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曾带着所向披靡的明朝舰队最远一度来到了非洲,这在航海史上是一个壮举,史称“郑和下西洋”。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郑和下西洋这件伟大的事情,史学家一般持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下西洋完完全全就是贴本的买卖,又不像后来的哥伦布麦哲伦等把无数小国变成殖民地。要知道当时明朝海军的实力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郑和下西洋事件的发起者朱棣无疑为后世津津乐道。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能够站在国家角度出发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011:太监出身的郑和原名叫马和,本身具备的特点成为航海的正使
关于郑和的身世史学家有不同说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先祖为中亚贵族。姓氏为穆罕默德,从中一看便知道这不是中土人士。元朝入主中原后郑和家族取了一个姓氏,为马。郑和原名叫马三宝,家庭情况也还算不错。可惜自己在十二岁的时候被抓到了云南,阉割成小太监送往到燕王府。
这位燕王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成祖朱棣,事实证明郑和的确是运气好再加上有眼光。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发动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明史中记载郑和在这场战争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据说是在郑村坝之战中击退了强敌,等到明成祖朱棣夺位后赐姓郑)
郑和从小就在燕王身边,所以二人的感情特别深厚。名义上是主仆,实际上是兄弟,朱棣对他信任有加。郑和这个人不但军事才能为朱棣所赞赏之外,同时还有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背景。此时朱棣已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通过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威。(还有一种说法是寻找建文帝)
派遣船队远赴西洋跟各国交易,把中华传统和平文化传播到各地这才是朱棣要做的大事。船队的正使人选必须一而再再而三的慎重,不但要深得皇帝信任,而且还要有跟他国交往贸易的资本。
022:下西洋的意义十分重大,一生有七下西洋,船队规模壮大
永乐三年七月十一日,明成祖朱棣第一次让郑和作为大明王朝的正使出使西洋,这一次有可能带着寻找建文帝的目的而去。中华民族伟大的航海时代来临,根据明史记载此次出行郑和舰队各种船只大小240多艘,承载船员两万八千多名。
明朝的舰船大体上分为五种,第一种是郑和乘坐的宝船,长44丈,宽18丈。具体可容纳一千余人;第二种是马船,承载战马跟草料;第三种是粮船,主要是用在储存粮食跟生活用品;第四种是水船,起到储存淡水的作用;第五种是战船,主要是跟对外作战。
这五种宝船相互围绕在一起,分工明确。同时也能携手并进,说他们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也不为过。哪怕是近百年后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船队规模远远不及郑和当时的船队。
郑和航海图记载该舰队还使用了过洋牵星术,避免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博士了解世界历史说道:“大明王朝的舰队在15世纪初比亚洲任何国家的舰队都要强大的多,超过了欧洲所有舰队的总和。”也就是说明王朝当时的海军地位比现在美国的地位还要高。
第一次下西洋时候郑和船队还遇到一个大麻烦,这个麻烦就是海上巨盗陈祖义。他在茫茫大海中横行无阻,俨然成为一个可以和大明叫板的海上帝国。郑和船队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这群海盗自然成为了郑和船队要剿灭的对象。一群乌合之众哪里是大明舰队的对手,再加上郑和指挥有方,很快海盗陈祖义便被生擒。
永乐五年郑和船队班师回朝,陈祖义等人纷纷被问斩。不久便开始了第二次下西洋,之后的几次最远一度到达了非洲。按照明王朝当时的整体实力想要学英国搞殖民地那一套绰绰有余,可是朱棣所期盼的是把中华和平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结束语:郑和一生一共七次下西洋,六次在永乐朝完成的。最后一次是宣德五年开始的,为了大明朝的航海事业郑和可谓是鞠躬尽瘁。宣德八年郑和在最后一次返航途中去世,大明朝的航海事业也走向了终点。
明成祖朱棣的迁都之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决策。这场始于永乐元年(1403年)、历经十八年筹备的迁都工程,最终于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1421年1...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09 耿炳文死守不战:能否成为拖垮朱棣的战略?靖难之役初期,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北上讨伐燕王朱棣。这位以防守著称的老将,在真定之战中采取“据城坚守、伺机出击”的策略,与朱棣的骑兵...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9-03 方孝孺十族之殇:873条生命背后的忠节与暴政在中国古代株连刑罚的残酷历史中,“诛十族”是仅见于明代的极端案例。1402年,建文帝旧臣方孝孺因拒绝为篡位的明成祖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处以“诛十族”之刑,其宗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01 朱高炽禁海:一场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拨乱反正”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于北征归途,其长子朱高炽以“仁宗”之号登基,开启了大明王朝短暂却关键的“洪熙之治”。这位在位仅九个月的皇帝,却以一道禁海令引发后世...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8-28 朱棣靖难成功: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历史必然靖难之役(1399—1402年)是明朝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燕王朱棣以北平一隅之地起兵,最终推翻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开创永乐盛世。这场看似以弱胜强的战...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8-21 姚广孝的三大预言:历史迷雾中的权谋与天命在明朝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姚广孝以“黑衣宰相”的身份独树一帜。这位兼具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通阴阳术数的谋士,不仅主导了朱棣靖难之役的战略布局,更以三则预言为后世留下...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姚广孝 2025-08-18 朱棣为何“杀”张玉?一场权谋与忠诚的双重变奏公元1401年冬,山东东昌城外尸横遍野。燕王朱棣被南军重重包围,危在旦夕之际,58岁的老将张玉率亲兵撕开血路,救出主帅后却陷入敌阵,力竭而亡。这场惨烈的东昌之战...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8-14 徐辉祖为什么不帮朱棣:忠义、伦理与政治的抉择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的军队攻破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在群臣纷纷跪迎新君的场景中,唯有魏国公徐辉祖独守父亲徐达的祠堂,拒不承认朱棣的帝位。这位朱棣的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8-13 刘大夏“毁海图”事件:历史迷雾中的时间与真相在中国航海史上,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与《郑和航海图》的失传,始终是令人扼腕的遗憾。而关于“刘大夏毁海图”的传说,更将一位明代名臣推上风口浪尖。然而,这一指控的真相...
郑和 2025-08-06 朱棣:从藩王到帝王的身份嬗变与权力重构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力谱系中,藩王与亲王作为皇室宗亲的重要封爵,既承载着维护统治的使命,也暗含着威胁皇权的隐患。明成祖朱棣的传奇人生,恰是这一矛盾的典型写照——他...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