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朝侍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侍卫的权力有多大?
在秦以前,这些大王们的安保系统和观念都是非常粗糙的,春秋战国时期经常会有大王死于非命的事情发生,直到荆轲拿着小刀追嬴政转圈圈的事件发生之后,秦始皇痛定思痛,于是专门设置了“卫尉”来统率近身卫士,用来保护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职位也变得越来越专业和正式,从汉朝的“御林军”、唐宋的禁军以、元朝的“怯薜军”和由枢密院统领的“侍卫亲军”、以及明朝的“府军前卫”,其实大体功能和职责都非常相似,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不过论保镖的地位和专业性,还是以清朝的侍卫机构为最。
大清的侍卫机构分工精细,共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大内侍卫等部门,各有各的职责。当然,连太监奴才都分身份高低,侍卫就更不用说了,根据和皇帝的亲疏远近,侍卫当中以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地位最高,职责最重要,待遇以及发展前途最好,这些侍卫必要的时候可是要给皇帝挡刀的。

做一个大清御前侍卫有多难?
从皇帝的角度来说,作为自己的贴身保镖,自然不能手无寸铁,但侍卫们带着刀枪,又引起了新的安全问题,万一当中的哪位突然发疯,那本身对皇帝就是最大的威胁。所以,从汉朝开始,能够进入“羽林军”的全部都是贵族子弟,到东汉时期,才开始政策放宽,允许良家子弟加入。毕竟根正苗红,家中族人众多,那基本上就杜绝了侍卫们有铤而走险的可能。此后,历朝历代,无不以此为模板。
在我国历经所有的朝代中,御前侍卫这个工作,以清朝的选拔最为严格,其选择范围基本是满洲、蒙古王公的勋戚子弟和宗室子弟,汉人是很难得到这个工作的,哪怕是抬了旗的包衣奴才家族,也是很难有子弟入选。当然,清代的御前侍卫,待遇前途也绝对要比以前的朝代光明许多,什么五险一金俸禄优厚自然不必多说,而且因为靠近权利,职位清高而升迁非常容易。这些人除了能享受戴花翎、佩黄马褂等特殊待遇外,升迁调补比其他职位要宽松得多,一等侍卫可以直接补为副都统(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集团军军长。如果很能认识几个大字,也可以转职文职,直接进入政界核心,比如大学士索额图、明珠、隆科多、和珅、肃顺都是御前侍卫出身。
努尔哈赤时期,虽然有了盛京宫殿,但并未配备专业的侍卫,负责酋长家族安全的保安人员,基本上都是从各牛录抽调而来,有作战或者抢劫任务时,仍要回归原隶旗籍、牛录之下随军出征。努尔哈赤死后,因为没有明确册立继承人,所以后金实行的是议政王制度,由四大贝勒轮流坐庄处理国事。但四大贝勒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文化最高的皇太极和其它三位文盲贝勒毫无共同语言,实在无法忍受愤而夺权。在夺权过程中和莽古尔泰的面对面冲突之时,莽古尔泰把手放到随身佩刀上,并露出了五寸左右的刀刃,而侍卫则纹丝不动,不敢上前制止。事后,皇太极整顿了侍卫系统,组成了专管大内侍卫的机构——侍卫处,并将侍卫队伍进行了级别的划分。
皇太极死后,顺治年幼,大事由多尔衮主持。为了稳定朝局,多尔衮进一步完善了侍卫制度,三品以上的官员以及总督巡抚等职位的官员,必须送一子入皇宫担任侍卫,这相当于是送一个人质质押于爱新觉罗家族手中,用以防止造反。同时,多尔衮又给予了这些质子们极好地上升通道,这些侍卫不仅负责保卫工作,还会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以及宫廷礼仪等职责,所以对于这种人质要求,官员们没有任何异议,还把它当成朝廷的恩赐,用来作为家族子弟入驻官场的一个捷径。
摄政王多尔衮死后,顺治帝收回了正白旗,加上本身就有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把这三旗合称为“上三旗”,宫中侍卫,大体都是出自这三旗之中,雍正以后,皇帝逐渐掌握了全部八旗,并建立蒙、汉八旗,侍卫的选拨范围开始扩大,其它五旗以及汉人才有做为皇宫侍卫的可能。
大清侍卫权利有多大?
大清官制分为九品十八级,在这个体系之中,正一品就是清朝政府行政级别最高的等级了,其中武官的正一品,都是出自侍卫系统。分别为皇帝的保镖头子领侍卫内大臣和皇帝的仪仗头子掌銮仪卫事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皇宫安全以及皇帝的人身安全,其长官是固定从镶黄、正黄、正白旗中选取。由上三旗各出两人,总共六人共同担任这个官职,这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避免一人专权,让皇帝的人身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掌銮仪卫事大臣则负责皇帝“祭祀、朝会、时巡、大阅”外出时,驻地的保卫工作,由于这个职位只能由一人担任,所以皇帝相当于将自己的安危交到一个人手中,非心腹不能担任,被皇帝信任的程度也更高。

在两位正一品官员之下,侍卫体系里还有从一品的内大臣六人,这相当于集团军司令级别,这职位也是从上三旗中挑选,其它的人哪怕能力再好,也是不能担任的。再往下走就是散秩大臣,是作为领侍卫内大臣的副手存在,这个职位,一般都是皇帝拿来拉拢人心之用,能够担任者多是开国元勋的后裔,或是为宗室闲杂子弟寻一个官场实职出路。
即使是普通的侍卫处侍卫,也是典型的高职低配,里面个个是官,不能小视。这些带编制侍卫分为一二三等和蓝翎侍卫,对应的级别为正三品、正四品乃至正五正六品。而且按照大清规矩,侍卫外放为官即可提职一等,如果是一等侍卫外放,外放就是二品大员,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高官。正常的官员升迁有多难?清朝初期,有一个叫孙昌龄的官员,勤政廉洁,屡屡升迁,又是进士出身,但直到66岁才升到正三品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也就是守卫皇宫这些一等侍卫的级别,所以大多官员见到侍卫皆是不敢拿大,小心翼翼,不知什么时候这些皇宫门卫也许就成为自己的上司。
所以选择侍卫的标准,出身和忠诚度高最重要,因为只要政权稳定,侍卫一生也难遇见一次突发事件。所以大内侍卫的训练,也是以仪仗、御前行走以及辨别贵人习性为主,至于武艺和战斗力,倒成了无关紧要的东西,到清朝后期,作为官场电梯的大内侍卫,几乎被权贵垄断,都是官二代镀金,实力非常弱,甚至有很多手无缚鸡之力。

清嘉庆八年,内务府厨师陈德因下岗而心怀不满,在紫禁城北神武门刺杀嘉庆皇帝,在场百余名侍卫被吓得呆若木鸡,无人敢上前救驾,关键时刻,还是亲戚靠谱,嘉庆的的姐夫拉旺多尔济上前抱住这位愤怒的厨师,御前侍卫扎克塔尔、珠尔杭阿、桑吉斯塔尔和乾清门侍卫丹巴多尔济才反应过来,一齐按住刺客,但丹巴多尔济仍被刺客砍了三刀,也算是为皇帝当了回肉盾。事后,丹巴多尔济升为御前大臣,而那些被吓懵了的侍卫则倒了大霉,连同上司们一同被发配到热河充军。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裂痕:秦始皇囚禁赵姬的深层动因公元前238年的咸阳宫中,22岁的秦王嬴政面对母亲赵姬的情人嫪毐叛乱,以雷霆手段将其车裂,并诛灭三族。这场血腥政变不仅终结了嫪毐的权势,更将赵姬推向了历史审判的...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嫪毐的“特殊魔力”:让赵姬痴迷至深并诞下子嗣的真相战国末期的秦国深宫,一段充满欲望与权谋的纠葛,让市井小人物嫪毐成为历史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角色。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能让秦始皇生母赵姬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为其生下孩...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沙丘迷雾:胡亥继位背后的历史真相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起看似寻常的帝王驾崩事件,却因赵高、李斯与胡亥的密谋,演变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位继承疑案。两千年来,&a...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13 秦始皇不立皇后之谜:权力、阴影与理想的交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自称“始皇帝”。他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以铁腕手段重塑华夏文明。然而,这位开创...
秦始皇陵 2025-11-12 乱世枭雄的生存智慧:赵佗建立南越国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以屠睢战死、秦军折损过半告终。五年后,赵佗与任嚣再次出征,以"绝道聚...
秦始皇陵 2025-11-11 历史长河中的“隐形巨人”:名气低却贡献卓著的帝王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因开创性功绩被载入史册,但也有一群帝王,他们的贡献同样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却因时代局限或后世叙事偏向而鲜...
秦始皇陵 2025-11-10 蒙恬遗言:跨越时空的忠义共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逝于沙丘,一场由赵高、李斯合谋的阴谋随之展开。他们篡改遗诏,赐死长子扶苏,并囚禁名将蒙恬。这位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将领,在...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03 沙丘之变:李斯为何舍弃女婿扶苏,选择胡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本是一场正常的权力交接,却因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合谋,演变为一场颠覆帝国根基的政变。令人费解的是,作为...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30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