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鲁肃究竟有多厉害?为何周瑜死后,他会被任命为东吴大都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事实上,鲁肃之所以受到孙权的重用,被任命为新任的东吴大都督,主要是因为他有两个优点,看透了这两个优点,对于身在职场的我们,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两个优点便是忠心和才能!
很多人认为,才能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有才,走遍天下都不怕,无论自己到了哪里,都是香饽饽,只要自己没有受到重用,那就是领导不识货。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光有才能是完全不够的!当然,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有才能这一点其实是足够了的,但是若你还想往上走,那么你就不得不重视另外一点了,这便是忠心!鲁肃之所以能够受到孙权的重用,能够接替周瑜成为东吴大都督,就是因为他在忠心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在现实生活中,这也是领导最为看重的!
说白了,对于普通人来说,有才华确实是可以让大家安身立命,但是对于有更高追求的人来说,光有才华还远远不足,在才华之外,我们还要有忠心,只有让领导看到了你的忠心,他才会真正的接纳你,重用你!甚至在某些时候,忠心还会超越才华,这也就是我们很多人所谓的“草包上位”!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鲁肃在这两个特点上面做得有多么的到位,看懂了鲁肃的这两个特点,以后我们在职场上奋斗,将会更加得心应手了!
特点一、才华
鲁肃的才华其实不用过多赘述,很多网友都说到过,这里我们简单说两点。一是战略眼光,二是善于协调关系。
鲁肃家很有钱,在当地名气不小,再加上鲁肃本人乐善好施,名声非常好,所以袁术看重了鲁肃,想要将鲁肃征辟为东城长。当官的好事,放在一般老百姓身上,估计都要乐开了花,但是鲁肃却并不开心,因为他觉得袁术这个人,虽然名气大,但他的部下法度废弛,不足与成大事,于是鲁肃离开了袁术,辗转投靠了孙权。从鲁肃离开袁术的决定来看,其实他这人还是比较有眼光的,而从他投靠孙权后所提出的谋略来看,鲁肃这人,战略眼光是非常高的,在这方面他甚至不输于诸葛亮!
当时的江东,虽然主人是孙权,但是孙权面对的局面其实非常惨淡。孙权的哥哥孙策被偷袭杀害,线索指向江东的世家大族,这说明这些大能量的人,是对孙家不满的。除此之外,孙家内部也并不统一,有些人想要抢夺孙权的权力,有些人想要投靠曹操……总之,江东内部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和谐,在这种危机下,其实孙权根本没有什么大的想法,他当时只想快点把江东内部稳定下来,避免他哥的遭遇落到他的身上!
可以说,当时的孙权,只想守护好哥哥孙策留下来的基业,能守住就算不错了,哪里还有其他想法。而鲁肃的出现,却将年少孙权的眼光打开了!
孙权见到鲁肃后,和鲁肃相谈甚欢,于是在屏退宾客后,孙权再次请回鲁肃,与鲁肃合塌对饮。男人嘛,喝酒是次要的,说心里话才是真的。没喝几杯,孙权就说出了自己的苦恼,他说自己继承了父兄的基业,想要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业,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鲁肃能够帮助他。
结合孙权的言语和处境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孙权,其实对于整个天下大势的认知,就是自己好好发展江东,然后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成为天下霸主,受人尊敬即可,也就是说,当时的孙权,并没有一统天下之志,他并没有放眼天下的目光,内心还是不敢往这方面想!而鲁肃的一番话,却彻底打开了孙权的眼界!
《三国志》: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
鲁肃的这番回话,主要有两层意思,一给孙权画饼,说汉室不可复兴了,孙权你可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只想着做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主,你努努力完全可以做皇帝!二是提出具体的操作,告诉孙权,曹操实力强大,不可能一下子干掉,孙权可以稳定江东,之后进图荆州,占领长江以南的土地,然后称帝,北伐中原,一统天下!
鲁肃又给孙权画了饼,又给出了具体措施,于是孙权非常满意。不过孙权还是假惺惺地说自己能力不足,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但自此以后,只要有谁敢说鲁肃得不好,孙权都要帮鲁肃怼回去,由此可见,孙权是真的看上鲁肃了,他觉得鲁肃这人,是真的有才华!
除了战略眼光,鲁肃这个人也非常善于协调关系,尤其是在和刘备集团的相处过程中!刘表去世,曹操南下,东吴即将面临灭顶之灾,而东吴当时唯一有可能拉拢的刘备,则准备逃亡交州,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鲁肃站出来拦住了刘备,成功劝说刘备和孙权联盟,最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保护了江东的安全。之后,由于刘备集团和江东集团的发展矛盾,双方围绕荆州、益州爆发了不小的冲突,也正是在鲁肃的斡旋下,双方才勉强握手言和,坐下来一致对抗曹操。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鲁肃的存在,所以刘备和孙权二人,才能在前期保持相对的和平,没有彻底地撕破脸皮,这也使得东吴有更大的机会一统天下。而自从鲁肃去世以后,没了他这个擅长搞关系的人,孙权和刘备彻底撕破脸皮,先后打了荆州、夷陵两战,虽然江东获胜,但也削弱了联盟的力量,使得东吴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只能苟延残喘!
特点二、忠心
鲁肃战略眼光强,擅长协调关系的这两项才华,使得孙权前期的事业顺风顺水,实力增长迅速,所以孙权非常看重鲁肃。不过要想真正的受领导重要,光有才华还不行,还得有忠心!
曹操南下时,曾写信恐吓孙权,当时的江东众人,大多数都是赞成投降的,这搞得孙权非常尴尬。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可以投降,反正投降之后他们还可以继续做官,说不定曹操还会重用他们,但孙权不同啊,他是主公啊,他一旦投降,地位肯定是比不了现在的。就在孙权尴尬犹豫之际,鲁肃表忠心了!
《三国志》: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越是到危急的时刻,越能看清一个人,鲁肃此时表忠心,劝孙权别投降,正合孙权心意,令孙权非常感动。赤壁之战后,在处置刘备一事上,孙权和周瑜又产生了分歧。
周瑜建议软禁刘备,想要趁机吞并刘备势力,然后出兵攻打益州。然而孙权却想联合刘备,把周瑜占领的南郡借给刘备,让刘备帮忙抵抗曹操。当时的周瑜,刚刚打赢赤壁之战、南郡之战,声望如日中天,若是让他吃掉刘备,打进益州,势必威胁到孙权,更何况,江东内部并不稳定,有很多投降派,所以孙权需要时间来整合内部,不想同意周瑜的做法。就在孙权为难的时候,鲁肃再一次表忠心了!鲁肃知道江东的危机,知道孙权的担忧,所以坚定地站在了孙权一边,虽然他和周瑜是好友,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孙权,这也令孙权更加看重鲁肃。
见鲁肃站在孙权一边,不帮自己说话,不同意自己软禁刘备的主张,周瑜又亲自跑去见了孙权,说服了孙权,让孙权同意他进攻益州。但当周瑜返程后,却突然暴毙,令人匪夷所思。而周瑜临死前说的话,其实也说明了为啥鲁肃能够受到孙权的重用,为啥鲁肃能够接替自己做东吴大都督!
《江表传》: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周瑜的临终上书中,充满了心灰意冷,让人非常质疑他的死因。虽然他和孙权的主张不同,但他亲自跑去给孙权施压,使得孙权同意了他的谋划,结果他转头就突然暴毙了,这里面说不出的诡异,再加上周瑜的这封临终上书,看起来真的非常怪异。不过在这里我们暂且不探讨周瑜究竟是怎么死的,只说周瑜对鲁肃的推荐。周瑜说鲁肃忠烈,其实就是说鲁肃为人非常忠心,说鲁肃临事不苟,其实就是说鲁肃做事认真,有才华。这两方面,其实就是鲁肃身上最大的优点,也正是因为这两个优点,所以孙权才会重用鲁肃!
事实上,即便周瑜临终前不推荐鲁肃,孙权仍然会任命鲁肃接替周瑜,因为鲁肃有才华且忠心!忠心即可成为领导的心腹,再加上有才华有能力,这人必将受到重用!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以长江天险为屏障,与曹魏、蜀汉鼎足而立。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战略博弈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位都督先后执掌东吴军政大权,他们或以火攻破曹,或...
周瑜 吕蒙 2025-09-30 鲁肃接任周瑜: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选择公元210年,赤壁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却在巴丘病逝,年仅36岁。这位以火攻破曹、奠定三分天下格局的军事奇才,临终前却将兵符交予一位“资历尚浅”...
周瑜 2025-09-30 吕蒙与孙权:君臣相得的典范与一场未解的死亡谜题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
孙权 吕蒙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张裔东吴流亡三年:权力博弈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益州郡首领雍闿的叛乱将时任益州太守的张裔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位以干练敏捷著称的蜀郡成都人,因被叛军押送至东吴孙权处,开启了长达...
孙权 启 2025-09-29 赤壁风云中的“双面棋子”:蒋干两次误曹与结局之谜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江面,火光冲天,战船连环的曹军在烈焰中崩解。这场奠定三国格局的战役中,蒋干以两次“神助攻”成为历史焦点——他既是周瑜反间计的执行者,...
周瑜 2025-09-29 孙策传位之谜:为何舍子而立弟?公元200年,江东之主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时遭刺客暗算,重伤不治,年仅二十六岁。临终前,他将象征江东统治权的印绶交予弟弟孙权,而非长子孙绍。这一选择看似违背“父死...
孙权 孙策 2025-09-28 陆逊:智勇双全的栋梁,为何陨落于权力漩涡?在三国乱世中,东吴名将陆逊以“夷陵之战火烧连营”“石亭之战大破曹休”的辉煌战绩,成为孙权麾下最耀眼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出身江东大族吴郡陆氏,自203年入孙权幕府...
孙权 2025-09-26 借荆州:孙权的战略棋局与利益权衡三国鼎立前夕,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冲,成为曹、孙、刘三方争夺的焦点。赤壁之战后,刘备以“借荆州”为名实际控制南郡、武陵、零陵等地,而孙权虽表面“出借”,实则...
孙权 刘备 2025-09-25 孙权:乱世枭雄的隐秘光芒——从权力继承到历史遮蔽的双重叙事公元229年,武昌城头旌旗招展,孙权在文武百官的朝拜中登基称帝,国号“吴”。这位十五岁临危受命、统御江东五十余年的统治者,用一场盛大的加冕仪式向天下宣告:三国鼎...
孙权 2025-09-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