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康熙皇帝统治的61年的时间里,经历过的大大小小战争也是不计其数,很多都是影响深远的战争,这其中就包含了“三藩之乱”、打败郑氏集团收复台湾、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抗击沙俄侵略者等。在这几场战争中,康熙皇帝都是坐镇北京指挥,并没有亲临前线,可唯独在面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时候,康熙一连三次都是御驾亲征,直至将其彻底消灭。
而康熙之所以要亲自率兵征讨噶尔丹,并不是为了要昭示自己的英明与勇武,在他看来,噶尔丹的“身份”太过于特殊,并且是他本人以及整个大清王朝最为危险、也最为强大的敌人,这也就迫使康熙不得不在每一次面对噶尔丹的时候选择御驾亲征。
噶尔丹,其原本就是藏传佛教的活佛,并凭借此身份迅速实现崛起与扩张。
其实早在噶尔丹出生之前,就已经建立了与藏传佛教的深厚缘分。
噶尔丹的父亲巴图尔珲台吉在很早的时候便与三世温萨活佛所结识。在当时,三世温萨活佛不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公认的高僧,更是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的老师,在所有藏传佛教信众中享有极高的声望。
崇德八年(1643年),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三世温萨活佛对巴图尔珲台吉的妻子、即噶尔丹生母玉姆夫人说,她生下的孩子便是自己的转世,将袭承温萨活佛世系。不久之后,三世温萨活佛圆寂。
果然,在第二年、也就是顺治元年(1644年)的时候,噶尔丹出生,而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四世温萨活佛,并且在其幼年的时候就以极为隆重的仪式被迎请到了西藏,开启了活佛生涯。
顺治十二年(1656年),12岁的噶尔丹正式前往日喀则札什伦布寺师从四世班禅额尔德尼,开始学习藏传佛教教义。6年之后的康熙元年(1662年),四世班禅额尔德尼圆寂,噶尔丹转到拉萨,拜五世达赖喇嘛为师,继续学习了4年藏传佛。在这期间除了接受五世达赖喇嘛的培养和教育外,噶尔丹还同日后的西藏地区的实际领导者、第巴桑结嘉措结为了挚友。
康熙五年(1666年),噶尔丹正式向五世达赖喇嘛告别,结束了西藏的求学生涯,回到了自己所在的蒙古准噶尔部开始传播佛法,噶尔丹在蒙古诸部也就此开始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然而噶尔丹的哥哥僧格在康熙九年(1670年)遭到暗杀,使得噶尔丹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僧格死后,整个蒙古准噶尔部也随即陷入到了巨大的混乱之中,曾经的部众纷纷反叛,准备投靠其他蒙古部落。而这个时候的噶尔丹率领身边仅有的二十名护卫,直接追上了反叛部队,并带头冲锋,杀向敌阵。结果当这些反叛的军队见到是四世温萨活佛冲来时,没有举刀反抗,相反,全部都跪倒在地上向噶尔丹投降。
在这之后,噶尔丹便利用这样的方式,将已然是一盘散沙的准噶尔部落重新统一了起来,并就此成为部落首领,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噶尔丹藏传佛教活佛的身份。
康熙十一年(1672年),噶尔丹放弃了活佛的神职,正式还俗,同时也开始了对外的征战与扩张。
康熙十五年(1676年),噶尔丹在达赖喇嘛的支持下,打败了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汗,确立了准噶尔在漠西蒙古四部的领导地位,就此建立准噶尔汗国。之后,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噶尔丹挥师南疆,横扫由维吾尔人建立的叶尔羌汗国,统一了整个新疆地区。
在此之后,噶尔丹又不断利用自己在藏传佛教中的影响力,频繁插手漠北喀尔喀蒙古诸部之间的事务,并且在他的挑唆下,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开始兵戎相向。而噶尔丹则趁机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时候,突然率兵越过杭爱山,直接攻打土谢图汗,进而降服了整个漠北蒙古,不愿臣服于噶尔丹的漠北蒙古部众也都南逃到了长城以南的地区。
至此,噶尔丹和他的准噶尔汗国达到了势力的最高峰。
1、面对噶尔丹,康熙必须选择要御驾亲征。
噶尔丹所在准噶尔部属于漠西蒙古,也称卫拉特蒙古,而“卫拉特”,实际上就是“瓦剌”的谐音,当年正是瓦剌首领也先制造了“土木堡之变”,俘虏了明英宗,并率兵围攻北京城,险些将让明朝就此灭亡。
而作为也先的后人,噶尔丹一直以来也有着重现先祖荣光,重新统一蒙古诸部,并不断南下扩张的愿望。为此,还他曾“大言不惭”的向康熙皇帝写信说“圣上君南,我掌北方”,计划与康熙以长城为界,分庭而治。
而在此之前,康熙皇帝先后经历了“平三藩”、“收台湾”以及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确实无暇顾及噶尔丹。等到康熙真正意识到噶尔丹和他的准噶尔汗国的危险的时候,已经处在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在这样的危急局面下,他也只能选择御驾亲征,直面噶尔丹。
2、首先,就是噶尔丹那令人忌惮的“活佛”身份。
虽然噶尔丹已经不再担任神职,但其影响力依旧存在,并且满洲人和蒙古人都是信奉藏传格鲁派,在面对噶尔丹时,必然有所顾忌,甚至会选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所以,康熙御驾亲征,很大程度上是要用自己“天子”的身份,来消弭噶尔丹作为“活佛”的影响力,从而形成震慑效果,以激励士气,确保战争的胜利。
3、其次,噶尔丹的实力太强大了,他是康熙一生之中所面对过的最强大也是最危险的对手。
当时的康熙统治下的大清王朝,实际控制的领土只有明朝时期的“两京一十三省”以及关外的东北和内蒙地区,总面积也就是700多万平方公里。而噶尔丹控制的区域,包括了今天的新疆、外蒙古全境以及部分中亚地区,再加上这个时候实际控制西藏、青海以及四川、甘肃部分地区的第巴桑结嘉措选择支持噶尔丹,使得噶尔丹坐拥的势力范围也达到了近700多万平方公里,可以说是与康熙“平分天下”。
与此同时,尽管已经与清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但沙俄仍妄图进行侵略和扩张,于是在暗中给予了噶尔丹重要支持,包括提供了大量的钱粮、火器,特别是这些先进的火炮以及滑膛枪,极大的提升了准噶尔军队的战斗力,在之后的战争中给予了清军以重创,使之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4、再次,就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的“乌尔会河之战”惨败,给了康熙以极大的震撼。
噶尔丹亲率两万多人的精锐骑兵部队长驱直入,清朝大将阿尔尼率两万清军主力前往迎战阻击,双方在乌尔会河展开激战,结果是噶尔丹大获全胜,几乎是将阿尔尼的部队打了个全军覆没。
在这一战中,准噶尔军队的勇猛,再加上沙俄暗中提供的武器装备极为先进且威力巨大,这些都是康熙皇帝所始料未及的。
更为致命的是,经此之后,噶尔丹的先锋部队已经抵达了乌兰布通地区(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南部),距离北京不足千里,已然威胁到了北京的安全,这不得不让康熙感到巨大的危机。于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皇帝急忙调集五万军队,兵分两路,一路是由抚远大将军、裕亲王福全统领的三万大军,出古北口,一路是由安北大将军、恭亲王常宁统领的两万大军,出喜峰口,两路大军齐头并进,企图对噶尔丹形成夹击之势。同时,康熙又调盛京与吉林将军麾下一万主力部队,从东向西,协同两路大军战斗。
而康熙在两路主力出发后,殿后随行,这便是他第一次御驾亲征噶尔丹。
5、三次御驾亲征,康熙终于彻底消灭了噶尔丹。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决定大清王朝与准噶尔汗国之间生死命运的“乌兰布通之战”打响。
噶尔丹摆出“驼城防线”,利于火器进行阵地防守,清军也在康熙“集中火力,攻其一点”的策略下发起冲锋。最终清军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但也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康熙皇帝的亲大舅佟国纲战死,将领、士兵也是伤亡过半。
然而,由于福全的“失误”,使得噶尔丹率残部趁夜色逃走,康熙想要就此彻底消灭噶尔丹的希望落空。此后经过六年的准备,康熙皇帝决定先发制人,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的时候,亲率三路大军主动出击奔向噶尔丹而来,康熙本人更是坐镇中路直接指挥大军,与噶尔丹正面交锋。最终的结果是康熙大获全胜,噶尔丹仅率数十人逃离,从此再也无法东山再起了。
一年之后,也就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当康熙皇帝得知噶尔丹逃窜到了宁夏地区后,随即再一次带兵亲征,渡过黄河,直扑噶尔丹而来。这个时候的噶尔丹已经是众叛亲离,在绝望中,噶尔丹选择了服毒自尽,结束了其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
至此,康熙皇帝算是彻底消灭了他一生中最为强大的对手和敌人噶尔丹。
康熙皇帝连续三次御驾亲征,极大的激励了士气,同时,大清王朝在整体国力上,确实也要比噶尔丹的准噶尔汗国强盛许多,这些都是康熙能够最终战胜噶尔丹的重要因素。
6、而实际上,噶尔丹之所以会短短几年之内迅速败亡,还有两个因素是不能忽视的。
6.1、是噶尔丹对于自己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迫害,最终导致了“后院起火”。
由于噶尔丹听信谣言,在没有经过任何调查的情况下,就杀掉了自己哥哥僧格的儿子索诺木阿拉布坦,随后又迫害另外一个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并抢夺了他的妻子。这最终导致了策妄阿拉布坦以及众多僧格旧部的不满,准噶尔内部就此分裂。
而就在噶尔丹与康熙在乌兰布通决战之前,策妄阿拉布坦率兵一举横扫噶尔丹的在准噶尔地区的“老巢”, “尽收噶尔丹之妻子人民而去”,极大的扰乱并牵制了噶尔丹,成为康熙能够取得“乌兰布通之战”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6.2、就是噶尔丹对其他蒙古部落的部众进行了残酷压迫,从而招致了巨大的不满。
特别是在“乌兰布通之战”后,噶尔丹退回漠北,对漠北诸部进行了更加残酷的掠夺与压迫,使得噶尔丹尽失漠北民心。而当他败退到宁夏的时候,不仅不再得到蒙古部落的拥护,反而遭遇到了持续不断的抵抗与斗争。而康熙也是在得到噶尔丹压迫的蒙古部落的“揭发”和“带领”下,直扑噶尔丹而来,最终导致了噶尔丹在众叛亲离中自尽而亡。
“九子夺嫡”是清朝康熙年间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九位皇子为争夺储君之位各施手段,最终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成为雍正帝。而其他八位参与夺嫡的皇子,在这场残酷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8 棠棣情深:雍正与十三阿哥胤祥的传奇兄弟情在清朝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风波中,雍正帝(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的关系堪称历史典范。两人虽非一母同胞,却以超越血缘的信任与默契,共同书写了帝制时代权力结构中的极...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8 佟国维:从康熙国丈到八爷党幕后推手,一场险象环生的政治博弈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堪称清朝最激烈的权力斗争,而在这场风暴中,康熙国丈佟国维的抉择与结局尤为耐人寻味。作为孝康章皇后之弟、孝懿仁皇后之父,佟国维凭借家族背景与...
康熙的儿子们 孝康章皇后 2025-09-25 22岁太后佟佳氏早逝之谜:权力漩涡中的生命悲歌公元1661年,顺治帝驾崩,年仅7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改元康熙。其生母佟佳氏以22岁之龄晋封圣母皇太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后之一。然...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25 雍正对敦肃皇贵妃的深情:超越权谋的帝王之爱在清朝雍正帝的后宫中,敦肃皇贵妃年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并非影视剧中那个嚣张跋扈、工于心计的“华妃”,而是以温柔贤淑、端庄恭谨著称的宠妃。从康熙指婚到雍正朝的盛...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4 纳兰明珠的妹妹是慧妃吗?历史真相与文学误读的辨析在清宫题材的影视作品与网络文学中,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康熙朝权臣纳兰明珠的妹妹是康熙帝的慧妃,甚至衍生出“明珠为外甥胤禔争储”的戏剧化情节。然而,通过梳理清代...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明珠 2025-09-24 康熙帝情感天平:德妃与宜妃的宠爱之争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后宫中,嫔妃的宠爱往往与权力、子嗣、家族背景紧密交织。康熙帝作为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其后宫中德妃乌雅氏与宜妃郭络罗氏的宠爱之争,既是个体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宜妃 2025-09-19 奏折制度:清代皇权运作的精密齿轮奏折制度作为清代特有的官文书体系,自康熙年间萌芽至乾隆年间定型,贯穿整个清朝统治周期,成为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技术载体。这一制度通过“点对点”的保密通信机制,将皇...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8 火耗归公:雍正整顿吏治与充实国库的双重变革康熙末年,清朝看似延续“康乾盛世”的繁荣表象,实则暗藏危机。由于长期对外用兵、赈灾开支及官员贪腐,国库银两仅存800万两,财政濒临崩溃。地方官员为填补亏空,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11 叶天士医学著作:温病学派的奠基与临床智慧的结晶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江南地区温热病肆虐,传统“伤寒论”体系难以应对时疫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代名医叶天士(1666—1745)以“天医星”之誉崛起,其医学著作不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