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葛亮空城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早就看穿了空城计,为何还仍要撤军?
引言
在封建历史上,各个朝代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各自的故事。其中一些比较出名的人物能够留名青史,被世人所铭记,他们依靠的则是自身的里能力与智慧,这才能从一众人当中脱颖而出,被人们记住。提起三国这个时期,相信很多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了解,比如说谋士诸葛亮、司马懿等,这两位聪明人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当然,只有智者才懂智者,并不是普通人就能明白他们所说或所做的事情。要说这两人之间的博弈可谓是十分精彩的,其中空城计更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只是,虽然诸葛亮侥幸赢得了胜利,但当时司马懿明明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为何他最后仍旧选择了撤兵?诸葛亮又为何认为司马懿不撤就是死?
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人
空城计其实是一种心理战,在双方兵力差距大时,有意暴露我方城内士兵空虚。这样做就能扰乱敌方,让他们产生怀疑,怀疑里面是不是设有埋伏。当然,使用这样的计谋是需要了解敌方心理以及性格特征的,只有清楚地了解才有把握去做。空城计最早使用的并非是诸葛亮,而是春秋时期一位叫公子元的人。当时他想让嫂嫂顺从于他,可他的嫂嫂却不为所动,于是他为了讨得嫂子欢心就想着去建功立业,说不定这样嫂子就会对他另眼相看。
后来,公子元便开始率兵进攻郑国。由于自己所在的国家楚国实力强大,所以国力不足的郑国根本就不是楚国的对手,而且还被楚国打的节节败退。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大臣一时间自乱阵脚、手足无措,其中有些人想要求和,有些人则想着与他们决一死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叔詹的人献出了一个妙计。他首先让所有士兵都藏起来,埋伏在四周,再者他让全国上下门窗大开,百姓仍过自己的生活,店铺也是照常开,但任何一个人都不能露出一丝慌乱之色。
这时公子元来到了城门口,看到眼前的场景他感到不对劲,觉得这里面有诈,于是就没敢轻举妄动。此时,齐国接到了郑国的求援信,并向联合两国来救郑国。公子元的是这个消息后,深知想要凭借自己的兵力,肯定是没办法跟三国大军进行对抗的,所以得知消息后他就连夜让马蹄裹布,人衔枚,不出声响地撤走了,但他并没有把旌旗带走而是留在了那里,看着旌旗随风飘扬,就像还有人在一样。第2天,叔詹上在城门上一看说他们已经撤走了。
对此,手底下的人都不信,毕竟旌旗还在飘呢,他们怎么可能会撤走?叔詹则说,若是没有撤走,飞鸟为什么会在上面转悠呢?他也在用空城计骗我啊!这个就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案例,虽说诸葛亮并不是第一个使用的,但他却让空城计变得家喻户晓。还有就是,诸葛亮在使用空城计后,为何这么笃定司马懿不敢破城而入呢?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博弈
因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进而丧失原本的强大战斗力。当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后,蜀国大军备受打击,而且此时魏国的支援部队也已经到了。受紧急情况的影响,诸葛亮所带领的将士们都被困在西城中。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心急如焚,但为了守住西城,他只能兵行险招上演一出空城计。当时司马懿直到诸葛亮在西城,准备带着15万大军乘胜追击,而诸葛亮身边却没有将领可用,只有两千五百余人能与之抗衡。看目前的情况,诸葛亮处于劣势,可以说这场诸葛亮必败无疑。
更何况司马懿有15万大军,就算诸葛亮这边都是精兵也不能做到一个杀10多个。面对这样的情况,诸葛亮想到了一个办法。首先他命人把城门打开,让20个士兵扮作扫地的人,在城墙附近扫地。其次,他自己坐在城门上焚香抚琴。不得不说诸葛亮的空城计还是很有意思的,虽说叔詹是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但他应该不敢随意坐在城墙上抚琴,可诸葛亮却不一样,他不仅敢,而且还是一个人在上面,甚至他在周围都没有设埋伏,那他到底在算计什么呢?
司马懿看穿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军?
当时诸葛亮怎样断定司马懿不会直接解决了他,若是解决了心腹大患司马懿想要攻城岂不是轻而易举?实际上诸葛亮这是在狐假虎威,而且他深知司马懿不敢杀了他,也不会再继续围攻他们,诸葛亮才敢在城门上卖弄演技,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一直以来诸葛亮就善于揣测人心,这次也是如此。面对司马懿攻城,诸葛亮丝毫不畏惧,因为他了解司马懿怕的不是诸葛亮的埋伏,而是躲在埋伏后面的重重杀机,再说了司马懿一向多疑,更加会珍惜自己的性命。
不管他多有智慧,但他毕竟只是一个臣子,在他之上的还有魏国皇帝,只要蜀汉一天不灭,魏国皇帝就需要他带兵出征,这样他的性命就能得以保全,若是蜀汉最重要的丞相没了,那蜀汉就犹如一盘散沙,迟早都会散,所以蜀汉灭亡了司马懿就没与用武之地了,魏国皇帝也会对他产生怀疑,从而发生内讧,以至于最后被诛杀。因此,司马懿不想落到这样的下场,所以就只能将计就计,带兵撤退。
结语
足智多谋的司马懿正是了解其中利害,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时,他自然不能冲上去。对于诸葛亮来说,他了解司马懿不会杀他,于是才敢在城门上抚琴。他了解司马懿看到他这副样子一定被气得不轻,但他肯定会按兵不动。总的来说,蜀汉的生死存亡又或是诸葛亮的生死都跟司马懿有关。面对这样的情况,司马懿自然不敢杀了诸葛亮。不得不说,诸葛亮是利用了司马懿的多疑,猜到了他的内心想法,所以他才敢大摆空城。
公元239年1月22日,曹魏王朝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病逝,年仅36岁。这位曾指挥曹真、司马懿击退吴蜀联军、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的雄主,其生命戛然而止的结局...
司马懿 曹真 2025-09-19 火烧博望坡: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千年之辩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诸葛亮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因果轮回:桓范后人终结司马家族百年霸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与因果循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雷霆手段诛灭曹爽三族,却意外漏杀一人——桓范之子桓楷。这场看似偶然的...
司马懿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