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待见弘农杨氏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历史的车轮飞驰而过,卷起滚滚红尘。
杨修是谁?杨彪又是谁?
要想彻底了解这两位,首先必须了解一下历史上有名的望族“弘农杨氏”,这在东汉末年和另外一个名门世家“汝南袁氏”一同被称为四世三公。
弘农杨氏是以弘农郡(陕西省华阴县)为郡望的杨姓士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西汉开国之初的杨喜,历史的机遇让这个小兵在乌江抢到了大人物项羽的一条大腿,从此人生发生改变,进爵封侯改变贫瘠的命运,弘农杨氏初露锋芒。
杨喜封侯(赤泉严侯)之后,杨家并没有辉煌多久,所封侯爵在刘邦后期就被削去了,直到弘农杨氏真正的起源始祖杨敞才算成为名门世家。杨敞在汉昭帝时期官居宰相,还是大史官司马迁的女婿,这样的荣光足以让自己的家庭闻名,但一个世家的形成需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
东汉杨震的出现将弘农杨氏真正推向了名门世家地位,他为这个世家带来了文化口碑。杨震官居太尉,因为为政清廉被誉为“关西孔子”。他的儿子杨秉也是太尉,同样清廉。接下来的杨秉之子杨赐,杨赐之子杨彪都成为了东汉的太尉,位列三公,真正实现了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
杨彪成为太尉的时候,汉室已经摇摇欲坠,董卓迁都时杨彪极力劝阻无功而返,还差点送命,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特征不管你是名门望族还是当朝三公,都没有办法与手中有兵的割据诸侯相提并论,特别是独揽大权的诸侯。
杨彪的儿子杨修,一个文采和智慧都很出众的人,学问渊博才华横溢。这就是一个名门世家底蕴培养出来的人,乱世之中也就是士族的人能够读书看报,眼界比普通人高,但杨修没有继承到家族的四世三公的优良传统,他没能够当上东汉的太尉,他仅仅成为丞相曹操的一个主簿。
杨修之死是三国演义书中描写的精彩部分,还被搬上了语文教科书。杨修因为“鸡肋”猜测曹操退兵,被曹操以扰乱军心杀害,甚至还想对杨修的老爹杨彪动手,试探杨彪对自己儿子被杀有何看法,杨彪只能以舐犊情深来回复曹操的试探,才躲过曹操的杀心,那么一直很敬重人才的曹操为何要对弘农杨家起杀心呢?原因很简单。
弘农杨氏的荣光是四世三公,而给它这一荣光的是汉家皇帝,所以他们不希望汉家衰弱,他们是汉家大树下最好的乘凉者,如果大树倒了他们也就只能猢狲散了。历史总是不让人做选择,汉家天下四百年天下还分为了西汉东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史选择规律,谁也没有办法改变历史的更迭。
弘农杨家也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只是不愿意放弃,总想着挣扎一下,历史选择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杨彪就算是太尉也没办法阻止,因为他连董卓都没有办法,弄得汉献帝犹如丧家之犬。杨彪在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昌的时候,神情很不高兴,这弄得曹操心里七上八下,总觉得不踏实。
杨家选择忠于汉室,却也做了风险投资。他们让杨修成为丞相府主簿,还明目张胆的支持曹操的儿子曹植。杨彪也娶了同为四世三公汝南袁家嫡出的袁术女儿为妻,两家姻亲联合实力大增。将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面,确保将风险降到最低,延续弘农杨氏的荣光。
名门世家骨子里都带着一份骄傲,他们显得特别高贵,当时天下大势是袁绍实力大于袁术,可是袁绍虽然是长子却是庶出,他只能去冀州发展,袁术却可以安然的在汝南一代称王称霸,再得到传国玉玺的时候,滋生了想当皇帝的念头,当实力不足以满足愿望的时候,你强行满足愿望最后只能失败。袁术称帝失败后,直接影响到他的姻亲杨彪,曹操差点杀了他,要不是孔融、荀彧、满宠等一帮大臣求情,估计早就被处死了。
弘农杨氏估计看不起曹操,因为曹操的爷爷是宫里太监,他的父亲虽然当过太尉,但那是用钱买来的,骄傲的世家大族对曹操不屑一顾,可是曹操又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了朝中大权,和前期的董卓是一样的,他们看过董卓杀人不眨眼,于是他们只能靠拢曹操,找来找去发现只有才高八斗的曹植有令杨家欣赏的地方,于是杨修写信用自己的文学功底打动同样热爱文学的曹植。
杨彪杨修忠于汉室,迫于压力不得不投靠曹操,他们选择了曹植,因为他们觉得曹植这个文化人有他们杨家佩服的地方。杨修甚至为了帮曹植,多次告曹丕的状,主动地搅入到“夺嫡之争”。曹操喜欢曹植,但这个才高八斗的儿子却有着非常大的缺陷,清高骄傲,经常醉酒,没有帝王的心机。曹丕却符合曹操的要求,阴险腹黑,同时又是现存的长子,这是非常大的优势,历史上多少废长立幼的悲剧曹操怎么会不知呢?
杨修多次明目张胆的帮助曹植,这不但让曹操觉得曹植有作弊嫌疑,还会觉得曹植有派系,而且这个派系还是忠于汉家的,这对曹家往后霸业有影响,于是曹植落选,杨修被杀了,弘农杨氏就此高一段落。
杨彪和杨修骨子里是忠于汉室,这不是代表他们有多爱汉家,而是他们知道汉家成就了他们弘农杨氏的辉煌,一旦汉家朝廷倒了,那他们杨家也会跟着没落,于是他们多次阻止汉家倾危,想挽救这座将倾的大厦于水火,无奈他们没有办法阻挡历史的选择,历史选择了曹操,不是他们杨家,后来他们又卷入了曹操的儿子继承权问题,这让曹操感觉到了党争,于是将杨修给杀了,辉煌几世的杨家就此偃旗息鼓了,特别是后面杨彪开始不受曹丕的太尉头衔,最后又出来做官,让人觉得又可怜又可笑。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湖北当阳长坂坡的黄土被铁蹄踏碎,曹操五千虎豹骑与刘备残军展开了一场关乎存亡的生死对决。这场战役不仅成就了赵云“单骑救主”的千古传...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赤壁之战:谋略交织的经典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江赤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大破曹操二十万大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更因其精妙的谋略运用成为军...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7 曹松是谁的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探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杜畿:乱世中堪比萧何的曹魏能臣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岁月里,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在这璀璨星河中,有一位被曹操赞誉为“堪比萧何”的能臣——杜畿。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治理才能和...
曹操怎么死的 萧何 2025-09-11 荀彧之死:理想与权谋的终极碰撞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