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辽朝 >  耶律楚材: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

耶律楚材: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

时间:2025-11-21 18:25:09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在蒙古帝国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蒙古帝国发展、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承的关键人物。

出身名门,博学多才

耶律楚材出身契丹贵族家庭,生长于燕京(今北京)。幼年时父亲去世,他由母亲杨氏教导长大。聪颖好学的耶律楚材博览群书,不仅精通经史,还对天文、地理、历法、术数以及佛家、道家、医学、卜筮等方面知识都有深入研究,能文善诗,是金国大名鼎鼎的学者。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元的知识储备,为他日后在政治舞台上的出色表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乱世抉择,辅佐成吉思汗

金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1215年,蒙古军攻占金中都,成吉思汗听闻耶律楚材才华横溢,便派人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耶律楚材对腐朽的金王朝早已失去信心,面对干戈四起、生灵涂炭的神州大地,他决定以自己的才华辅助成吉思汗,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于是,他应成吉思汗之招至漠北,成为其辅臣。

在随成吉思汗西征的过程中,耶律楚材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例如,1226年冬天,他跟随成吉思汗攻下灵武,其他将领都在争夺财物美女,唯独耶律楚材将那些遗散的书籍和大黄等药材仔细收集起来。不久,军中瘟疫蔓延,因为有大黄医治,士兵们很快痊愈了。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更体现了他对士兵生命的关怀。

助力窝阔台,推行汉化改革

窝阔台汗即位后,随着蒙古统治范围扩大到中原,以前管理草原的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刑事案件大大增加。耶律楚材适时提出《便宜十八事》作为临时法律,严禁地方官擅自滥杀百姓,不准商人财主贪污公物,打击地痞流氓杀人盗窃,禁止地主富豪夺取农民田地,使社会秩序渐渐安定。

在经济方面,针对中原腹地遭受连年战争破坏、生产凋敝、百姓困苦的情况,耶律楚材主张轻徭薄赋,爱惜民力,发展生产。当时,近臣别迭等人认为汉人对国家没有用处,主张将他们驱赶,取其土地作为牧场。耶律楚材坚决反对,他向窝阔台进言:“如今要南征,正需要大量军需供给。若均定中原赋税之制,每年可得数以万计的钱帛粟米,足以供给军需,怎么能说于国无补呢?”窝阔台听后,便让耶律楚材主管中原赋税。于是,耶律楚材设立燕京等十路课税使,正、副长官一律任用读书人。第二年,当征收的金银布帛堆积如山陈列于窝阔台面前时,窝阔台高兴地说:“你没有离开过我的身边,却能使国家经费充裕,南国还有像你这样的大臣吗?”并当即任命他为中书令。

在政治体制上,耶律楚材设立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各项规章制度有了可循之规。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提出“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等一系列政治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殚精竭虑,创举颇多。

止杀护民,守护文明火种

蒙古军队曾有残酷的规定:凡是进攻敌人的城镇,如遇抵抗,一旦攻克,不问老幼、贫富、逆顺,除工匠外,大部分杀戮,少数妇女和儿童成为奴隶。耶律楚材坚决反对这种残暴行为,他认为国家兴兵打仗,想要得到的无非是土地和人口,得地无民,又有何用。

1232年,窝阔台命令大将速不台对汴京(今河南开封)发动攻势,速不台在即将攻下汴梁时,向窝阔台报告准备开始屠城。耶律楚材听后,紧急进谏,说服了窝阔台,避免了元军屠城,从而保护了147万百姓免遭杀戮。这一壮举不仅挽救了无数生命,也改变了蒙古人屠城的恶习,对中原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方面,耶律楚材大力推崇儒家学说,建议培养儒学人才。他两次敕修曲阜孔庙,在文化中心燕京设立编修所、在平阳设立经籍所,整理挽救文献典籍,保护恢复中原文化。他还奏请开“戊戌选试”,恢复科举,收纳儒士,直接促成了蒙古历史上首次儒士选拔考试,为后来元朝恢复科举考试之制奠定基础。“戊戌选试”共录取4000多人,各地重新出现了读书的气象。

廉洁奉公,后世敬仰

耶律楚材久居枢要,但他廉洁奉公,不搞裙带之风。他曾说:“睦亲之义,但当资以金帛,若使从政而违法,吾不能徇私恩也。”1244年,耶律楚材在任上去世,享年55岁。后来有人诬陷他,说他居相位时间很长,天下的贡赋大半被他收入家中。朝廷命人察看,结果发现其家只有一些古琴、字画以及遗文数千卷,其清操可见一斑。

耶律楚材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倾国悲哀,许多蒙古人都痛哭,如同失去自己的亲人。汉族的士大夫更是流着眼泪凭吊这位功勋卓著的政治家,史载大蒙古国数日内不闻乐声。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忽必烈遵耶律楚材的遗愿,将他的遗骸移葬于故乡玉泉以东的瓮山,即今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后至顺元年(1330年),元朝政府追赠耶律楚材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这是中国古代文臣的最高荣誉。

耶律楚材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远见卓识和无私奉献精神,在蒙古帝国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推动的汉化改革,促进了蒙古贵族与汉族的融合,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后人所敬仰和学习。

人物: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分享 上一篇: 皇太妃胡辇是什么人?——大名鼎鼎的萧太后的姐姐萧胡辇介绍(一) 下一篇: 没有了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