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唐朝先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可以说唐朝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美国的“唐人街”就是最好的见证,“唐人”成为了中国人的另一个代名词,足见唐朝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经济之发达、文学之兴盛成为封建朝代的典范。
唐朝的社会与文化可圈可点,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唐朝的宫闱秘史,李治娶了父皇的武才人让人感到有悖人伦,他的荒唐可不仅仅只是这一点,他的妹妹去世后竟然以皇后礼下葬而成为历史谜团,直到千年之后才被揭晓答案,原因实在是不光彩。
01
公主去世后礼下葬
公元663年,李治在位已经十四年,此时的武则天已经不再是那个噤若寒蝉的小才人了,而是能够与皇帝李治并坐于朝堂之上的“天后”,看到逐渐失控的皇后武则天,李治的头痛病也越来越重。漏屋偏逢连夜雨,这年二月,长安通轨坊南园传来了消息,新城公主病逝,这让李治悲痛不已。
公主是皇帝女儿或者是皇帝姐妹的一种称呼,彰显着皇亲的贵重身份。但是皇帝后宫女人众多,生的儿女均是龙嗣,以唐太宗的能力自然是儿女成群,共有14位皇子、21位公主,新城公主只不过是21位中公主的一位,却为何让李治如此悲痛呢?
而且让人想不到的是,新城公主去世后,李治竟然提出了以皇后之礼下葬:“故新城长居。柔顺风,幼彰于闺阃;顾复之重,夙备于慈严。……固气,情切之哀,将轸于暮月终之数,特超于彝典。其葬事宜依后礼。”那么新城公主是何许人也,让李治将她以皇后之礼下葬呢?
02
嫡生幼女万般宠爱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一个女儿,是长孙皇后所生,也就是与李治同母的嫡亲妹妹。在嫡庶分明的古代,嫡子、嫡女的身份要远高于其他子女,新城公主幸运的摊上了一个好母亲,一出生就意味着嫡女的尊贵血统,而且又因是最小的幼女而倍受李世民的宠爱。
按照唐朝的典制,“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就是国内的山川河流都不可以作为封号,而新城公主在她八岁时,李世民直接封她为“衡山郡公主”,衡山不但成为了她的封号,而且在未及笄时就已经有了“汤沐邑”的赏赐,足见李世民对其喜爱。
所以,新城公主从小到大得到了李世民的万般宠爱,当时还是皇子的李治对这个小妹妹也是疼爱有加,同样尊贵的身份,从小玩到大的情分,让这李治对她有着极深的感情。只是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新城公主,在婚事上却屡遭变故。
03
许配未果指婚长孙
封建时期皇室的婚姻通常与前朝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只是单纯的男婚女嫁,在一定利益或认可的基础上才能成全一段皇室的婚姻。魏征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在魏征病重之时,李世民感到非常痛惜,为了让魏征走得安心便把九岁的新城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
未成想,魏征死后朝堂上又发生了变故,魏征推荐上位的侯君集以谋反罪被处死,多疑的李世民牵连到了魏征身上,因此一气之下取消了新城公主与魏叔玉的婚事,“太宗知之,愈不悦。先许以衡山公主降其长子叔玉,于是手诏停婚,顾其家渐衰矣”,最初的姻缘以许配未果而告终。
女儿大了要出门,唐太宗再宠爱新城公主也得让女儿成亲,经过一番综合考评后,在新城公主15岁时为她谋了一门好亲事,指婚给长孙家族的长孙操之子长孙诠。只是李世民最终还是没看到爱女成婚那一天就驾崩了,新城公主的婚事因国丧而再次搁浅。
04
罪及家人郁郁而终
守丧三年后,李治非常疼爱新城公主这个妹妹,最终给了她一场盛世婚礼:“以永徽三年五月廿三日,改封新城郡长公主,增邑五千户。”可以看出李治对新城公主的重视,而且还有另外一点原因,长孙家族有两个首脑人物,一是朝廷重臣长孙无忌,另一位就是他们的母亲长孙皇后。
亲上加亲的婚姻,使这对新人的婚后生活格外幸福美满,当所有的事态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时,武则天出现了。武则天进宫时长孙无忌是坚定的反对派,以他为首的环境中,武则天步步受阻,好在李治态度够坚决这才一步步走上了后位,但对长孙无忌却是恨之入骨。
当武则天翅膀硬了之时就是长孙无忌的终结之日,最终长孙无忌被诬陷造反而遭到灭门之灾,新城公主的丈夫长孙诠也未能幸免,因罪及家人而在流放途中被地方官所杀,李治的这一系列操作引起新城公主的强烈不满,以不再梳洗打扮来表示自己愤恨的情绪。
为了弥补过错,李治在不久之后又给新城公主指定了一门亲事,第二任丈夫是京兆韦氏的韦正矩,为了使这段婚事更加匹配,李治还升了韦正矩的官职,由奉冕大夫升为正三品的殿中监,连升八级,可见李治重视(心虚)之程度。
只是新城公主对长孙诠感情极深,第二段婚姻并没有让她感到幸福,不久之后郁郁而终。为此李治勃然大怒,认为韦正矩没有侍候好公主而导致公主病逝,因此杀了韦正矩泄愤,同时下旨以皇后之礼下葬亲妹妹,一是表达自己的痛惜之情,二是让自己感到心安。
05
小结
经过千年之后,世人才明白李治为何有了这般操作,他实在是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不光彩才有此行为。而所谓的“皇后之礼”其实是按照皇后下葬的礼仪规格,并不是陵墓规格,只是以皇后之礼下葬容易让人引起误会,而事实上在历史中也只有新城公主享受此待遇了。
新城公主生前享尽了万般宠爱,无论是父亲、哥哥还是丈夫都对她疼爱有加,只可惜身在皇室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再受宠爱也抵不过朝堂上的诡异莫测的变幻,最终都是皇室的牺牲品,三十岁就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在清朝历史长河中,雍正帝以“康乾盛世”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著称。他不仅以铁腕手段整顿吏治、强化皇权,更以独特的“阳”面帝王术——即通过制度创新、人才选拔与民生关怀...
雍正如何继位的 启 2025-10-20 永乐十八年:朱棣迁都前夕的尼姑搜捕风暴公元1420年,永乐十八年,大明王朝迎来历史转折点——朱棣正式启动迁都北京工程。这座即将成为帝国心脏的北方都城,承载着朱棣巩固统治、震慑北元的战略野心。然而,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启 2025-10-16 长江天堑与权力博弈:曹丕南征的军事困局与战略误判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开启曹魏政权。为完成曹操未竟的统一大业,他七年内三次亲征东吴、一次北伐蜀汉,却均以失败告终。这场跨越长江的军事博弈,不仅暴露了曹魏水...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10-16 玄武门后的血色抉择:李世民为何对侄子挥下屠刀,却放过侄女?公元626年,长安城玄武门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权力更迭。秦王李世民以八百精兵伏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射杀兄长、斩杀胞弟后,旋即软禁父亲李渊,完成从藩王到...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6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析公元626年玄武门前,李世民射杀兄长李建成,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而1402年南京城破时,朱棣率靖难军攻入应天府,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两场震动华夏的政变背后,是截...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5 天启帝朱由校:二十三岁早逝背后的王朝危机与个人悲剧1627年9月30日,明熹宗朱由校在乾清宫驾崩,年仅二十三岁。这位被称为“木匠皇帝”的年轻君主,其死亡不仅是个体生命的戛然而止,更成为明末政治动荡的缩影。从意外...
朱由校是个怎样的皇帝 启 2025-10-14 权力博弈的差异:李世民逼父退位与朱棣“不敢”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历史上,皇位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而李世民与朱棣作为通过非传统手段上位的帝王,其行为逻辑却呈现出显著差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迅速逼迫李渊退位,而朱棣发...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3 忠孝困局中的乱世浮沉:徐庶的抉择与宿命东汉末年的颍川郡长社县,寒门少年徐福(后改名徐庶)以一柄长剑开启人生。他因替友复仇刺杀豪强,被官府擒获后以土粉涂面、披发逃亡,面对酷刑始终缄口不言姓名。这段死里...
徐福 启 2025-10-11 李渊的抉择与李世民的急流勇进:权力更迭背后的历史逻辑公元626年夏,长安城玄武门外血光冲天,秦王李世民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三日后被立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禅位。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变了李唐...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0 李密错失长安:战略误判与历史时机的双重困境公元617年,李渊自太原起兵,以“匡扶帝室”为名直取长安,在关中站稳脚跟后迅速壮大势力,最终建立唐朝。而同一时期,瓦岗军领袖李密却深陷洛阳战场,与隋军、王世充展...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