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仁义”之说是对孔子“仁”学说进一步发展,是“仁”字意义范围的扩大,关于“仁义”学说记录在《孟子》七篇中,内容阐述丰富,主要包括开篇治国之道,仁政思想及后续三代兴亡教训问答。具体讲三个方面可以概括,即说仁义之辞,行仁义之道;以仁义治天下;以民为本的思想。并且提出了只要潜心修养,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孟子》作为古四书之一,是古时学子考取功名的必读之书,对于中华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仁义”作为儒家思想精华内核,仁的思想孔子已经全面阐述了,而义字包含的思想孟子也按照自己思路和见解,论述颇为丰富,是从整体上进行观照,结合论述内在联系,显露出孟子思想“义”之灵魂。《孟子 告子上》解释:“义”,人路也,即人生之路。人生之路需要明灯指引,即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之路属于“善”,而非正常的属于“恶”,“义”属于正确的人生之路,人人都可以有“善”,因为人具有分辨正确与错误人生之路。
何为正路,《孟子 万章下》言道,“夫义,路也;礼,门也。”正路即义所开踩出来的路,义自身是一条正确之路,正路即是人走在义字的路上。在《孟子 离娄下》指出义是人的本质,人是有善恶之心的。道路是道与路的合一,道路能让我们可以进入到预定的道路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人一旦求善,就会对恶念进行排坼,从而偏离错误的人生道路。义之路开辟必须要求自己有所作为,无羞恶之心的人则不有所作为,具有同情之心是行仁的开端,具有羞恶之心是义之端,具有辞让之心是礼之开端,
人有向善之心,有羞恶之心,有同情之心,走在这条道上,人能抵制邪恶,逐步朝着善的目标行进。节制自己的恶念,就能在善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义包括在人的心性里面,“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心向善属于人的欲望,思义是人之心念所发,只有具备了义的心才会舍去自身功利之心。心之“所不为”正是“无所不为”,人对从善之心欲求就会膨胀,就会言行一致,从而人格会获得真诚、完善,心灵的力量才会展现出来。心性约束了人的感官需求,从而使得心灵部位外界所伤害。
假如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就会尊敬人伦道德,尊重贤人,从而臣子就会对君主尽职尽责,对待父母就会尽忠尽孝,自然义会生出一股浩然之义,当义完成时,就是圣人成就之时。当人人接受了义,则正义的社会保护了义,限制了不仁不义。
孟子的仁义学说是一种心理学,是从人的本性出发,强调行义对于自身、社会意义,其立足点是基于构建古代伦理道德,维护剥削阶层利益,同时又肯定了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开发,若人人行义,则会阻碍不仁不义现象发生。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以“围魏救赵”“马陵道歼庞涓”等经典战役闻名于世。然而,相较于其辉煌的军事成就,他的家庭生活却笼罩在历史迷雾之中。关于孙膑的妻子与...
庞涓 孙膑 2025-09-15 孟尝君屠县:名士光环下的残暴真相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田文以“广纳贤士、礼贤下士”闻名,门下食客最多时达三千余人,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著称的贵...
孟尝君 田文 2025-09-12 泓水之战:千年古战场的现实启示公元前638年的泓水河畔,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面对渡河未竟的楚军严守“不鼓不成列”的古礼,最终以惨败收场。这场看似规模不大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宋国争霸中原的野...
宋襄公 启 2025-09-11 楚王问鼎:春秋霸权与礼制崩坏的交响公元前606年,洛阳南郊的周王畿上空阴云密布。楚庄王亲率大军陈兵周疆,在九鼎陈列的明堂前,这位南方霸主突然发问:“九鼎之大小轻重几何?”此言一出,周大夫王孙满握...
楚庄王 2025-09-10 千年运脉: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意义与文明回响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挥动第一锹泥土,邗沟的诞生不仅拉开了中国运河文明的序幕,更在2500余年的岁月中,将这条人工水道锻造成中华文明的精神动脉...
夫差 2025-09-09 卜商:孔子门下的文学巨擘与经学传承者卜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是春秋末期晋国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作为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以“文学”科高才生的身份位列“孔门十哲...
孔子 卜商 2025-09-09 弦歌东周:孔子与苌弘的师道传奇公元前518年的洛阳城,34岁的孔子携弟子南宫敬叔踏入周王室观星台。这位鲁国士人不会想到,此行将遇见改变其音乐思想的关键人物——周敬王内史大夫苌弘。这场跨越地域...
孔子 2025-09-08 孔子与子贡:误解与深意的交织——探析“孔子不喜欢子贡”的真相在《论语》的记载中,子贡作为孔子门下“言语科”的杰出代表,以巧言善辩、悟性极高著称,其名字出现频次甚至超过颜回。然而,史书中却流传着“孔子不喜欢子贡”的说法,这...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姓曹为何称“颜回”:姓氏与名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不仅是家族血缘的标识,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姓氏“曹”与名字“回”的组合,看似矛盾,...
颜回 孔子 2025-09-08 狐突:春秋忠臣与晋文公血脉的双重见证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长河中,狐突的名字与晋文公重耳的传奇命运紧密交织。作为晋献公的岳父、重耳的外祖父,狐突不仅以忠诚与智慧辅佐家族,更以“教子不二”的刚烈气节成...
晋文公 2025-09-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