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董鄂妃为何独得顺治帝恩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孝献皇后,董鄂氏,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十七年八月,薨,上辍朝五日。追谥孝献皇后。
孝献皇后,即清代历史上著名的董鄂妃。《清史稿》对董鄂妃的生平记载虽然不多,但一句“圣眷特厚、宠冠后宫”就足以说明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专宠程度。从妃位到“形同副后”的皇贵妃,董鄂妃仅用了4个月时间;董鄂妃薨逝以后,顺治皇帝更是将其追封为后,让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不附帝谥”的皇后。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其他几个方面一窥董鄂妃的受宠程度:
1、清代时期的皇贵妃,形同副后、地位特殊,乃系对中宫皇后的绝对威胁和挑战。正因如此,如果皇后能够正常行使职权,一般不设皇贵妃。可顺治皇帝不但将董鄂妃册封为皇贵妃,而且还令其拥有了统领后宫的实权,使得皇贵妃和皇后的实权长期并存。
顺治十五年,顺治皇帝甚至想再度废后,令董鄂妃继任中宫。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信任和恩宠,可见一斑。
2、想当初,清代开国皇帝皇太极专宠海兰珠,将其所出皇子称为“第一子”并“大赦天下”、“宴请群臣”,大有将其立为皇位继承人的意思。顺治十四年,董鄂妃生育皇四子,顺治皇帝更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子以母贵”。

根据《清实录·世祖实录》的记载,皇四子的出生让顺治皇帝欣喜若狂,告祭天地、举办庆典、大赦天下。在大赦诏书中,顺治皇帝公开赋予了“第一子生,系皇贵妃出”的说法。皇四子夭折后,顺治皇帝更是违制将其追封为“和硕荣亲王”。而这个“荣亲王”封号,直到乾隆年间还是皇位继承人的代称。
3、历史上的顺治皇帝到底是死于天花,还是看破红尘、剃度为僧,直到现在仍未形成定论。在诸多时人笔记、坊间传闻中,顺治皇帝之所以会“弃天下,遁入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就是因为董鄂妃的薨逝让其失去了寄托和依靠,从此看破红尘。
历史上的董鄂妃薨逝后,顺治皇帝悲痛欲绝,亲作多达数千字的《孝献皇后行状》,详细列举了董鄂妃的优良品德。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痴情程度,由此可见。
由此可见,流传至今的“顺治帝专宠董鄂妃”故事,确有其事,甚至远比坊间流传来的更为真挚感人。

只是,董鄂妃究竟有何魅力,能把顺治皇帝迷得神魂颠倒,甚至宁愿舍弃江山呢?
其实,董鄂妃受宠的原因非常简单,她将一个女性的所有角色全部完美表现了出来。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点:
1、孝
《孝献皇后行状》对于董鄂妃的“孝行”有着明确的说明:
后性孝敬,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皇太后良安之,自非后在侧,不乐也。
对待孝庄太后,董鄂妃就如同子女,甚至如同女婢一样恭谨、用心、至诚至孝。顺治十四年冬,孝庄太后患病,董鄂妃就像女儿一样尽心服侍、废寝忘食,甚至亲往天坛为其祈祷。别忘了,此时的董鄂妃刚刚生了皇四子,而且皇四子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更何况,孝庄太后的亲侄孙女——孝惠章皇后却是不闻不问。
对待孝庄太后“至诚至孝”,对待孝惠章皇后这个唯一的“后宫敌人”,董鄂妃也赋予了绝对的尊重和谦和。《孝献皇后行状》称其“事今后如母,晨夕侯兴居,视饮食,服饰曲体罔不悉”,谦卑恭让、关爱有加并始终如一。
在“以孝治天下”,大力倡导女性孝道的清代时期,董鄂妃对待孝庄太后、孝惠章皇后的“至诚至孝”,势必会绝对影响顺治皇帝对她的积极看法。其实,不光是顺治皇帝,换做任何男人遇到这样一个奉行孝道的女性,也势必会赋予绝对的恩宠和信任。

2、善
古之妃嫔,但凡能得皇帝恩宠,基本都会出现恃宠而骄或者骄横跋扈的现象,即使对待太后、皇后能够有所克制,但对待后宫妃嫔、宫女太监可能就会表现出蛮横的另一面。
前有废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骄横“榜样”,能不能做到“不以贵自矜”,能不能做到“宽厚待下、恩泽六宫”便成为了“贤妃”的划定标准。《孝献皇后行状》记载了董鄂妃的具体表现:
对待后宫妃嫔,宽厚仁慈,绝无嫉妒之心;对待宫女太监,有过为之求情,有功为之邀赏;甚至对待“秋决囚犯”,董鄂妃也时常劝谏顺治皇帝慎重对待,爱惜百姓、尊重生命。正因如此,董鄂妃薨逝以后,甚至出现了“宫中人哀痛甚笃,至欲殉葬者数人”的感人场面。
所谓“心善则美、心慈则柔”,至美至善的董鄂妃无疑才是“母仪天下”的最佳形象。就此来看,也难怪顺治皇帝会一度生出废除皇后、扶正董鄂妃的念头。
3、爱
当然,顺治皇帝之所以能对董鄂妃如此恩宠,绝不仅仅因为她对上对下的绝佳表现,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董鄂妃如何对待自己。这一点,也是顺治皇帝亲纂《孝献皇后行状》的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所在。
日常生活中,董鄂妃对于顺治皇帝的饮食起居、寒暑冷暖等都极为关心,就好像海兰珠对待皇太极一样,将顺治皇帝视为己命,以真爱真情相待。
政务处理中,董鄂妃更是绝对的“贤内助”形象,甚至被顺治皇帝评价为“朕日御万机,藉后内助,故得安意综理”。顺治皇帝不顺心时,董鄂妃温柔疏导;懈怠之时,董鄂妃及时提醒;甚至一度影响了顺治皇帝的执政风格、助其树立了“亲贤勤政”的明君形象。
除此之外,董鄂妃深知顺治皇帝厌恶奢靡,便“节俭非常,衣饰绝去华采”;生父病故,为了不让顺治皇帝担心,董鄂妃“不敢过悲,遗陛下忧”;甚至在临终之际,还不忘了安慰顺治皇帝“妾殁,陛下宜自爱”。总之,董鄂妃将妻子、后妃的角色做到了极致,将顺治皇帝当成了自己的全部。
如此女性,试问哪个男性不将其捧在手心?

后记
历史上的董鄂妃,容颜之美,足称佳丽;天资聪慧,甚为罕见;这本就为其提供了“宠冠后宫”的基本条件。但董鄂妃并不以此争宠,而是对顺治皇帝付出真情真爱;对上至诚至孝,对下宽厚仁爱;更以皇贵妃的身份协助皇后,统领六宫,省去顺治皇帝的后顾之忧。
正如后世对董鄂妃的评价,“世祖虽有过情,董鄂却无败度”,顺治皇帝能得如此贤妃,必是再无所求。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孝献皇后行状》、《清实录·世祖实录》
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福临在弥留之际,打破传统宗室辅政惯例,以遗诏形式指定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辅佐年仅8岁的康熙帝玄烨。这一决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03 顺治帝的深情与多子:钟爱董鄂妃与十四子女的生母之谜顺治帝福临,这位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以其短暂却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23岁便英年早逝,却育有14个子女,而他与董鄂妃之间那段...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11-03 索尼遗策:康熙扳倒鳌拜的幕后推手1669年,15岁的康熙帝在武英殿以少年摔跤手智擒权臣鳌拜,这场看似惊险的权力博弈背后,实则是索尼生前精心布局的政治棋局。作为顺治朝首席辅政大臣,索尼通过联姻、...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9 清朝初期封爵稀疏:权力逻辑与制度设计的双重约束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爵位制度的设计远非简单的荣誉授予,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顺治年间,获得"王&q...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28 太后下嫁之谜:多尔衮与孝庄的绯闻,是历史真相还是政治阴谋?清初皇室最引人入胜的谜题,莫过于多尔衮与孝庄太后的关系。三百余年来,从民间野史到影视创作,这段“叔嫂恋”被演绎得跌宕起伏:有人坚信孝庄为保儿子顺治帝的皇位,委身...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28 顺治帝24岁早逝之谜:权力漩涡中的生命透支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首位皇帝,顺治帝福临(1638-1661)在位仅18年便英年早逝,终年24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子康熙帝玄烨在位61年,创下中国历史之...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8 天花、祖孙情与政治博弈:顺治传位康熙的深层逻辑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天花肆虐的寒冬中病危,面对8个年幼的皇子,他最终绕过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将皇位传给了年仅8岁的庶子玄烨。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清朝...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7 联姻棋局中的幸存者:东果格格的逆袭人生1652年盛夏,75岁的东果格格在顺治帝的安排下葬入辽宁灯塔市皇姑坟。这座耗时28年修建的陵寝,不仅镌刻着“端庄固伦公主”的汉满双语碑文,更见证着一位11岁少女...
顺治为什么出家 东果格格 2025-10-21 顺治遗命:四大臣辅政背后的权力博弈与政治智慧公元1661年,24岁的顺治帝福临在临终前作出一个影响清朝命运的决策:放弃传统宗室辅政模式,转而选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异姓大臣组成辅政班子,辅佐年...
顺治为什么出家 鳌拜 2025-10-17 顺治帝的深情与多子:董鄂妃之殇与后宫繁衍之谜清世祖顺治帝福临,六岁登基,二十四岁英年早逝,却在短短十八年统治中留下十四位子女。这位以“痴情天子”形象载入史册的皇帝,既因董鄂妃之死陷入癫狂,又与多位后妃诞育...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10-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