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男,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此,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都来听他的课。
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系主任刘文典约请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著名史学家陈寅恪为国文考试代拟试题。当时陈寅恪已定次日赴北戴河休养,就匆匆草就普通国文试题——作文《梦游清华园记》。另一题为“对对子”,上联为“孙行者”。
这次考试,结果一半以上考生交了白卷。对出“胡适之”而获满分的考生,仅周祖谟(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一人。答“祖冲之”者,也视为符合要求,因“祖”“孙”尚可成对。还有一考生对以“王引之”,对得也不错。考卷中凡答“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等都不及格。
当时正是白话文运动蓬勃发展之时,因此有人在报上批评清华大学食古不化,不应出怪题“对对子”考学生。陈寅恪对于用“对对子”形式为考题,提出四条理由:一、测试考生能否区分虚字和实字及其应用;二、测试考生能否区分平仄声;三、测试考生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四、考察考生思想条理。陈寅恪的解释文章一经发表,这场“风波”即告平息,可见陈公名望颇能服众。
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有四大导师,第一位是开创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国维;第二位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著述等身的梁启超;第三位是从哈佛大学回国的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三位导师性格迥异,但都大名鼎鼎。而四大导师中最晚到校的陈寅恪,在当时并不出名,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相比,陈寅恪既没有显赫的声望,又没有镇服人心的学位。无著作、无文凭的陈寅恪受梁启超(一说吴宓)举荐为导师时,一度为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所拒绝。
但事实是,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接到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仅36岁。1925年,陈寅恪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里。令师生们惊叹的是陈寅恪的博学,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有人称他为“活字典”,也有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
当年的华北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本国培养的学者,另一派是有留学经历的。本土派认为,洋派不懂国情,你的学问再高,也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留洋派就觉得本土派太迂腐,眼光太狭,不掌握现代化的工具,因而两派互相瞧不起。但不管是哪一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在学术界堪称传奇。吴宓曾不无感慨地说道:“其历年在中国文学、鸣学及诗之一道,所启迪、指教宓者,更多不胜记也。”
按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陈寅恪“恪”应读作“克”(拼音:Kè)。但有资料表明,也称为“yínquè”了。陈寅恪本人在1940年5月致英国牛津大学的英文亲笔信的署名是“TschenYinKoh”。
最早发现并引荐陈寅恪这匹“千里马”的,是梁启超。上世纪20年代,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恪。曹问:“陈寅恪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
启 陈寅恪 2022-06-29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逝世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男,字鹤寿,江西修水人。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
陈寅恪 2022-06-12 刘禹锡和白居易唱和诗的艺术特色作为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刘禹锡、白居易均在诗坛上享有盛名。陈寅恪先生曾说:“乐天一生诗友,前半期为元微之,后半期则为刘梦得。”以唱和诗为例,可见刘白二人的深厚感情。唱和诗作为一种特...
白居易 陈寅恪 2022-06-02 宋朝的综合实力究竟怎么样由赵匡胤开辟的宋朝,是古代发展的一个高峰。近代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陈寅恪 2022-05-31 北宋发生的靖康之耻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个耻到底有多耻对北宋靖康之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靖康之耻有多“耻”?前言宋代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更是...
陈寅恪 2022-05-24 史学家钱穆在台北逝世如果说武术界的一代宗师,那肯定首推叶问。但是如果说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就是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的钱穆老先生。下面就跟随小编好好了解一下这位史学家吧!钱穆(...
陈寅恪 2022-12-09 揭秘:宋代独有的祠禄官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的重文轻武,今天就来说说宋代独有的祠禄官制度入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正因为这种畸形的发展,所以宋朝在文化上的发展可以说是剑走偏锋,可谓...
陈寅恪 2021-08-30 陈寅格先生的跪与站陈寅恪是近代的国学大师,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他学问精深,一生追求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恪守自己的清高和骨气。对陈寅恪而言,有时精神的伟岸,却是从...
陈寅恪 2021-08-26 陈寅恪生平事迹介绍:小日本闯入家中,陈寅恪先生用日语大骂日军立刻撤离陈寅恪生平事迹介绍:小日本闯入家中,陈寅恪先生用日语大骂日军立刻撤离。中国人的品性其实在抗日战争中就能够觉出一二,其实说是在的人这样的复杂的生物也不好去判定是好是坏。无论中国人还是...
陈寅恪 2021-03-25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
2023-10-3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