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邓艾偷渡阴平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末期邓艾偷渡阴平,如果刘禅死守成都不投降,能否挽回败局?
赤壁之战后,刘备“刘跑跑”靠着多年跑路生涯练成的飞毛腿,在曹操和孙权的眼皮子底下,飞快占据荆州五郡,摘了战后最大的桃子。有了地盘以后,“刘跑跑”在垂暮之年开了加速挂,陆续占领益州和汉中,并于221年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42年以后,另一个飞毛腿——邓·汉尼拨·艾率领“特种部队”偷渡阴平,神兵天降般出现在成都城下。刘禅在惊慌中投降,蜀汉政权也随之覆灭。
虽说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仍想知道:如果刘禅死守成都,能否挽回败局呢?
司马昭之心与钟会之谋
“独眼”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承兄长之位成为魏国大将军、丞相。此时经过其父、兄两代人的苦心经营,司马家已经彻底掌控了魏国的军政大权。
公元260年,司马昭铲除了敢于“起兵谋反”的魏帝曹髦,改立14岁的曹奂为帝,其篡位的野心,已是路人皆知。
然而篡位这件事,终究不是个小目标。篡位者总要做出些惊天动地的伟业,向官员、百姓们秀一波肌肉以证明自己乃是天选之子,这样才能“名正言顺、以德服人”。
秀肌肉的最好方法无疑是战争,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的篡位者无一例外,其中包括以后灭了司马家满门的“刀王”刘裕。
司马昭的眼里寒光闪烁,开始在地图上挑选自己的“小目标”,嗯,蜀国国力最弱,只有一州之地,蜀主刘禅看起来也是迷迷糊糊的样子,就它了。
朝堂上,司马昭与群臣开会商量伐蜀事宜。群臣纷纷劝阻,说从“多智近妖”诸葛亮开始,历来都是蜀国攻,而魏国守,现在却要跑到四川这天险之地跟蜀人死磕,明显不合规矩啊。
唯独被誉为“当世张良”的钟会站了出来,不仅力主讨伐蜀国,还献出自己精心准备的伐蜀策略,包括行军路线,扎营之所,何处进、何处退,粮草兵马囤积于何处等等,事无巨细,无不计划得清清楚楚。
司马昭大喜,当即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坐镇长安,全权主持伐蜀一事。
钟会为了隐藏自己的战略意图,迷惑吴、蜀两国,首先下令在魏国各处建造战船,摆出一幅大举伐吴的假象。
同时他又暗中命令各地屯田军和边防军,分批次、化整为零到长安周边集结,囤积粮草,制作攻城器械,厉兵秣马,做好灭蜀的战前准备。
然而,正在沓中屯田的蜀国大将军姜维,早就通过长安的谍报系统,侦知了魏国的军事行动。他立即上书后主刘禅,提醒他注意魏国的动向,同时做好战前的准备工作。
但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将姜维的上书隐藏起来,使蜀国上下对此毫无所知,错失了战前准备的最佳时机。
魏灭蜀之战
公元263年,一切准备就绪的司马昭下令,18万魏国大军分三路讨伐蜀国。
征西将军邓艾率3万余人沿狄道进军,从三个方向正面牵制姜维在沓中的屯田军。
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沿祁山道攻击武都、桥头等地,包抄并切断姜维军回成都的后路。
镇西将军钟会则率领主力军10余万人,从长安出发,由骆谷和斜谷道攻入汉中腹地。
此时蜀国全国兵力也不过才10余万人,姜维深知魏军兵力强大,己方处于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中。
他急忙令汉中地区的蜀军集结在汉、乐两城,以守城为主,轻易不得出城作战。同时收缩兵力,重点防守阳安关、剑阁关,扼住这两条入川的咽喉要道。
从战争的形势看,姜维的应对显然是切合实际的,然而情况的发展很快出乎了他的预料。
钟会率主力军进入汉中后,本着以快打慢的作战原则,派护军荀恺和前将军李辅分别领万余人包围汉、乐两城,将汉中蜀军分割包围。
而钟会自己则率魏军主力继续推进,攻击从汉中入川的重要关隘——阳安关。阳安关守将傅佥出城迎击魏军,战阵中兵败被杀。副将蒋舒开城投降。钟会随即占领阳安关,打开魏军攻入四川盆地的道路。
此时姜维仍在沓中,得知阳安关失守的消息,大惊失色。这不仅意味着他要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而且一旦成都失守,那才是真正的满盘皆输。
姜维连忙率军回返,做出要攻击魏国祁山大营的假象骗过诸葛绪,成功退回到剑阁关,并在此与从成都前来支援的廖化军和张翼军汇合,共同据守剑阁。邓艾率军从后追击,进军至阴平。
很快钟会率领主力逼近剑阁关下,但面对这险要的雄关和姜维大军的固守,一时也无能为力。
战争至此进入相持阶段,魏军若无法攻破剑阁,则成都稳如泰山。更糟糕的是,魏军的粮草告罄,如果不能快速攻入成都,那将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钟会在进、退之间徘徊,着实拿不定主意。
关键时刻,邓艾向司马昭和钟会建议道,他可率精悍部队从阴平小路绕路到涪县,直击敌人的心脏成都。在这种情形下,姜维若回兵救援涪县,则钟会可乘虚攻入剑阁;如果姜维死守而不救涪县,那么涪县一破,成都将唾手可得。
刘禅投降,蜀汉国灭
263年10月,邓艾率精锐自阴平出发,沿小道深入700多里荒无人烟的险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无数次深陷绝境后,终于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江油城下。
江油守将马遵毫无防备,很快城破投降。随后邓艾又马不停蹄地进军绵竹,在绵竹关前,击败并斩杀了诸葛亮的后代诸葛瞻、诸葛尚父子。
攻陷绵竹后,邓艾乘胜进逼成都。蜀国民心震恐,兵无战心,朝廷上下乱成一团,已然处于崩溃的边缘。
后主刘禅不愧“扶不起的阿斗”之名,在谯周、张绍等人的劝说下,惊恐万分的他很快派使者送上皇帝的印玺,并写信到邓艾那里请降。
263年末,邓艾率军入成都。刘禅自缚、携棺,率诸王大臣等60余人,出北门十里向邓艾投降,持续42年的蜀汉政权灭亡了。
结语
邓艾偷渡阴平小道,固然是军事史上奇袭战的典范,与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奇袭罗马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他们的最终战果却是完全不同的。
就战术上来说,刘禅如果能死守成都,姜维再分兵掩袭邓艾的后翼,切断魏军粮道,他们完全有可能击败甚至围歼孤军深入的邓艾军。
然而就战略来说,蜀国土地狭小,兵员不足,姜维11次毫无成效的北伐战争,又导致蜀汉国库空虚,民心、军心皆已疲敝不堪。
况且似刘禅这般的君主,但凡有点脑子的,谁又肯相信他能够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呢?
因此,蜀汉之亡,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吧。
各位读者怎么看呢?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吕蒙与孙权:君臣相得的典范与一场未解的死亡谜题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
孙权 吕蒙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张裔东吴流亡三年:权力博弈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益州郡首领雍闿的叛乱将时任益州太守的张裔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位以干练敏捷著称的蜀郡成都人,因被叛军押送至东吴孙权处,开启了长达...
孙权 启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