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乾隆举行的千叟宴变成了夺命宴?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话说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即使是君权神授的帝王,也逃不过自然规律的回收。乾隆在85岁的时候,终于明白自己不会永远做个皇帝,于是他准备退位了。
但是在退位前,他自己就开始做了一系列的筹备工作,他自称十全皇帝,他不能在退位时栽了,他得给自己留个好名声,哪怕让百姓多记一会儿他的好也行。
退位前的准备工作
有人说,康熙当年是因为看上了乾隆,才让雍正得了天下,估计乾隆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很崇拜康熙,就连退位也要考虑康熙的感受。
早在他即位初期,就说过,“承蒙上天的恩眷,得以继承皇位。我的爷爷康熙帝,足足当了六十一年的皇帝,我自然不能和爷爷相比。到己卯年我八十五岁的时候,一定会传位给皇子,归政退休。”,尽管那时人们的平均寿命都达不到六十岁,可见,乾隆这个“十全”皇帝还是很有自信的。
鉴于自己年轻时的大嘴巴,所以当他真的活到要交出权力的那一天,自己便有点骑虎难下了。交权吧,心有不甘,不交吧,大话已出,总不能自食其言吧。
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的母亲崇庆太后去世了,乾隆也越来越感觉自己身体不中用了,不是腰酸背痛,就是胸闷气短,连上下台阶都困难了,遇上祭祀天地这样消耗体力的事情,也得请儿子位代劳了。于是,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是真的老了。
但是,他还是舍不得皇权,为了延缓退位时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他干脆下令,让所有官员都在日出以后再上朝,这样自己可以多睡会儿。处理朝政的时候,也叫官员们直奔主题,不要绕弯子,但即使这样去简化自己的皇帝工作,他还是无法再继续统治这个没落的庞大帝国了。
到了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传位大典的筹备工作终于开始了。在年初,乾隆为了让普天下的百姓能够多记会儿自己,他便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
第一,举行“恩科”考试,他决定从五十九年秋开始,连续三年举行自己和新皇帝的“恩科”考试。恩科,顾名思义,就是在正规的科举考试制度之外,由皇帝特意开恩而附加的考试机会。
当然,如果考试通过了,所有待遇与正规军一样。因此,恩科考试对于读书人也算是增加了进入仕途的机会。
第二,乾隆五十九年,乾隆还下令减免了各省各地历年来民间所拖欠的各种税银1700万两、粮食375石。
同时还进行了大肆的封赏,比如赏给八旗士兵们一个月的钱粮,赏给诸位王宫以下的闲散人员半年的俸禄。
第三,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到来时,乾隆还赦免了一批官员。比如那些因为触犯刑法需要抄家的官员,但是由于种种原在还没完成抄家,像这样的官员就给予了赦免。
因此,在乾隆还没退位前,就把自己的传位大典铺垫成一个欢乐盛大的大爬梯,提前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将全国百姓和王公大臣们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
乾隆六十九年(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举行了自己登基六十周年的庆典,皇族宗室、重要官员悉数到场,在所有人的注目下,乾隆亲手将自己封存的传位密旨给取了出来,管事太监高声喊出,下一任大清帝国的主宰者,皇太子十五阿哥永琰。
当年十月,新皇帝的年号也确立了,称为“嘉庆”,新皇上任第一年,全国地丁银将会普遍免除。嘉庆元年(1796年)的新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国家使节,和文武百官都集中在紫禁城的太和殿。
他们在等待着盛大的传位仪式。庆典程序相当繁杂,先由礼部官员们将身着盛装的皇太子永琰请出,然后在隆重的皇家鼓乐声中,再请出马上要移交权力的乾隆皇帝,所以人在永琰的率领下跪倒迎接先皇。
接着礼部官员开始宣读传位诏书,最后永琰由两位大学士陪伴走到乾隆的宝座下跪倒,由乾隆亲手将代表皇权的玉玺交到太子手中,瞬间太子就变成了皇帝,新皇再以三跪九叩恭送乾隆回宫,至此,传位大典告一段落。
第二段则是新任皇帝嘉庆登上帝王宝座,接受所有大臣们的朝拜和祝贺,鸿胪寺的管事官员则走出紫禁城,登上天安门,宣布新皇登基。
退位后的太上皇生活
一切看上去都没什么问题,乾隆时代结束了,嘉庆时代来临了,但乾隆并没有因为经此大典而远离权力中心,而是退居幕后继续他的太上皇权力。虽然没有得瑟多久,但三年的时间他给自己也排得挺满当。
“千叟宴”成了“夺命宴”
嘉庆元年正月初四,他就迫不及待地举行了他自己、也是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千叟宴”。说直这个“千叟宴”,来自于乾隆最崇拜的人--圣祖康熙。
康熙分别在六十寿诞和六十九寿辰时,举行过两次千叟宴,第二次的场面相当宏大,估计给乾隆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所以,乾隆到老还是想模仿一下。
实际上,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时候,就举办了一次千叟宴,如今他成为太上皇了,为了庆祝这一隆重事件,他又举行了第二次。
不过据说乾隆虽然煞费苦心办了场千叟宴,但没想到这场盛宴倒成了老人们的夺命宴。根据以前的习惯,邀请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但是乾隆提高了自己的宴会门槛,所有参加宴席的老人,年龄那得达到七十岁以上,规模达到了三千多人。
于是,有趣的一幕出现了。正月初四那天,宁寿宫皇极殿装饰精美,宫廷乐队一字排开,舒缓地演奏着乐曲。殿内是高级官员的席位,廊下是使臣和一般官员的座位,而参加宴会的老者则在殿外的台阶下左右排开。
宴会开始后,嘉庆帝亲自搀扶着太上皇乾隆坐上宝座,然后率领三千多名银须白发的老人行跪拜大礼,以示敬意。乾隆看着眼前的一前,频频点头,人生的圆满不过如此。
在宴会上,他表现出了帝王不常见的温情的一面,自己亲自给王公贵族和一品大员赐酒,还特地请90岁以上的老人也接受同样的恩典。同时,他的皇子皇孙们也不能闲着,得跑来跑去给所有官员们敬酒,就连侍卫也不能闲着,得给参加宴会的老人敬酒。
此外,乾隆又进行了封赏。他特恩赐当时106岁的熊国沛和百岁的邱成龙老人六品顶戴花翎,90岁以上的老人们也没空手而归,也得了七品顶戴花翎。这样,太上皇在民间的形象更加亲民了。
当然宴会饮酒怎么能少了诗,据统计,这次宴会产生的诗作就有3497篇,看上去,这是多么其乐融融的一幕啊。
但是,宴会后不少老人却因此而丧命了。首先,但凡到了七十古来稀的老人,大部分人的身体已然是一片废墟,还要兴师动众地参加这样一场盛宴,关键还得装得很高兴,实在是经不起这个折腾。再说北方的正月天,那还是天寒地冻的,在室外享受冷风吹,饮冷酒吃冷食,老年人的身体根本受不了,不病才怪呢!
其次,一些来自民间的老人,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大吃大喝,再加上长途奔波劳累,很容易造成积食,消化不良引发疾病,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因此,对于老人们而言,乾隆这场千叟宴成为他们的夺命宴也就不奇怪了。
对权力的执着
一场千叟宴拉开了乾隆的太上皇生活,但他只是退位不退休。实权还在自己手里,而儿子嘉庆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负责一些鸡肋的工作,如祭祀、礼仪等这样的事情,因为这些工作太耗费体力,乾隆实在完成不了,不然也轮不上嘉庆。
乾隆管自己的这种状态叫做“嗣如果扶贫敬聆训谕”,意思就是说,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对新皇帝加以培训和引领,必经新任皇帝没什么经验,还需要他这个老皇帝把把关。乾隆的这种做法,导致朝野上下的所有人也都以乾隆马首是瞻。
所有官员上书奏事的时候,都把太上皇三字抬高三格来写,而皇帝只要抬高两格来写。官员们管乾隆下的旨意为“敕旨”,比“圣旨”还是高出一个等级。乾隆过寿叫“万万寿”,比现任还是多一个“万”字。所有的外省官员,来北京述职前,要先拜见乾隆,听从他的指示和安排,而离开前,也要到太上皇那儿辞行。你说,嘉庆这个现任皇帝得有多郁闷啊!
这还不算完,乾隆传位后本该住到宁寿宫,但是他一直赖在养心殿不走,而嘉庆只能住到太子居住的毓庆宫。更有不少拍马屁的大臣,建议仍旧使用乾隆的年号,诸如乾隆六十一年,六十二年这样的标识,继续出现在器物和文件,还有铸币上。这将嘉庆这个皇帝的脸往哪儿搁呢?
乾隆最后的时光还经历了一次大事件,那就是白莲教起义。尽管清军在镇压起义军上也曾一度占据上风,但始终难以扑灭,导致白莲教起义将大清王朝拖向了一个凶险的境地,只不过之后的事情,乾隆再也没机会掺和了。
不管从哪个角度上来看,乾隆的太上皇生活怎么看都不像退休,名曰传位实则依旧把持着朝政大权。但时间是公平的,尽管他舍不得眼前的一切,岁月还是会将他带到另一个没有权力的世界。
从嘉庆三年开始,乾隆的记忆力衰退到令人难看的程度,比如早上发生的事,到晚上他就不记得了。到了十一月,他还主动提出要筹备九十大寿,但很快就因过度操劳而感染了风寒,眼睛花了,听力也不行了。
嘉庆四年(1799年)新年,乾隆撑着病体接受了百官的朝拜,正月初三,在养心殿病逝,终年八十九岁。乾隆带着他的不舍和遗憾走了,而放在清朝面前的,则是一个前途未卜的凶险之道。同年九月,乾隆被葬在河北省遵化县胜水峪的裕陵中,陪在他身边的是他最爱的富察氏。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江南地区温热病肆虐,传统“伤寒论”体系难以应对时疫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代名医叶天士(1666—1745)以“天医星”之誉崛起,其医学著作不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0 薛生白的医学著作:温病学派的璀璨明珠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南园俞家桥畔的扫叶庄内,一位年逾八旬的老者正伏案修订医书。他便是与叶天士齐名的温病大家薛生白(薛雪),其笔下《湿热病篇》的条文,正以“三禁”原...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叶天士 2025-09-04 永琪未逝:一场被历史改写的皇位继承猜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月初八,26岁的和硕荣亲王永琪病逝于兆祥所。这位被乾隆帝誉为“于诸子中更觉贵重”的五阿哥,其生命戛然而止于权力巅峰的前夜。若将历史时...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04 清代画家席佩兰:诗画双绝的才女传奇在清代乾隆年间的江南水乡常熟,一位名叫席佩兰的女子以诗画双绝的才情惊艳了文坛。她不仅以画兰闻名,更以诗作成为清代性灵派女诗人的代表人物,与丈夫孙原湘、师长袁枚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席佩兰 2025-09-03 康乾盛世: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与历史困局“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史观对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662—1795年)的概括性评价,这一时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而被视为清朝统治的巅峰。然而,这...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29 暗夜星辰的陨落:解码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的真实死因在清代乾隆末年的金陵城,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伏案疾书,窗外风雨如晦,案头《历算简存》的墨迹尚未干透。这位29岁便香消玉殒的奇女子王贞仪,其生命终章的真相,在200...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王贞仪 2025-08-28 清朝状元柳敬亭:历史迷雾中的虚实之辨近年来,关于“清朝状元柳敬亭”的传说在网络与民间口耳相传,甚至被演绎为“乾隆钦点状元”的传奇故事。然而,通过梳理正史、方志、文人传记及学术考证,这一说法实为历史...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26 洪熙官与方世玉:江湖传奇中的真实与虚构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江湖画卷中,洪熙官与方世玉宛如两颗璀璨星辰,他们的故事被后世小说、影视反复演绎,成为中华武术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符号。然而,当剥离艺术加工的层层面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方世玉 2025-08-25 翰林风骨:王尔烈殿试夺魁后的传奇人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北京贡院内,44岁的王尔烈以二甲头名进士身份完成殿试。这位来自辽东的布衣书生,以"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q...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王尔烈 2025-08-22 甘国宝:两度戍台的清代名将,海峡两岸的守护者在清朝乾隆年间的风云变幻中,甘国宝以文武双全的才华和勤政爱民的品格,成为海峡两岸共同敬仰的历史人物。他两度担任台湾挂印总兵,以铁腕治军与仁政安民并举,在巩固海疆...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甘国宝 2025-08-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