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和赵国军队爆发了战争,史称“长平之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直接影响了战国最终走势的一场战争,赵国的战败无疑极大加速了秦国的统一步伐。众所周知,“长平之战”爆发的导火索,乃是秦国攻占韩国野王后,上党郡守冯亭将上党郡献于赵国。那么,你知道秦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吗?
根本原因:战国后期两大强国,秦赵之间必有一战
进入战国末期,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又经经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三代君王的治理,已经渐成独霸之势。而北方的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率先在组建了强大的骑兵,军事实力大为提升。
东方列国之中,韩魏早已衰弱不堪,楚国“鄢郢之战”后又实力大损,齐国又经“五国伐齐”而迅速衰败,燕国经过燕昭王短暂辉煌后也再度衰弱,反倒是强大起来后的赵国,在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迅速进入强国之列。
作为战国末期的两大强国,秦赵都视对方为自己的最大敌人,双方都非常明白,秦赵之间必有一战。正因如此,自赵国崛起以来,秦赵两国的明争暗斗便从来没有停止,先有武灵王使秦,后有完璧归赵,再有渑池相会,这实际上便是双方的不断试探。
周赧王四十六年(前269年),在历经长期试探之后,为了争夺未来战争的主动权,秦赵两国爆发了第一次正面较量,“阏与之战”随之爆发,结果秦国惨遭战败,堪称“商鞅变法”以来的最大败绩。
直接原因:“太行八陉”的战略地位,上党郡对赵国太过致命
太行山乃是秦赵两国的天然分界线,其山脉虽然山峦叠嶂,虽然其中被沁河、丹河、漳河、沙河、唐河等河流在山脉中冲刷出了一道道河谷,但这些河谷却并不适合军队通行,因而自古以来,穿越太行山的交通道路,大多利用山脊隘口,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太行八陉”。
既然秦赵之间必有一战,那么谁占据了太行山,或者说掌握了交通要道“太行八陉”,无疑便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不同之处在于,由于赵国都城邯郸距离太行山太近,一旦秦军越过太行山,便可直扑邯郸,因而秦国占据太行山,是为了夺取进攻主动权,而赵国占据太行山,则是为了夺取防御主动权。
“长平之战”前,“太行八陉”主要被秦、韩、赵、魏、燕五国所掌握,其中轵关陉在秦国境内,太行陉在韩国境内,白陉在魏国境内,军都陉在燕国境内,其余的滏口陉、井陉、蒲阴陉、飞狐陉则全部在赵国境内。
而从以上“太行八陉”的分布不难看出,秦赵双方争夺的重点,其实就是邯郸以西的“滏口陉”和“井陉”两个交通咽喉。其实早年秦国之所以发动“阏与之战”,目的便是为了与赵国争夺“滏口陉”和“井陉”,只是没能成功罢了。
如此一来,隶属于韩国的上党郡的归属便变得至关重要了。上党归于韩国时,秦国想要攻打以上两个关隘,还得从韩国借道,而如果上党归于秦国,那么秦国大军便可直接可以凭借上党高地的地利优势,随时进攻滏口陉和井陉,赵国的防守压力必然骤增。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陷韩国野王,直接导致上党郡成为了一片飞地,韩惠王无奈之下,便想以上党为筹码换取秦国退兵。如果真的让秦国得到上党,不仅将使秦国占据战略主动权,而且野王失陷后太行陉也落入了秦国手中,秦国的后勤补给也将变得极为便利。此一战,秦惠文王可谓一箭双雕。
正是看出了上党对于赵国的重要性,上党郡守冯亭才有把握,可以利用上党的归属,将赵国拉上对抗秦国的马车。而对于赵孝成王来说,决不能允许上党郡落入秦国手中,因此当冯亭献上上党时,即使明知将会因此引发战争,也不得不予以接受。
客观原因:齐楚衰败且列国混战,使得秦国再无后顾之忧
到了秦昭襄王统治后期,秦国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都远在东方列国之上,秦国唯一所担心的,便是多次爆发的“合纵伐秦”,其中在秦昭襄王统治期间,便曾发生了两次“合纵伐秦”,尤其是前298年齐将率领的联军,更是一度攻破了函谷关,这不得不令昭襄王犯嘀咕。
虽说彼时韩魏已经衰弱不堪,燕国刚刚有崛起迹象,但赵、齐、楚三大强国一旦联手,秦国还真有点犯怵。这便是秦国坚持与楚国联姻,而又不断拉拢齐国的重要原因。
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齐国竟然主动送上了门,其灭宋之举迅速引发了韩、魏、楚、赵等国的不满,而燕国与其又是世仇,于是秦国便利用此机会,与燕、韩、赵、魏四国结盟,组成联军攻打齐国,结果齐国连失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克。而楚国也趁机在齐国背后捅了一刀,干掉齐湣王,收回了淮北之地。此后齐国虽复国,但却就此衰弱不堪。
齐国惨败之后,秦昭襄王便又打起了楚国的主意,先以司马错为将于前280年攻占楚国黔中郡,迫使楚国割让上庸和汉江以北的土地。后又于前279年派白起率军攻打楚国,攻陷楚都郢都,而楚国也因此丧失了江汉平原西部和鄂西北大片土地。此战之后,楚襄王被迫迁都于陈,楚国也就此实力大损。
在齐楚两国实力大损的同时,由于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东方列国互相之间更是打成了一锅粥。燕国与秦国配合,不断背刺赵国,楚国则在前272年帮助赵国、魏国、韩国攻打燕国,之后秦国又趁着赵国新君即位的机会,联合燕国于前265年夹击赵国,赵国为了报仇,则又联合齐国攻打燕国。
如上,齐楚的实力大损,再加上东方列国的互相攻伐,使得短期内合纵伐秦的可能性很难出现,这则是秦国敢于对赵国发动大规模进攻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秦赵之间必有一战,使得双方都在争夺战略主动权,而上党郡对于赵国又太过致命,使得秦国攻占野王、冯亭献上上党之后,赵国不得不选择接受,结果激化了秦赵之间的矛盾,再加上东方列国之间矛盾重重,秦国这才趁机对赵国发动了进攻。
在战国中后期的历史舞台上,魏冉以其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成为了秦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拥立秦昭襄王,稳固了秦国内政,还多次指挥或参与重大战役,为秦国的版图...
白起 秦昭襄王 2025-02-26 秦襄王嬴稷:逆天改命的传奇历程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襄王(即秦昭襄王)嬴稷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经历,书写了一段逆天改命的传奇。从质子到国君,再到引领秦国走向强盛的君主,嬴稷的一生充满了...
秦昭襄王 2025-02-15 秦昭襄王:熬死众多对手,稳坐王位五十六载在中国战国时期的烽火连天中,秦昭襄王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非凡的寿命,成为了秦国历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君主。他不仅通过军事手段大幅削弱了山东六国的实力,更为秦国一...
秦昭襄王 2025-01-17 秦昭襄王赐死白起:一代名将的冤屈终章在中国古代历史的璀璨星河中,白起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显赫的战功,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然而,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领,最终却遭遇了被秦昭襄王赐死的悲剧命运。一、...
白起 秦昭襄王 2024-12-31 大秦帝国之崛起:芈月为何迟迟不让嬴稷掌权?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大秦帝国的崛起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而在这段历史中,宣太后芈月与秦昭襄王嬴稷的故事尤为引人注目。作为秦国的掌权者与未来的帝王,芈月与嬴稷...
秦昭襄王 芈月 2024-11-11 王龁:秦国的杰出将领与军事贡献王龁,战国末期秦国的著名将领,他在秦昭襄王时期活跃于军事舞台,为秦国的扩张和统一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探讨王龁的军事生涯及其对秦国的影响。首先,王龁以其卓越...
王龁 秦昭襄王 2024-06-19 秦宣太后:执政期间消灭义渠的女强人在战国时期,秦国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女性统治者——秦宣太后。她是秦惠文王的妻子,秦昭襄王的母亲,也是秦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式称王的太后。在她的执政期间,秦国实现了...
秦昭襄王 宣太后 2024-05-10 宣太后芈月之子的悲喜结局,分别是什么样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宣太后芈月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她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强大女性统治者,也是秦昭襄王的生母。她的政治手腕和影响力为秦国的扩张和强大打下了...
秦昭襄王 芈月 2024-04-28 继承秦昭襄王之位的继任者:秦孝文王在秦昭襄王逝世后,他的王位由其子秦孝文王继承。秦孝文王的继位标志着秦国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时代的到来。本文将围绕秦昭襄王的下一代君王——秦孝文王的继位及其对秦...
秦昭襄王 秦孝文王 2024-04-25 权谋与猜忌:解析嬴稷杀白起的背后动机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异常激烈,其中秦国的内部纷争尤为突出。白起作为秦国的杰出将领,其军事才能无人能及,却在秦昭襄王嬴稷的统治下遭遇悲惨的结局。本...
白起 秦昭襄王 2024-04-2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