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南征的时候,张绣率军来投,本身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好事,避免了兵戎相见,一是张绣可以得遇明主,二是曹操又得到一名猛将,扩大自己的势力。
但曹操却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因为贪恋美色。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使的张绣作为一方霸主,脸上无光,丢面子,气急败坏之下,反叛于曹操,在夜袭曹操的时候,杀死曹操的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在保护曹操突外的时候,也力竭战死。
至此,曹操一个小小的错误,演变成他这一生最大的败笔。
第一,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致使张绣反叛,局势突变
张济是张绣的叔父,原先也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后来因为在对外作战的时候,不幸中箭而亡,张绣就这样接替了自己叔父的位置。成为了一方军阀。
后来曹操主政汉庭,要对张绣这些军阀用兵,张绣势力弱,只能投降,但是后续。曹操色胆包天,强行纳了张绣的婶娘,也就是张济的老婆,使得张绣觉得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奇耻大辱。他遂起兵反叛。打了曹操的一个措手不及。
《三国志·张绣传》:太祖纳济妻,绣恨之。
此时,袁绍和刘表这些人都在持观望态度,一见张绣起兵杀曹操,都开始蠢蠢欲动了,所以曹操的这一个不良的行为,致使局势突变,自己也面临着众多势力的围堵。
曹操这一个不良行为,致使自己前期的努力前功尽弃,张绣对他的敌意会更加深,而周边的军阀也会借机向曹操发难,所以说曹操犯下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第二,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在张绣的偷袭中被杀死。
曹操的亲属,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是最无辜的,风流的事情是他们的长辈曹操做的,但最后的锅却由他们两个背。这两个小子也够倒霉的。
《三国志》:太祖南征,军淯水,绣等举众降。太祖纳济妻,绣恨之。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太祖军败,二子没。绣还保穰,太祖比年攻之,不克。
曹操长子曹昂不幸身亡,引发了蝴蝶效应,曹操的另外一个儿子曹丕,也就是魏国的开国皇帝,为了能够成为世子,对他的几位兄弟展开了杀戮,曹操最疼爱的小儿子曹冲,被曹操寄予厚望,曹丕看到了这点,认为自己的弟弟会威胁到自己的世子位置,就下毒毒害曹冲,而另一个曹植,也后续因为继承者的问题,与曹丕产生了激烈冲突。
总之,曹昂的不幸早逝,使得曹操家里因为立世子的问题,乱成了一锅粥。如果说曹昂不死的话,也不会出那么多乱子来。
曹操因为的风流事,使的自己的两位亲人命丧黄泉,这成为了曹操一生的痛,如果曹昂不死,曹昂成为帝王下治下的魏国,笔者还是很期待的。
第三,猛将典韦为了保护曹操突围,寡不敌众而死
典韦作为曹操的贴身侍卫,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在怎么厉害的将士都是人,都是血肉之躯,双拳必定难敌四手,而且前赴后继的敌人,必定会让典韦力竭而亡。
在曹操所有的将领和幕僚中,曹操在武将中最爱典韦,幕僚中最爱郭嘉,典韦毕竟是一个为了曹操献出生命的一个人,士为知己死,这点被典韦体现的“淋漓尽致”,
典韦的战死,使得曹操在很长时间失去了护卫,一个忠心,办事让人放心的将领因为曹操一点风流之事,落了个生死人手,可悲,可叹。
典韦作为一个将领,没有死在建功立业的战场上,却死在了一件微不足道的风流之事上面,使的典韦没有机会能够和关羽,张飞,吕布,马超这些三国名将较量,颇有点遗憾。
如果典韦不死的话,典韦与这些名将的较量,或许今天会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第四,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使的自己名誉受损失
张济的老婆邹夫人,说好听叫遗孀,难听点就是寡妇,曹操身为大汉朝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了,要什么样的女人,会没有,怎么偏偏会对一个人妻,一个寡妇感兴趣,并且邹夫人的面相也不是倾国倾城,曹操这个癖好属实让人感觉到有点怪哉。
在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也曾想过把江南美女大乔小乔据为己有,众所周知,这大小乔的丈夫一个是孙策,一个是周瑜,所以说来,都是有丈夫的,看来,曹操喜欢有妇之夫的特点,一直就是他的一个特殊嗜好,但是这嗜好不太好,弄不好就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曹操的这个行为使得自己,成为被世人抨击的对象。毕竟这种行为会人有所不耻。作为一国的丞相,首先得起表率作用,但他这个表率却是不及格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好色的曹操才是最真实的,毕竟人们都叫他乱世之奸雄,而不是称呼他为英雄,或许这就是原因之一吧。
曹操一生的败笔就是,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使的自己失去了两位亲人,也失去了自己的嫡系继承者,并让自己的爱将典韦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这种教训带来的结果太过悲惨,这也是曹操一生的痛。
历史从来没有如果,曹操如果不这样做,也不这么风流,他就不是曹操,毕竟从古到今的历史人物故事从来都是带着各种争议流传至今的。毕竟存在,即是合理的。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 许昌与洛阳:曹操定都抉择背后的战略密码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键节点,毅然放弃东汉旧都洛阳,将汉献帝迁至许昌。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曹操基于政治、军事、经济与地理等多重...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 马超归蜀后的郁郁之困:英雄末路的政治困局在三国乱世中,马超曾以西凉猛将之姿令曹操割须弃袍,却在归降刘备后陷入“常怀危惧”的困局。这位曾威震关中的“神威天将军”,最终在蜀汉政权中郁郁而终,其命运转折折射...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