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定都东京开封府,建立宋朝。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冗官现象是各个封建王朝中最为严重的,清朝史学家赵翼在他所著的《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如此庞大的官僚队伍吞噬着看似富有的国家财政,冗官也成为宋朝、特别是北宋盛极而衰的主因之一,那么冗官现象是怎么来的?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担心官员权力过大压制皇权,也担心官员权力过大导致割据,故采用分权制
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军事政变得到的江山,也就是说,他得位不正,那么赵匡胤就必须要防范有人用同样的方式篡夺他所建立的宋朝江山,赵匡胤要防范的对象是包括文、武两个官员集团全部在内的臣属,对于武将集团除了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夺权外,还从制度上采取以文统武的方式压制,效果是显著的,终宋一朝,都没有哪个武将能对朝政指指点点,稍微有一点苗头就会被扼杀。
赵匡胤采用以文统武的方式压制住了武将集团,那么,对于文官集团是用什么方式呢?也很简单,就是分权。比如宰相是官僚机构的最上一层,宋朝的制度是在宰相下面还设立若干个“参知政事”,即副宰相来制衡,还设立“枢密院”来分割宰相掌握军事的权力,并且,还专门设立“三司”来掌管盐铁、户部、度之等事务,以分割宰相的财权。
一个宰相(宋朝的正式称呼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能就能分割出数十名官员职位,其它职位更不要说,特别是地方上的官僚机构,宋朝在地方上的最高行政单位是路(相当于现在的省),各路设安抚使、转运使、提刑按察使、提举常平使,分别“掌管一路之兵民,一路之财赋,一路之司法,一路之救恤”,即把唐朝时刺史的职能一分为四。
路以下的各州、府的知州、知府也都再委任一名通判予以制衡,此外还有节度使、承宣使、 观察使、防御使等等分薄当地最高官员职权的职位,再把地方财权、兵权、司法权等收归朝廷。如此这般,地方官员权力分散的优点是彻底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基础,但显而易见的缺点就是造成了宋朝地方行政机构庞大臃肿, 地方官僚机构重复设置,地方官员人数众多。
二:为巩固皇室的统治权、收揽人心,采取恩荫制授官,一人得道多人升天
宋朝的主要官员选拔方式是科举,但通过科举考试任官的官员在宋朝庞大的官僚队伍中仅仅只是少数,官员中的大多数其实是通过恩荫制走进官场的,恩荫制是赵家皇室笼络人心的一种有效手段,但造成的结果却是让宋朝的官僚队伍越来越庞大,恩荫制出身的官员没有经过科举的除了不能担任宰相和翰林之类的官位,几乎可以担任其它任何官位。
宋朝每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官员平均下来只有三百多人,但通过恩荫进入官场的官员却远远超过这个数,恩荫官员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官员致仕、亡故,各种国家庆典,各种对外战争的胜利、以及出现祥瑞等等。比如北宋徽宗政和六年的郊外祭祀时就荫补官员一千四百六十多人,南宋高宗绍兴元年的郊外祭祀时更是荫补官员四千多人。
范仲淹就曾举例说:“每遇南郊并圣杰,各奏一子充京官,少卿、监奏一子充试衔。其正郎、带职员外郎,并诸路提点刑狱以上差遣者,每遇南郊,奏一子充斋郎。其大两省等官,既奏得子充京官,明异于庶僚,大示区别,复更每岁奏荐,积成冗官。假有任学士以上官经二十年者,则一家兄弟子孙出京官二十人,仍接次升朝,此滥进之极也。”
除官员的后代和亲属,门客和护卫等亲近之人也在宋朝规定的恩荫之列,基本上一名官员如果活得足够长,做到的官位足够高,在他的生前和死后,直系和非直系的子子孙孙、宗族亲眷、包括亲信、护卫等等加起来,甚至可以恩荫出上百名新的官员出来,日已累计,从北宋中期开始,宋朝的冗官现象就越来越严重。
上述两点原因就是宋朝出现冗官现象的主因,宋朝的统治阶级并非不知道官员过多,早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试图改革的范仲淹就想要改变这种现象,他向宋仁宗上书的十条改革建议中有五条都是针对冗官现象的,可这些建议却触犯了宋朝整个官僚集团的利益,谁家没几个亲眷?又有几个能通过科举考试?所以在几乎全体官员的反对下,连宋仁宗都只能妥协退让,牺牲范仲淹,停止改革。
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时,很干脆地就对冗官现象避而不谈,即明知道官员数量过多拖累国家财政,也无法解决。宋朝的官员数量在宋真宗时期只有不到一万人,到宋徽宗时期就高达四万八千三百七十七人,数量过多的官员也不仅仅是拖累国家财政,还因为同一职位的官员有好几人,也导致权责重叠,行政效率低下,在应对灾害和外敌入侵时,不能及时地做出反应,也间接的导致了王朝的灭亡。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张永德与后周:功臣末路的政治迷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子柴宗训年仅七岁继位。主少国疑之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剧变中,后周重臣、郭...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3 宋史记载什么时期:一部贯通两宋三百二十年的历史巨著《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元朝史官编纂的纪传体断代史,完整记载了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至1279年南宋灭亡,共计三百二...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16 宋朝“柴氏不杀”的千年密码:从五代遗孤到皇权图腾在中国历史上,赵宋王朝对柴氏后裔的优待堪称奇迹。从太祖赵匡胤的“丹书铁券”到真宗时期的“柴氏见免”,从《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的“丹书护体”到南宋朝廷对柴氏子孙的...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柴进 2025-06-06 烛影斧声:北宋开国皇权更迭的千年谜案与权力隐喻公元976年冬夜的开封城,一场改变宋朝国运的密谈在烛光与斧声中悄然展开。宋太祖赵匡胤与晋王赵光义的兄弟对酌,不仅终结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更在历史长河中投下一道永恒...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6-05 赵匡胤的皇后与妃嫔:政治联姻下的帝王家事作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婚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选择,更是巩固政权、平衡朝堂的重要手段。他一生共有三位皇后,其婚姻背后交织着家族利益、政治联盟与皇权博弈,而史书中...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赵匡胤毒杀孟昶:权力博弈下的政治谋杀公元965年,后蜀末代君主孟昶投降北宋,却在抵达开封仅七日后暴亡。关于其死因,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交织,而“赵匡胤毒杀孟昶”的猜测始终未绝。一、历史背景:从割据到...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5-29 赵光义继位之谜:篡位与否的历史探讨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的继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坚信他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篡夺了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而也有人认为他的继位是合法且合乎情理的。那么,...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4-02 赵延寿与赵匡胤:历史深处的家族渊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家族渊源更是扑朔迷离。赵延寿与赵匡胤,这两位在五代十国及北宋初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4-02 宋太祖之伟业:与秦皇汉武并列的缘由探析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皇汉武作为杰出的帝王,其功绩与影响力被后世广为传颂。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也因其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政治智慧,被后世与秦皇...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3-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