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为何结局悲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因为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之地,不久之后,这个消息传至梓潼郡,被流放于此的前蜀汉重臣李严在听闻此消息之后,顿时潸然泪下,十分伤感,过了一段时间后,李严就在悔恨中和落寞中离开了人世。
李严年轻的时候本是荆州牧刘表的部下,担任秭归县令,本有很好的政治前途,但岂料天不遂人愿,曹操挥军南下,使得荆州易主,而李严为了前途着想,不得不改投益州牧刘璋。
来到益州后,益州牧刘璋对李严委以重任,让其担任成都县令,公元213年,益州牧刘璋与刘备反目,二人之间兵戎相见。
当时,益州牧刘璋下达军令,命李严为护军,率部在绵竹一带据守,以此抵御刘备大军的攻势,但是李严乃是文臣出身,不擅长军事作战指挥,因此他很快就在刘备大军的攻势下,“缴械投降”。
李严归降刘备之后,受到了刘备的青睐,被刘备任命为裨将军,而等到刘备占据成都,成为益州新主之后,李严被破格提拔,成为犍为太守,镇守一方。
《三国志》:建安十八年,署严为护军,拒先主于绵竹。严率众降先主,先主拜严裨将军。成都既定,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在犍为太守的任上,李严大兴土木,发展民生,使得管辖之地政清民和,百姓安居乐业,建安二十三年,郪县盗贼横行,李严闻讯后,便召集本郡兵勇5000多人前去平剿,不久之后,贼首马秦、高胜等人被李严率军斩杀,郪县之乱遂解。
《三国志》: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于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军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产。枝党星散,悉复民籍。又越囗夷率高定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加辅汉将军,领郡如故。
后续,叛军头目高定拥兵自重,攻打新道县,李严则是再次领兵前去平剿,击溃了叛军,战后,蜀主刘备为表彰李严的功绩,将其封为辅汉将军,以示恩宠。
公元219年,刘备率军击败曹军,占据了汉中之地后,而李严与其他数十位文武大臣共同劝刘备进汉中王 ,而刘备就这样在一众文武大臣的拥护之下,登上了汉中王的王座。
在蜀主刘备的眼中,李严不仅是一位功勋之臣,更是一位值得信赖,可以肩负重任的一位蜀汉重臣,因此蜀汉刘备在病重之际,将他和蜀汉丞相诸葛亮一道召到白帝城进行托孤,事后,李严被加封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成为仅此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蜀汉重臣。
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病逝后,其子刘禅登基为帝,作为丞相的诸葛亮秉承刘备的意志,决定北伐曹魏,心复汉室。
当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想调李严来镇守汉中,为北伐大军筹备粮草,补给军需物资,但是李严却选择了拒绝,并且要求出任巴州刺史,而李严的这一拒绝,不仅打乱了诸葛亮的战前部署,更是令诸葛亮极为被动,
尚书令陈震为此痛斥李严别有用心,希望诸葛亮能够对其作出惩戒,但是诸葛亮考虑到李严托孤重臣的身份,便选择了隐忍。
但是李严却不知诸葛亮的良苦用心,一而再,再而三地让诸葛亮为难,公元230年,曹魏强兵来袭,攻打汉中之地,诸葛亮为了据守汉中之地,便命李严率援军来汉中地区,但是李严却不拒不奉令,诸葛亮见此情形,只好上表后主刘禅,为李严和李严之子李丰加官进爵,才使得李严率军来援。
常言道,忍无可忍,何须再忍,公元231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李严督办粮草不力,导致北伐之举功亏一篑的局面,不再隐忍,而是指出李严的错误,对其进行言语批评,然后在将李严为政以来所犯之事上报给了蜀汉皇帝刘禅。
在这份上报书中,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事例概述了李严的为人,说李严一个利益熏心之人,一门心思都用在谋取利益的最大化,完全背弃了先帝托孤的嘱托。
其次,蜀汉诸葛亮还在上报书中表示他一直对李严是宽容的态度,给予他机会,但是李严却不知悔改,一再试探诸葛亮的底线,处处与诸葛亮作对,令诸葛亮不仅被动,而且难堪。
因此,诸葛亮觉得为了蜀汉的江山社稷着想,心中发了狠要将李严这个“毒瘤”赶出蜀汉的朝廷之上。
诸葛亮的这份上报书到了蜀汉后主刘禅的手上后,蜀汉后主刘禅看得也有点触目惊心,便下旨,免去了李严的官职,将去削官为民,流放于梓潼郡。
《三国志》: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代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乃废平为民,徒梓潼郡。
李严被流放于梓潼郡的第三个年头,也就是建兴十二年,一个噩耗从五丈原传来,那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了,听到这个噩耗,李严顿时伤心的老泪横流,他一直都期盼着诸葛亮这个老搭档能够重新启用自己,让自己能够发挥余热,但是愿景最终落空,诸葛亮的病逝,使得李严的期盼最终破灭,而李严无法接受这种孤独至死的余生,便在激愤中患了重病,不仅病逝于住所。
因此我们从以上的文字和段落中就能够获悉李严这位托孤重臣为何结局会如此悲惨的原因,那就是他利益熏心,不顾蜀汉军政之事,处处与蜀汉诸葛亮作对,令诸葛亮十分被动,而诸葛亮曾对其一再宽容,给其机会,但是李严却死不悔改,一意孤行,最终导致蜀汉丞相诸葛亮不得不对其采取措施,将其赶出蜀汉朝堂之上。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权谋算计与诸葛亮的生死困局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病榻前,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出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世将其视为君臣相知的典范。然而,当掀开史书温情脉脉的面...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9 吕布辕门射戟:一场智勇交织的权力博弈公元196年的深秋,徐州小沛城外,一场看似荒诞的赌局改写了三国初期的军事格局。吕布以一箭射中辕门戟支,迫使袁术大将纪灵退兵,解除了刘备的灭顶之灾。这场被《三国志...
吕布 刘备 2025-09-28 刘琰:从蜀汉元老到“桃色事件”牺牲品的陨落之路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中,刘琰曾是一位地位显赫却最终因荒唐行为断送前程的元老重臣。他的人生轨迹从刘备的亲密随从到诸葛亮北伐时期的冗员,最终因一场涉及皇权的“桃色事...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