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身材矮小的历史人物,大家自然会想起晏子。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战国时期的齐国还有这一个矮小人物,名为淳于髡(kun,第一声)。此人被司马迁记载在滑稽列传当中,为人十分善变,而且身材矮小,是个外交高手。《史记》记载:“淳于髡身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度出使诸侯,未尝屈辱”。可就是这么一个入赘齐国的矮个子,却依靠自己的口才为齐国做了很多事,最后也是官拜大夫。

齐威王年轻之时经常是好为淫乐,整夜买醉,对此齐国上下无一不是担心齐国的安慰。此时唯有淳于髡敢于劝谏,并且故意用隐语询问齐威王:“国中有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这自然说的就是齐威王,但实际上每天买醉是齐威王故意为之。为了强大齐国,齐威王故意摆出自己软弱无能的形象来分辨齐国忠奸。见到淳于髡的问话,齐威王则是回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个典故后来也成为了形容惊人复出的意思。不过这一段对话的确十分有趣,淳于髡不直接问,而是要隐语相诉,可见用心良苦。
实际上淳于髡此人一直都是喜欢说着隐语,从不会直接表达出真实的意思,所以跟他聊天还需要费费脑筋。这可能和淳于髡的个人成长有关系,在史记中和各种资料里都表示淳于髡是一个赘婿。可信度应该极高,而无奈成为赘婿自然生活的就不怎么样。同时淳于髡的髡是先秦时期的一种惩罚,意思是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可见淳于髡的社会地位不高。同时能够有经济条件,又如何会甘愿成为赘婿呢?故而说淳于髡在这种原本就重视地位的时代,可能说话养成了不直言,但又想表达心中不快的方式。
正如他和齐威王的另一次对话,就可以看出淳于髡的有趣之处。有一次淳于髡出使回归,齐威王见他劳苦功高于是就设宴邀请。出于好奇,齐威王就想问问淳于髡能喝多少酒。谁知淳于髡的回答是一斗也醉,一石也醉。齐威王自然不明白其意思,这时候淳于髡又卖起了关子,说起了原因。

淳于髡解释说,如果是齐王赏酒,两边有着文武大臣,他心中恐惧就只能喝得一斗。如果是在家里招待贵客,小心陪伴左右,那么可能就喝个二斗左右。但如果跟老朋友见面,互相问起自己的趣事,则可以和上个五六斗。但要是举行乡间聚会,再加上席间有着不少娱乐项目,肯定就能喝上个八九斗。不过最厉害的还是在天色晚了以后,大家靠在一起,男女之间散乱。而此时主人家留我下来,并且闻着女子香气,这时候就能喝下一石了。这一番话意思就是,喝酒也是没有限度的,容易乐极生悲。
齐威王听了这话才明白这是淳于髡的暗中讽刺,于是从这以后就停止了很多彻夜的酒席,反而把精力放在了处理朝政之上。也正是淳于髡的各种鞭策激励,帮助齐威王再一次称霸诸侯,可谓是良苦用心。
同时淳于髡不仅仅是刁难齐王,而且号称亚圣的孟子也吃过他的亏,被他言语调戏。就在孟子周游列国的时候,途径齐国。淳于髡怎么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前往拜访孟子。一来他就给孟子出难题,借着“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问孟子:“如果你老婆掉进了水里,我是救还是不救?”;一句话问的孟子火冒三丈,直言道:“嫂嫂都不救,还是人嘛!”,后来也感到自己失言,赶忙纠正。告诉淳于髡,救人是权宜之计,不用在意礼制禁忌。
可见这淳于髡的确是个有趣之人,不管是谁也不在乎他的身份,就敢于直接开口调笑。难怪到了如今的临淄都还留有童谣:“孟子遇见淳于髡,吓不死也发昏”,看来淳于髡还是个圣人见了都要逃的人物啊。不过也正是淳于髡为人虽有趣滑稽,但其所说的暗中却总是含有哲理,不但让人深思,而且影响久远。的确足以称为奇人,也是齐国重要的奠基人。
公元前98年,长安城笼罩在肃杀的寒风中。太史令司马迁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一事仗义执言,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刑罚,实则是西汉政治格局与军事战略交...
司马迁 2025-11-04 弘农杨氏开基者:杨敞的出身与人生轨迹作为西汉中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杨敞不仅是弘农杨氏的始祖,更以司马迁女婿的身份成为历史焦点。其家族背景与仕途经历,折射出西汉中后期政治格局的深刻变迁。一、显赫家世:...
司马迁 2025-10-31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汉武帝的权力铁腕与史官的命运悲歌:司马迁宫刑事件再审视公元前99年,一场震惊朝野的案件将太史令司马迁推向生死边缘。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这位立志“通古今之变”的史官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这场刑罚不仅改变了司马迁的...
司马迁 2025-10-20 子婴身份之谜:秦始皇血缘中的“幸存者”与权力真空的产物秦朝末年,当赵高将玉玺塞进子婴手中时,这位仅在位46天的末代秦王,其身世却成为两千年来未解的历史谜题。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种矛盾记载:或为扶苏之子(始皇之孙...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13 司马迁所受宫刑:割除男性生殖器官的残酷历史司马迁,这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的史学巨匠,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最终遭受了宫刑这一古代最残酷的肉刑。关于宫刑的具体操作方式,尽管史书未详载细节,但...
司马迁 2025-09-24 项庄身世之谜:楚国第一剑客的家族脉络在楚汉争霸的烽火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刺破了鸿门宴的虚伪和平。这位被司马迁以寥寥数笔记载的楚国...
司马迁 项庄 2025-09-23 廉颇老矣:历史回响中的英雄迟暮与时代隐喻战国烽烟中,廉颇以“破齐败燕、守卫长平”的赫赫战功铸就铁血传奇,却在暮年遭遇“一饭三遗矢”的谗言构陷,最终悒悒而终。这个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典故,历经两千余年...
廉颇典故 司马迁 2025-09-05 楚怀王是昏君吗?——从历史迷雾中探寻真相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楚怀王熊槐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刻画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庸之君,但出土文献与后世研究却揭示出这位楚...
司马迁 楚怀王 2025-09-03 史记:跨越三千年的历史长卷——从上古传说到汉武雄图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恢弘的叙事框架与深刻的历史洞察,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原乡。这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历时十四年完成的巨著,不仅开创了“纪传体”史...
司马迁 2025-09-0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