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课》这个名字可能听说过的人其实并不是很多,至少相比《推背图》来说,肯定是推背图更加有名一些。而《马前课》相传是诸葛亮所作,那么相比起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来说,年代自然是要更加久远一些。据说《马前课》中每个时代为一课,那么,我们现如今所处的现代又是哪一课呢?这两本书究竟哪一本更厉害呢?
《马前课》又叫《马前神课》,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散文家、道士、发明家诸葛亮的著作,从字面上讲,就是在出兵之前,在马前面占卜一课,即起卦的意思。讲述了自三国时期至“大同”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卦象,共十四课。
第一课
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
第二课
火上有火,光烛中土;称名不正,江东有虎。
第三课
扰扰中原,山河无主;二三其位,羊终马始。
第四课
十八男儿,起于太原;动则得解,日月丽天。
第五课
五十年中,其数有八;小人道长,生灵荼毒。
第六课
惟天生水,顺天应人;刚中柔外,土乃生金。
第七课
一元复始,以刚处中;五五相传,尔西我东。
第八课
日月丽天,其色若赤;绵绵延延,凡十六叶。
第九课
水月有主,古月为君;十传绝统,相敬若宾。
第十课
豕后牛前,千人一口;五二倒置,朋来无咎。
第十一课
四门乍辟,突如其来;晨鸡一声,其道大衰。
第十二课
拯患救难,是唯圣人;阳复而治,晦极生明。
第十三课
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
第十四课
占得此课,易数乃终;前古后今,其道无穷。
《推背图》是唐代李淳风、袁天罡撰道教典籍。
《推背图》是中华预言第一奇书,传说它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推算大唐国运,下令当时两位著名的道士李淳风和袁天罡编写的。融合了易学、天文、诗词、谜语、图画为一体。
推背图构建了一个中国和世界历史是按照:“帝制时代—共和时代—大同时代”这一历史观而命定式发展的理论体系。
《推背图》共有六十象,每象以干支为序号,主要包涵:一个卦象、一幅图像、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共四个部分。
预言了从唐开始之后数千年,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即将发生在重大社会历史事件。
观天象,参易理,笃信能在其中找出世界万物之关联,从而预言未来,决胜千里。所以也就诞生了一些奇书,比如唐代两位得道天师李淳风和袁天罡的《推背图》、还有刘伯温的《烧饼歌》。不过由于前者多由诗歌、谜语写成,后者也是由隐语写成,虽然涉及易理,但却晦涩难懂,但是由于这两本书暗喻未来,且十分准确,所以一直为笃信易理之人喜爱。
可我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诞生奇书千千万,又何止只有这两本能预言未来而已。三国时诸葛亮早就已经写了一本预言未来的奇书了。这本书叫做《马前课》,意为:在马前占卜一卦。由此可知,这本书大概是诸葛丞相出征时,闲来无事,占卦所记,如同记事本。
之所以说《马前课》能预言未来,是因为书中有些课文已经预言到了三国后期司马家天下了。比如第二课 中下 中所述:火上有火,光烛中土;称名不正,江东有虎。其中卦象不说,说卦解:魏政归炎,光灭东吴。他这里卦解很好地说明了魏国政权最终会归于他司马家。再看卦文“火上有火”,这就是一个“炎”字了,果不其然,司马家三代以后,司马炎谋权篡位,改魏为晋,自立帝王。而“称名不正”也就很好的表达了司马家晋朝其实名不正言不顺。
再说《马前课》第一课,诸葛亮就很早预言到自己了,课中所言:“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这里面的“无力回天,鞠躬尽瘁”说的就是诸葛亮本人,他也已经预言到自己即使再怎么“鞠躬尽瘁”,然而汉室衰亡是天注定,已“无力回天”了。而“阴居阳拂”则是同“阴盛阳衰”,主宦官党政。“八千女鬼”其实是“魏”字拆分三部,“禾”字又拆分二部来念的,故称“八千女鬼”。卦解:“鞠躬尽瘁而死,蜀后主伏于魏。”
但是《马前课》中还有一个地方让人费解,那就是诸葛亮竟然预言到了唐朝!书中第四课有言:十八男儿,起于太原;动则得解,日月丽天。这“十八男儿”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木”字拆分两部而已,而“男儿”自然就是“子”了,合起来不就是“李”字?“起于太原”更是直截了当点明了李氏父子太原起兵一事。而后世《推背图》中李淳风也用了《马前课》中的“日月丽天”,其实就是代指“女主武氏”。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我们现代人能揣摩的。《马前课》此奇书,较之于《推背图》《烧饼歌》更加通俗易懂,且是旷世千古,堪称奇书之最。
《推背图》起源于我国唐朝太宗皇帝时期,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是当时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作,以推算大唐当时的国运。 推背图一共有60象,除去第一象引言和第六十象结言并非预言外,共有58象预言,从大唐气数(第2象)开始,一直预言到了世界大同(第59象),而且每象相接,决无次序错乱。 推背图如何得名:某日李淳风观天象,得知武后(即武则天)将夺权之事,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推算起来,谁知竟推算到唐朝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在身后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 还是回去休息吧!”,即第60像所叙述,故《推背图》由此而得名。
在元代艺坛的璀璨星河中,柯九思(1290—1343)以诗、书、画、鉴藏“四绝”独树一帜。这位出身台州仙居的江南才子,既是元文宗御前鉴书博士,也是赵孟頫艺术理念的...
2025-09-16 内务府总管是太监吗?揭开清代宫廷权力结构的真相在清宫剧的渲染下,“内务府总管”与“太监大总管”常被混为一谈,观众往往误以为二者同为宫中最高权力者。然而,真实历史中的内务府总管与太监群体存在本质差异:前者是清...
2025-09-16 欧阳纥与徐俭:乱世中君臣博弈的镜像与历史回响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君臣关系始终是权力结构的核心命题。南朝陈太建年间,广州刺史欧阳纥与中书侍郎徐俭的交锋,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地方势力与中央集权、个人野心与政治...
2025-09-16 布雷顿森林体系:辉煌背后的结构性缺陷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框架,以美元为中心、黄金为锚定的“双挂钩”机制,曾为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建与国际贸易的扩张提供了稳定基石。然而,这一看似精...
2025-09-16 孤忠殉国:杨业真实死因的历史还原与精神解码北宋雍熙三年(986年)七月,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北)的战场上,一位身披数十处创伤的老将,在绝食三日后溘然长逝。这位被后世尊为“杨令公”的传奇人物,其真实死因远...
2025-09-16 萧正德与长乐公主:血缘谜团与伦理悲剧的交织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成员萧正德与长乐公主的关系,始终笼罩在血缘争议与伦理悲剧的双重阴影中。从史书记载的模糊性到人物命运的戏剧性,这段历史不仅折射出皇权斗争的残酷...
2025-09-16 古代选秀:一场权力、血统与女性命运的博弈古代选秀制度,作为封建王朝特有的政治与文化现象,其本质远非简单的“选美”活动。从周代萌芽到清代成熟,选秀始终与皇权巩固、家族利益、性别压迫紧密交织,成为透视古代...
2025-09-16 宇文成都的籍贯之谜:虚构人物与历史原型的交织在隋唐题材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中,宇文成都作为“天宝大将”“无敌大将军”,常以“身长一丈、腰大数围、金面长须”的威猛形象出现,手持320斤重的凤翅镏金镋,位列隋唐第...
2025-09-16 晋国不分家能统一战国吗:地缘、制度与历史的三重悖论春秋末年,晋国以“一超多强”的姿态掌控中原,其疆域覆盖今山西、河南、河北大部,军事实力可同时压制秦、齐、楚三大强国。若晋国未分裂为韩、赵、魏,是否可能提前百年终...
2025-09-16 立花鉴载之死:大友宗麟权力棋局中的必然牺牲品1568年秋,立花山城城主立花鉴载在逃亡途中自裁,标志着立花家血脉断绝。这场持续数年的叛乱与镇压,不仅是大友家内部权力斗争的缩影,更深刻折射出战国大名大友宗麟的...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