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屈氏,名平,出生于楚国秭归(位今湖北宜昌),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兼诗人。其出身贵族,自小受良好教育,拥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早年于楚怀王间任左徒、三闾大夫要职,深受战国诸子百家学术影响,崇尚圣贤,推行“美政”,在内任人唯贤,修明法度,外交上主张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因触动到了当时贵族的利益,遭流放,一生为国为民,殚精竭虑,但最终遭受排坼,后因听到楚郢攻破后,投江自杀。
屈原出生于战国后期,深受诸子百家思想文化浸润,并将这种文化精神融合进自己的哲学、生命意识中,形成自己的“美政”思想。为了精确寻找源流,我们可以从其作品中探个究竟。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是楚文化的杰出人物之一,《离骚》中篇章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希望楚君改革政治,施行“美政”,同时,美政的实施者要求是一位能够追随先贤圣王“德政”,品德高尚的“美人”,楚君只有远离丑恶、近香草,才有机会成为美人,从而踏至先贤圣王的脚迹。
屈原的美政思想来源于诸子百家学术体系,因此,它是兼踩众家之长而形成的,舍各家之偏而自成一家学说,从中寻找一种理性的有利于治国的方法途径。这种方法就是“中正”,《管子 五辅》言“为政者”就是中正实施“无妄之治”,《宙合》篇里有:“中正者,治之本也。”不过屈原的美政思想是兼踩各家之长的,较中正思想又更进一步。
屈原“美政”思想是专为楚国人设计的一种方法策略,是政治与美学的融合体,即是对当时政治的思想反映,又是追求一种理想主义的治国方法探讨。在屈原赋篇章中,美与人组成的词中有表达“以美人喻君者”、有“以美人自喻”、有“以美人喻善人者。”在其25篇赋作品中,“美”字或喻人的美貌,或喻人的品行,可指臣的德行,也可指君的德行。这说明了屈原关于美的涵义做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美”从总体上讲,即全面地采集“众芳”以求脱俗离尘,获得层次高级的“众善汇流”。
屈原在《大招》里描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美冒众流”、“德泽章只”等,从屈原的其它作品可以看出其政治理想,其一是一生遵行传统的君臣道德,不偏不倚。《离骚》“吾将上下而求索”,《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等等表达着忠君爱国之志。《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虽因谗言遭流放但仍然顾念着自己国家,心系怀王,不忘欲返。”其二是德才兼备,修潜其能,要求自己具有“谋略”、“智慧”、“仁德”等多方面的才能。即《离骚》中曰:“纷吾既有内美兮,又重之修能。”其三是适遇明君,一展才能。作为“食君之禄”的臣民应该具有内美兼多方面才能,但这必须在从政中表现出来以施展人生抱负。这在《离骚》等诗篇中通过百里奚、吕望等贤才遇到明君可以一展平生抱负略窥见屈原对明君的渴望。
《史记》中记载屈原闻楚国都城被攻破后,独自一人来到江边,并缓步唱诗,一位渔夫问到屈原如何落得这般田地,屈原应道:“举世浑浊我独醒......”,从君臣道义上讲,屈原做的无懈可击,但即使这样,屈原才德出众,为什么不另择明主或者独自保存美德而学学老庄思想隐匿于世呢?
在战国烽火连天的历史长卷中,王翦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脱颖而出,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核心人物。他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更因率六十万大军灭楚的...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10-21 宋襄公入列春秋五霸:公爵身份与礼治理想的双重支撑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以武力与权谋称雄,而宋襄公却因“泓水之战”中坚持“不击半渡”的仁义被后世讥为“迂腐”。然而,在《史记》《资治通鉴》等正史中,他仍被...
宋襄公 齐桓公 2025-10-21 血火淬志: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忍辱复国之路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烽火席卷江南。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在夫椒之战中惨败于吴国,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被吴军层层围困。这场败局不仅让越国濒临亡国,更将勾践推向了...
勾践 2025-10-17 血色长平:白起如何用一场战争改写战国格局公元前260年的长平战场,四十万赵军在断粮四十六天后集体投降,秦军主将白起却下令将降卒“尽坑之”。这场被后世称为“人类战争史上最彻底歼灭战”的战役,不仅终结了赵...
白起 2025-10-13 历史长河中的变法双璧:李悝与商鞅的“显隐”之辨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浪潮。魏国李悝变法与秦国商鞅变法,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的转型之路。二者均以富国强兵为目标,通...
商鞅 2025-10-13 权力博弈与制度困局:商鞅之死的必然性及其历史遗留问题公元前338年,商鞅在秦国咸阳被处以车裂之刑,其家族亦遭灭门。这位推动秦国从边陲弱国跃升为战国霸主的改革者,最终以“谋反”罪名被新君秦惠文王处决。更耐人寻味的是...
商鞅 2025-10-11 战国烽火中的不败神话:白起何以铸就军事传奇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名将辈出,廉颇、李牧、王翦等皆以勇略闻名。然而,白起却以“一生未尝败绩”的战绩独树一帜,成为后世军事家研究的标杆。其军事成就的背后,是个人才...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10-10 秦舞阳的怯场:一场刺杀行动中的心理崩塌公元前227年,咸阳宫的青铜立柱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荆轲手持樊於期头颅的木匣,秦舞阳捧着督亢地图的漆盒,两人踏着九级台阶走向秦王政的御座。这本该是改变战国格局...
樊於期 2025-10-10 长平余烬:白起未灭赵国的战略困局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60年,长平古战场尸横遍野,白起以“诈坑”之术将四十万赵军降卒埋入深谷。这场奠定秦国东出格局的战役,本应成为赵国灭亡的序章,但白起却在战后拒绝执行秦昭襄...
白起 2025-10-10 战国四大公子:风云际会中的命运终章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礼贤下士之风盛行,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与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以养士三千、权谋纵横闻名于世,合称“战国四公子”...
黄歇 孟尝君 2025-10-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