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难道只是游山玩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乾隆十四年八月(公元1749年),正值盛年的乾隆皇帝收到江南奏折,奏折里提到,乾隆皇帝西行五台山礼佛,东巡曲阜祭孔,但是江南这么丰饶的地方为何乾隆皇帝一次也不来呢?
因此两淮盐督在奏折里跟乾隆念叨:江南民众十分盼望皇上能来巡视江南!当时乾隆并没把这份请求当回事,但是一个月后,便又收到更夸张的邀请。我们先看看这份邀请是由谁提出来的:
两江总督黄廷桂;河道总督高斌;漕运总督瑚宝;副总河张师载;安徽巡抚卫哲志;江苏巡抚雅尔哈善,还有刚才提到的梁怀吉中毒吉庆。
这一众大臣联名上奏肯定乾隆皇帝巡幸江南,并且表示经过乾隆皇帝的励精图治,如今大清盛世显现,社会稳定,人口稠密,正是南巡的好机会。
这个请求,其实正好撞到了乾隆皇帝的心坎上。因为康熙曾经就南巡六次,乾隆皇帝心里非常羡慕也渴望。于是这封联名奏折提交后1个月,乾隆就把南巡的事敲定了。史料记载中显示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日,乾隆正式离京开启了南巡之旅。这次的目的地是江浙地区。
乾隆渡过黄河长江,在三月初一最终抵达了杭州,开始游览西湖名胜。最后回到京城的日子是五月初四,这次南巡经历了四个月。值得一提的是乾隆这次的南巡声势浩大,花费颇多,国库并没有负担所有的钱,靠的其实是南方的盐商和一些巨贾的捐赠。
这是因为当初乾隆敲定南巡这个事后,两淮总督就给乾隆帝吃了一颗定心丸,大概意思就是说两江的盐商们听说皇上要来,就募捐了百万两白银恭候圣驾。奏折中提到“皇上南巡这是我们的荣幸呀!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心甘情愿为皇帝买单!”
可见当初南方商人们为了迎接乾隆南巡有多下血本,积极踊跃抛金撒银的。当然这些钱,还真不能算是乾隆贪图享乐。因为在乾隆南巡的路线上,为了迎接皇上进行了很多耗资巨大的基建和修正,比如乾隆的重点目的地扬州,对桥梁、道路、码头、行宫和名胜都修了一个遍。
这些捐献来的银两其实有很大一批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这在当初是有专门的规定的,例如道路桥梁码头等,动用的是国库银两;行宫、名胜古迹以及上山的道路,动用的是商捐银两。各项支出分别登记造册,也不能说乾隆是贪图享乐挥金如土了吧。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难道就是因为这几位大臣的邀请吗?就是为了去看看风景?其实看风景是一回事,还有其他的目的。
目的一:把江南美景复制回北方。
乾隆六次出行都带着画师紧随左右,把自己喜爱的江南美景全都照样临摹下来,就是为了回北方后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进行复制。比如南京的瞻园,海宁的安澜园,杭州的小有天园,苏州的狮子林。这江南四大名园,都被乾隆安排在圆明园一比一重建了一遍。
还有杭州的雷峰夕照、三潭映月、平湖秋月这些西湖美景,不仅是实景复制,连名字也没改就给搬运回来了。乾隆最喜欢的苏州狮子林,回来后就在避暑山庄仿建了一座。如果有读者去过避暑山庄,你还会看到镇江的金山寺、嘉兴的烟雨楼、宁波的天一阁(这个在避暑山庄的名字是文津阁),无锡的双湖夹镜等多处江南才有的美景。
这个原因,乾隆就逃脱不了享乐的标签了。
目的二:乾隆的性格好大喜功。
乾隆皇帝的确是个好皇帝,但是也有点自负,乾隆自称“十全老人”,而且以康熙为榜样。康熙六次南巡不假,但是人家曾经是“穷游”,主张节俭。乾隆则坐享其成,崇尚浮华。想学康熙,又受不了吃苦,所以这才宁愿耗用民脂民膏也要南巡的原因。
目的三:展示军事力量。
这个目的说来有点弄巧成拙,满族人历来是重视骑射崇尚勇武。乾隆这几次南巡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阅兵!想展示展示自己大清的兵力雄壮,可是这件事最后还闹了笑话。
“射箭箭虚发,骑马人坠地!”这是嘉庆后来回忆的江南阅兵画面,简直是笑掉大牙,自己的皇帝都这么吐槽自己的兵,一时被传为笑柄。
目的四:干点正事,视察治水工程。
乾隆在南巡过程中也是做过不少实事的,六次南巡有五次视察了黄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视了海塘工程。当时黄河水患不断,而解决关键在江苏的清口,和洪泽湖的高家堰,这两个地方,也是乾隆南巡必去考察的目标。
目的五:笼络人心。
在这一点上虽是笼络人心为目的,但也是让百姓享受到了福利。凡是乾隆经过的地方, 都被不同程度减免了赋税,对前来接驾的老臣嘘寒问暖,赠起貂皮人参来从不抠门。
乾隆在孔庙行礼,对前来拜见的文人士子亲自命题考试,而且这些考题是摆脱八股文空洞无物的陋习,而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应用。乾隆知道江南一带人才辈出,所以给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官办学府增加了名额。
并且还自掏腰包派人抄写了3份四库全书,分别放到了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和杭州的文澜阁。下令官员允许学子借阅和抄写,可以说乾隆凭一己之力推动了江浙地区的文化事业。
这都是因为当年清军入关的时候在江南杀戮太重了,乾隆也是想用这个办法把这些负面影响抹除去,好“笼络人心”,看样子至少笼络了很多学子的人心。
不过清朝的好日子,从乾隆六次下江南结束的时候,也随之结束了。乾隆六下江南,造成了国库枯竭,看似造福实际造成了百姓的苦难。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江南盐商捐赠的钱,还不是要从当地百姓身上赚回来吗?
所以总体来说乾隆下江南是“过大于功”。这件事最后也被乾隆自己认识到了,在晚年时候曾发出感慨“没做过什么错事,唯独六下江南是我的最大错误,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而清朝的国力,也从这一阶段开始日益萧条,这康乾盛世的奢华美景,看似美好,实际上也是虚幻。
在清朝历史的长河中,乾隆皇帝与十二子永璂之间的故事一直备受关注,其中“乾隆踢死永璂”的说法更是流传甚广。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历史资料,会发现这一说法缺乏可靠的依...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5-06 乾隆与令妃合葬之谜:权力、情感与礼制的交织在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中,乾隆与五位后妃长眠于此,其中便有令妃魏佳氏。乾隆为何选择与令妃合葬,这一决定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因素,涉及权力、情感以及当时的礼制规范。...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5-06 乾隆与富察皇后之死: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究在清史研究中,"乾隆是否杀害富察皇后"的争议始终笼罩在野史臆测与正史缄默的矛盾中。作为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久的皇帝,乾隆帝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30 乾隆为何对雍正心存芥蒂:权力传承与治国理念的碰撞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乾隆皇帝与雍正皇帝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乾隆,这位清朝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他的父亲雍正却似乎并不那么亲近,甚至在某...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24 乾隆南巡:巡行天下的壮阔之旅乾隆南巡,作为清朝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事件,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的治国理念与个人情怀,更串联起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地理与人文画卷。乾隆一生六次南巡,每一次都踏上了不同...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16 兆惠与傅恒:乾隆朝两位名将的功劳对比在乾隆朝,兆惠与傅恒无疑是两位备受瞩目的名将。他们各自在军事、政治等领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朝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兆惠与傅恒究竟谁的功劳更大呢?一...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14 刘统勋官职品级探析:清朝重臣的仕途之路刘统勋,这位清朝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清廉的作风,在乾隆朝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官职品级,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仕途成就,也映射出清朝官制的特点与变迁。...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刘统勋 2025-04-11 阮元:三朝阁老,九省疆臣的官场传奇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有一位官员如璀璨星辰般闪耀于历史天空,他就是阮元。他一生历经诸多重要官职,在政治、学术、文化等领域均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尊为“三朝...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4-10 乾隆与继后那拉氏:一场始于爱情幻灭的皇权悲剧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途中,皇后那拉氏在杭州行宫断发绝情,这一惊世之举不仅终结了十五年夫妻情分,更让清朝唯一未葬入帝陵的皇后魂断冷宫。这场帝后决裂的背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09 弘昼的下场:善终于府,逍遥一生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弘昼,这位雍正帝的第五子、乾隆帝的亲弟弟,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弘昼的一生,既非传统意义上的权臣之路,也非文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