祭,并遴选白起、韩信、诸葛亮等十人入列“武庙十哲”。这一名单跨越千年,囊括了从西周到盛唐...
白起 姜子牙 2025-10-23 战神之殇:白起之死与秦国权力的残酷博弈战国末期,秦国以雷霆之势横扫六合,而白起作为秦军统帅,凭借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等旷世奇功,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石。然而,这位“杀神”的结局却充满悲剧色彩——...
白起 2025-10-23 庞煖:战国末年大器晚成的军事奇才与合纵先锋战国乱世,英雄辈出,但能在耄耋之年横空出世、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者,唯有庞煖。这位隐姓埋名五十余载的赵国将领,在战国末期以军事谋略与纵横捭阖之才,书写了一段“老骥...
庞煖 2025-10-22 王翦:战国第一将的传奇人生与军事智慧在战国烽火连天的历史长卷中,王翦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脱颖而出,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核心人物。他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更因率六十万大军灭楚的...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10-21 宋襄公入列春秋五霸:公爵身份与礼治理想的双重支撑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以武力与权谋称雄,而宋襄公却因“泓水之战”中坚持“不击半渡”的仁义被后世讥为“迂腐”。然而,在《史记》《资治通鉴》等正史中,他仍被...
宋襄公 齐桓公 2025-10-21 血火淬志: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忍辱复国之路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烽火席卷江南。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在夫椒之战中惨败于吴国,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被吴军层层围困。这场败局不仅让越国濒临亡国,更将勾践推向了...
勾践 2025-10-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