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代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明的败笔,还是明智之举?
朱棣乃明代第三任皇帝。六百年来,人们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暴虐成性、杀人如麻,与其父朱元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有人觉得他在政治上设置内阁,在经济上疏通大运河,在军事上亲征蒙古、巩固南北边防,在外交上多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不仅维护了我国完整版图,还促进我国经济繁荣,甚至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当然还有部分人认为他功大于过,尽管他性情暴躁,但他所作之事均为大明代的繁荣发展。众所周知朱棣夺得皇位不久便迁都北京,人们对此很是疑惑:南京乃明代的龙兴之地,且属于国家的经济中心,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

一、迁都念头
朱棣当年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最初他为得民心,在历时三年的战争中坚持严明军中纪律,禁止士兵杀戮与掠夺无辜百姓,甚至宽容俘虏,善待亡灵。然而当他夺得政权后立即暴露本性。许多前任大臣由于不服其统治,誓死不屈,最终被处以死刑。其中最惨烈的要属黄子澄、铁铉与方孝孺等人。
黄子澄作为朱棣“清君侧”口号的对象之一,从始至终没有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甚至正义凛然地怒斥朱棣:“殿下向来悖谬,不可为训,只怕子孙后代有跟着殿下学坏的。”朱棣听完恼羞成怒,当即下令将黄子澄的族人带到殿前嚎哭,并逼他写下罪状。谁料他竟写道:罪在削燕太晚,以致成此凶残。朱棣看完怒不可遏,先命人砍去其手脚,接着又将他解肢。随后朱棣又将屠刀伸向在靖难战役中使他吃尽苦头的铁铉。他先是将铁铉的耳朵切下,然后烤熟逼其吞下,接着得意洋洋地问道:“好吃么?”铁铉答:忠臣孝子的肉,当然好吃。朱棣听后暴跳如雷,当场让人将其扔进油锅。而方孝孺更因气节高尚、不肯低头被灭十族。
这种惨无人道的杀戮方式实在令人心惊胆战。一时之间,朱棣残杀“忠臣烈士”的暴行传遍金陵内外,以致朝野上下无人不怕他。不过真正打心底里服他的人却少之又少。史料在这方面的记载或许有些夸张,但众人心中有怨乃毋庸置疑。对此,朱棣一方面心中恐惧,每日都被亡灵缠绕,难眠入眠。另一方面压力倍增,不知如何服众。于是他想到了迁都。不过这个念头并非仅源自恐惧与压力,还关乎他的梦想。

朱棣从小尚武,是朱元璋众多儿子中武功最佳、野心最大者。他的梦想是巩固蒙古、控制东北,实现南北方共同发展。金陵经济虽好,但其地形北高南低,防御系统甚差,北上难度极大。而且金陵地处东南一角,实在不利于王朝对北方的控制。尽管朱元璋早前在北方设有三藩,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实际上朱元璋在位期间已有迁都打算。他曾派朱标先后考察凤阳、关中、洛阳、开封等城市,只惋惜朱标在这个节骨眼上离世了,而朱元璋则因此放弃了迁都之想。直到朱棣上台,迁都念头才再次被提,那么迁到何处比较好呢?
二、首选北方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迁都一定要迁到北方。原因有二:一是北方边境不安稳,游牧民族时有动乱。元代统治者自从被明打回蒙古后,一直在等待时机、意图反攻。即使后来蓝玉出征将其大范围歼灭,他们仍有残余力量遗留在北方边境。另外北方边境的游牧民族众多且民风彪悍。他们时常来明代边境抢掠,甚至发动战争。尤其是东北地区,一直很难控制。为平定战乱,朱棣几次亲征,但每回均从金陵出发,战线着实过长。不但消耗巨大,而且指挥吃力。如果迁都北方,北征将会更加顺畅,而北方地区也尽在掌控中。二是北方经济逊于南方,若想南北方共同发展,必须增强北方的政治地位。出于以上原因,朱棣深感北方建权的重要性。那么建在北方的哪儿呢?

三、定都北京
“要不就北平吧?”朱棣在心里再三斟酌。北平,昔日老对手的首都;北平,昨日自己的成王封地。如果迁都至此,能否更好地平定蒙古,控制东北?又能否更广泛地启用自己七年来的旧府人脉,从而摆脱金陵那帮不服自己的人?想到这,朱棣觉得答案是肯定的,于是他终于下定决心,迁都北平。
这个决定自提出一直遭到多数官员反对。他们认为金陵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不仅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商业繁荣,而且气候湿润、温度适宜,十分符合居住。尽管这些都是事实,可封建社会若想长治久安,光有经济还不行,必须兼顾军事共同发展。而北京自古就是军事重镇,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既能坐北朝南、又邻近东北,甚至还有山海关与长城防守,实属“易守难攻”的不二之选。于是朱棣不顾大臣反对,坚持迁都北平。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朱棣并非单纯迁都北平,他采取的是“二京制”,即以北京(迁都前改北平为北京)为首都,是为政治、军事中心,再以金陵为副都,是为经济中心。“二京”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明代繁荣发展。

事实证明朱棣迁都北平是明智之举。尽管他驾崩后,其后代想迁回金陵,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刚刚迁都那几年,北京经济动力不足,很多物资需要从南方运来。而漕运又不佳,国库因迁都花费巨大,无力疏浚,因此人们有了迁回金陵的念头。但这个念头却被两件事打消了。一是朱高炽仅当十个月皇帝便西归。二是金陵发生了密集型地震。史载,光洪熙年间,金陵城地震39次。如此频繁的地震,还能做首都么?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它仍旧是个不错的选择,就比如崇祯末年,金陵作为副都,具有完备的行政班子且百姓与官员都忠于明代,如果崇祯迁至于此,或许还能东山再起。只惋惜明代太有“风骨”,拒绝了这种“逃跑”行为。
在明朝开国的风云岁月里,朱元璋与徐达的关系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们从乱世中的携手共进,到君临天下后的君臣相得,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历史佳话。初遇:志同道合的...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10-31 血色刀锋下的民心所向:朱元璋嗜杀背后的统治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谱系中,朱元璋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符号。这位从淮西布衣到九五之尊的传奇人物,既以"洪武之治"开创明朝盛世,又因...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30 权力棋局中的生死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构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从草莽到帝王:朱元璋的称帝之路与开国名将的赫赫战功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的崛起堪称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诗。他从一个贫苦农家子弟,历经无数生死考验,最终登上皇位,建立大明王朝。这一历程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坚韧与智...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30 乱世称帝的博弈:李渊速成与朱元璋韬晦的深层逻辑隋末唐初与元末明初的权力更迭中,两位开国君主在称帝时机上的选择截然不同。李渊从太原起兵到长安称帝仅用一年,而朱元璋自红巾军起义至南京登基却耗时十五年。这种差异并...
朱元璋多少岁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30 朱元璋赐匾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背后的军事传奇与政治考量在明朝开国的历史长卷中,朱元璋赐予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牌匾,不仅是对这位将领军事才能的高度认可,更蕴含着复杂而深刻的政治逻辑。这一牌匾的授予,既是对廖...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30 永乐大帝:铁血与文治交织的盛世华章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不仅重塑了大明王朝的格局,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史》以...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9 建文帝的困局:优势背后的致命裂痕——朱允炆靖难之败的深层解析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21岁的朱允炆以皇太孙身份继承大明江山,坐拥朱元璋留下的庞大帝国。作为明太祖钦定的继承人,他既无外戚掣肘,又得东林文臣集团支持,更掌控着...
朱元璋多少岁 朱允炆下落 2025-10-29 靖难风云中的藩王抉择:站队、观望与政治博弈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这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不仅改写了明朝历史,更将二十余位藩王推向了权力博弈的漩涡。在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对决...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29 朱元璋称帝后:亲情与权力的交织,追封与厚待的帝王情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贫苦农家子弟到九五之尊,他的人生轨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家族的走向。在称帝后,朱元璋的哥哥姐姐均已离...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2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