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142年~225年),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人,东汉末年名臣,太尉杨赐之子、名士杨修之父。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杨修是汉魏时期的名门之后,自幼聪慧过人的他长大后为实现抱负而投奔了曹操。
曹操一开始也很赏识杨修且常让其出谋划策,可后来曹操还是杀了杨修,还笑问其父杨彪为何瘦了?
而悲痛不已的杨彪所回之话竟成了千古名言!他到底说了啥?而杨修又究竟是怎样“得罪”曹操的呢?
一、曹操杀杨修试探杨彪,杨彪机智应答脱险
公元219年,杨彪万万没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杨修会死在自己主公的手里。
那个从小饱读诗书的青年才俊,那个与名士孔融成为挚友的富贵公子,那个曾连曹操都自叹不如的儿子,就这么可惜地走了。
当曹操杀掉杨修后还笑着问杨彪:“你为何这般消瘦?”
曹操明显知道这位老父亲面容憔悴是思念、心疼儿子导致,但依旧这样“伤口上撒盐”,不外乎曾与之有过矛盾的他想借机试探对方。
杨彪当然了解曹操,他回道:“愧无金日磾先见之明,尤怀老牛舐犊之爱。”意思是:“我惭愧自己没有金日磾的先见之明,却还有老牛舐犊的感情。”
简简单单一句话寓意尽显:他用金日磾的历史典故表达出自己管教不严,教子无方的惭愧之意;而后一句恰当地表现出自己老年丧子且思念儿子的悲痛情感。
这番话回答得滴水不漏,没表达出一点怨恨之意,曹操明显也被此话打动了,也就没再刁难杨彪。
杨彪如此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使这话演化成如今表达“舐犊情深”的千古名句!
曹操这个人确实挺奸猾,一把年纪经验满满的杨彪早就识得他的一些伎俩,但碍于对方是当时有名的枭雄,故为保自身安全而灵机一动说出合适的应对话语。
可惜他的儿子杨修,虽然继承了父亲一双洞悉人心的眼睛,却没有其父的稳重低调。
二、聪明如杨修总能猜出曹操之意,是福也是祸
东汉末年,曹操已逐步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实力可见一斑。
杨修也是基于此而投奔于他,成为如典韦、郭嘉、荀彧等一样的“有用手下”,而杨修以其独特的聪慧才智备受曹操重视。
杨修的厉害之处在于能够揣摩出曹操的心思并拿主意讨其欢心,堪称是“肚子里的蛔虫”,具体体现在如下之事上。
曹操当了丞相后欲修宅邸以示庆贺,当他前去视察施工进度时,看了大门后就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随即扬长而去。
正当众人疑惑时,经过杨修一解释才恍然大悟!“丞相在门上加了一个活字,即‘阔’之意,是说此门太大了!”杨修如此说道。
众人便照着杨修的意思将门重新给装小了一些,曹操之后来视察时感觉很满意,得知是杨修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后即大加赞赏。
就这样,多次能揣摩出曹操意思的杨修被提拔为主簿,相当于成了曹操的“贴身秘书”,他的能干善猜使曹操愈发添了一份欣喜。
可是不承想,杨修是成也“善猜”败也“善猜”!这从杨修擅作主张的几件事上就能看出。
其一,体现在“曹娥碑”事件上。有一次,曹操带着大伙从曹娥碑经过,看到墓碑后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遂问身边人是否知晓其意?
杨修直截了当说自己知道,不过曹操却说:“你先别说出来,容我再思考一下。”
于是,曹操就边走边思索起来,直到他们走了30多里路,曹操方停下说自己明白其意了,但他并未讲出而是让杨修先做解释。
杨修道出此乃“绝妙好辞”寓意时,曹操直说与自己想的一样!而后自嘲说:“看来比不上你了,我竟要想个三十里地!”
明眼人都知道这有些拆曹操的台,可杨修不这么认为,只当对方在全力赞美。
三、自作聪明妄加猜测的杨修,锋芒过露终丧了命
杨修这种聪明过头不懂收敛的行径还体现在另一件事上。
当时曹操收到一盒少数民族送来的酥饼,他亲自在盒上写了“一盒酥”三字后便放于桌上去办其他事儿了。
等曹操回来却发现大伙在分吃自己的酥,疑惑不解之际,杨修道:“丞相您不是写了一人一口酥吗?”
尽管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曹操却记在了心上,甚至觉得这个杨修太自以为是,令人厌烦!而最终使杨修丧命的还是“鸡肋”事件。
彼时,曹操正在攻打汉中而局势紧张,曹操边吃着鸡肋边苦恼着接下来该采取什么措施?
啃鸡肋的他随口说了一句:“鸡肋!”其实他不过是在回想近几日和马超的对峙,觉得似这鸡肋般“食无味弃可惜”。
偏偏这话被杨修给听了去且妄加猜测曹操有退兵之意,遂让人收拾行囊准备回许都,面对众人的不解,他回:“丞相说鸡肋之意是称其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看着吧,没过多久咱就会撤兵的!”
曹操知道大家听闻杨修的话后都准备撤退时怒不可遏,直称杨修严重违反军纪而扰乱军心,随后就将其斩首示众!
早期,杨修是能揣摩出曹操用意并“拍马屁”,也使得后者对杨修的能力有一定的认可。
可后来的杨修逐渐“恃宠而骄且自作聪明”,令疑心病重的曹操一度觉得此人可怕,一旦反叛必是祸患。
而杨修的不知收敛也让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曾参与过曹丕、曹植的王储争斗!为曹植出谋划策的杨修引得曹操很是反感,甚至为此事还找过杨彪!
鸡肋事件终成了导火索,让一直怀有杀心的曹操找到合适的借口诛之!
结语
现实生活里,类似杨修这样急于表现不懂藏拙之人有许许多多,尽管聪明是他们骄傲的资本,但不应该为此自负不知收敛。
因为这样的人一旦遇上看不惯自己的嫉妒小人,便会被对方利用而暗中加害!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 许昌与洛阳:曹操定都抉择背后的战略密码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键节点,毅然放弃东汉旧都洛阳,将汉献帝迁至许昌。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曹操基于政治、军事、经济与地理等多重...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 马超归蜀后的郁郁之困:英雄末路的政治困局在三国乱世中,马超曾以西凉猛将之姿令曹操割须弃袍,却在归降刘备后陷入“常怀危惧”的困局。这位曾威震关中的“神威天将军”,最终在蜀汉政权中郁郁而终,其命运转折折射...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