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XXX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成为了康熙末年夺嫡之争的最终胜利者,即皇帝位,是为雍正皇帝。雍正帝即位之后,开始对那些拥戴自己即位的有功之臣大加封赏,如皇十三子胤祥封为和硕怡亲王,并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后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隆科多加封为太保、一等公,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雍正帝曾经的政敌“八爷党”(以八阿哥胤禩为首,包括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禵)的成员们,先是胤禟被发往西北军前效力(三年后死于禁所),皇十子胤䄉因大不敬被夺爵拘禁,皇十四子胤禵被圈禁于景陵。
而针对八爷党的首领胤禩,雍正帝却大反常态,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但这样的举动在胤禩眼中早已经被看透,他知道这是处置自己的前奏。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雍正帝坐稳皇位后,削胤禩王爵,罢一切差使,革去黄带子(表明其不再是皇族中人),由宗人府除名,改其名为“阿其那”(意为不要脸),议胤禩罪状四十款,高墙圈禁于府中,仅仅一个月后,胤禩因呕病卒于禁所(或为毒死)。树倒猢狲散,胤禩的家人大多也受到牵连,或被发配远方,或被驱逐出京,而他唯一的儿子也免不了之后的凄凉命运。
爱新觉罗·弘旺,康熙帝第八子胤禩之长子,也是胤禩唯一的儿子,康熙四十七年出生,十四岁时赐贝勒衔。然而也是在他得封贝勒的这一年,康熙帝驾崩,皇四子胤禛成为了天下之主,是为雍正皇帝。而自己的父亲皇八子胤禩作为雍正帝曾经的政敌,是肯定会被清算的。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雍正帝坐稳根基后,削胤禩王爵,罢一切差使,革去黄带子(表明其不再是皇族中人),由宗人府除名,改其名为“阿其那”(意为不要脸),高墙圈禁于府中。弘旺也为雍正帝所忌,将其改名为“菩萨保”( 佛教化名字,虽无贬意,但因去除‘弘’字辈,有如贬为庶民)。当然,这还不算完,仅仅一个月后,胤禩因呕病卒于禁所(或为毒死)。因为胤禩至死都不认罪,在被改名之后不久,十八岁的弘旺即被雍正帝下旨贬为披甲(就是兵丁),而且被发往热河充军。由锦衣玉食的天潢贵胄一下子沦为任人驱使的兵丁,弘旺从主子变成了奴才,其内心的愤恨和抑郁可想而知。
弘旺并非孤身去热河,而是和生母张氏以及妻子同往,在热河安家。保留了部分家奴,男丁、妇女、孩童各7名,共21人来服侍他们。这些人皆为“早先买得投效之人”,对本主忠心耿耿。热河总管赫奕又是康熙旧臣。所以,弘旺在热河头两年的生活相对安逸,但这样的安稳生活,在两年后就彻底结束了。雍正六年正月,发生了弘旺殴打官员案。据热河总兵奏陈:行宫千总陈京,因骑马进城门,阿其那之子甲兵菩萨保将陈京之补缎褂、素珠俱撕坏,并殴打。”弘旺自供肇事之因是“陈京骑马进城门时,我打了是实”。官员进出宫门例应步行,而陈京乘马而入,大概是殴斗的起因。
除此之外,斗殴似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笔者猜想如果不是这些曾经的奴才欺人太甚落井下石,弘旺不致如此失控,毕竟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只会让自己的日子更加难过。弘旺事发后,有官员请将其正法,眷属交所属旗分监禁。雍正帝未株连其家人,将弘旺缚以九条铁索监禁,派兵轮守。雍正八年六月,在被监禁两年之后,弘旺离开热河,回京圈禁,拘禁在毗邻宫城的景山,与三伯允祉、十四叔允禵等为邻。禁锢处门、窗尽行封死,留一砖洞以通饮食,由太监负责送饭,原有家奴皆被流放。雍正帝不再允许他保留奴仆,将他们照允禟家奴之例发遣打牲乌喇。
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乾隆帝继位后,命王、大臣议奏阿其那、塞思黑子孙事宜。腊月初十,议定恢复弘旺本名,给予红带,纳入玉牒,月领饷银3两,另给房20间、田15顷、奴仆8人,以为资生之计。大年三十,弘旺在辞岁的爆竹声里告别禁所,结束了长达7年的囚禁生涯。但数年之后的乾隆七年六月,弘旺就因“在朝阳门外过宿”,“甘与大臣侍卫平等相交”,“肆行妄为”,被乾隆斥责,说他不知顾惜颜面,卑鄙无耻,弘旺再次被幽禁于居所。二十年后的乾隆二十七年冬,五十五岁的爱新觉罗·弘旺病死于居所。育有三子三女,两个儿子早夭,第三子永明额授太宁镇总兵、内务府大臣,道光二十一年卒,年八十四岁。
在南北朝的乱世棋局中,高欢与宇文泰如两枚关键棋子,以关东与关中为棋盘展开二十余年的生死博弈。这场较量不仅是军事力量的碰撞,更是政治智慧、治国理念与人才战略的全面...
2025-08-08 伊苏里亚王朝之后:拜占庭帝国的权力更迭与王朝兴替伊苏里亚王朝(717—802年)作为拜占庭帝国中期的关键王朝,以利奥三世为首的统治者通过军事改革、军区制推行和圣像破坏运动重塑了帝国根基。然而,王朝末期的政治动...
2025-08-08 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农奴制危机的全面爆发19世纪中叶的俄国,表面仍维持着“欧洲宪兵”的威严,实则已深陷农奴制泥潭。这场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主导的改革,其背景可归结为经济、政治、军事与思想文化的多重危机交...
2025-08-08 萧纲:南朝梁的文学巨匠与悲剧帝王萧纲(503年12月2日—551年11月15日),字世赞(一说世缵),小字六通,生于建康宫显阳殿(今江苏省南京市),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第二位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
2025-08-08 许敬宗:历史迷雾中的复杂人格与道德争议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许敬宗(592—672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作为唐朝初期的宰相,他既以才学和政治手腕获得帝王信任,又因私德败坏、篡改史书等行为被后世...
2025-08-08 三月三:千年流转中的文化基因与民族记忆农历三月初三,这个被赋予“上巳节”“春浴日”“中国情人节”等称谓的古老节日,如同一条贯穿中华文明的河流,既承载着中原先民的祭祀记忆,又浸润着西南少数民族的歌舞欢...
2025-08-08 烧尾宴:唐代权力场中的美食盛宴与文化密码在中国饮食文化的长河中,唐代“烧尾宴”以其奢华的排场、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政治隐喻,成为研究盛唐社会风貌的独特窗口。这场专为士子登科或官员升迁而设的盛宴,不仅是一...
2025-08-08 仁粹大妃与废妃尹氏:宫廷权力博弈下的母子裂痕与制度悲剧朝鲜王朝成宗年间,一场围绕王后废立的宫廷风暴震动朝野。废妃尹氏从受宠王妃到被赐死的悲剧,常被简化为“仁粹大妃与尹氏婆媳不和”的私人恩怨,但透过《朝鲜王朝实录》《...
2025-08-08 邓羌未入武庙:十六国名将的遗憾与历史评选的隐秘逻辑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武庙是历代统治者追封名将、彰显正统的重要象征。自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首次设立武成王庙,到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确立七十二将名单,武...
2025-08-08 姬静是明君吗?——从“宣王中兴”到王朝衰落的双重镜像姬静(?—前782年),即周宣王,是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其统治时期因“宣王中兴”的短暂辉煌与晚年决策的重大失误,成为后世评价帝王功过的典型案例。要判断姬静是否为明...
2025-08-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