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努尔哈赤遇到的是朱元璋军事集团,谁会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假若努尔哈赤遇到了明初的朱元璋,很大概率会直接投降,或俯首称臣任凭差遣,不论从领袖素质,还是国力来看,都相差太大,努尔哈赤根本不是对手。
首先,两大军事集团的国力不同:
朱元璋建国之后,最大的敌人仍是蒙元残余势力,洪武元年,明军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两宋三百余年都没有收复的国土,被朱元璋一朝解决。洪武三年,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汤和、邓愈为副将军,分两路北伐,大败扩廓帖木儿、太尉蛮子。
洪武二十一年,命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唐宗胜、郭英为副将军,大军十五万在捕鱼儿海大败元军。蒙元残余势力被一扫而空,蒙古陷入分裂与内斗中,在很长时间内再也无法对大明产生威胁。
单论军事实力,此时的明军无疑是最强的,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士,单兵作战素质绝不弱于后金军。加之数之不尽的名将,徐达、李文忠、冯胜、蓝玉、傅友德,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将朱元璋的手下大将分散到各朝各代,同样会是统领一方的名将。
朱元璋还设置了卫所制度,非战争时期,士兵开垦荒地,屯田储粮,不仅保证了军队的吃饭问题,还减轻的国家负担,战时士兵则拿起武器参战,虽然这一制度在明中后期有很大弊端,但在明初的效用很大。
明初的军纪严明,朱元璋曾颁布军令:
“克城之日,毋掳掠,毋焚淫,毋妄杀人。”
对于马匹朱元璋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茶马贸易被国家严格控制,保证了战马,也就保证了骑兵的战力。洪武二十六年的明军总兵力将近两百万,并且在众多的名将指挥下,努尔哈赤根本没有胜算。
反观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前夕,他的实力应该算是最强了,却在小小的宁远城下栽了大跟头。为何袁崇焕缩在宁远城内,那是因为当时的明军已经没有和后金军野战争胜的能力。如果拿袁崇焕、祖大寿、赵率教来对比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哪方能力更强,这不言而喻。
按照当时明军孱弱的实力,朝廷阉党掌权、混乱不堪的状况,努尔哈赤都无法攻破宁远城,还被袁崇焕杀得大败,损失惨重。如果努尔哈赤碰到善于野战的明初军队,那是毫无胜算的,可能仅仅依靠李文忠的快速突进,就可以直接覆灭后金。
辽东地界天寒地冻,物资缺乏,这当然不是主要因素,但也制约着后金的发展。如果换成明初部队来对决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或许会变成明军的萨尔浒大捷。
其次,是否人心所向:
为何朱元璋能在短时间内统一南北,这跟朱元璋的战争策略和民族政策有着莫大的关系。蒙元在统一战争的路上只有屠杀和掠夺,虽然他们占领了大片的土地,但他们无时不刻都得面对反抗者的仇恨和敌意。
朱元璋在统一战争中很明智,他并没有用百分百的暴力来解决问题,布衣出身的朱元璋很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朱元璋在统一战争中,一再强调减少不必要的杀戮,禁止抢掠百姓财物。
洪武元年,朱元璋曾对徐达说:
“中原之民,久为群雄所苦,流离相望,故命将北征,拯民水火。元祖宗功德在人,其子孙罔恤民隐,天厌弃之。君则有罪,民复何辜。前代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诸将克城,毋肆焚掠妄杀人,元之宗戚,咸俾保全。”
天下战乱,有罪的是元朝统治者,百姓则是无辜的。在攻克城池之后,不仅保要证百姓安全,朱元璋还大量减免各省赋税。百姓文化水准可能不高,但谁对他们好,还是清楚的。明朝是华夏正朔所在,朱元璋得天下是理所应当。
除此之外,朱元璋对留在中原的蒙古百姓也十分友好,只要他们和汉人通婚就可以继续生活下去,有才能的还可以在朝为官。这一做法不仅同化了蒙人,还缓和了民族矛盾,不可谓不高明。
努尔哈赤在这一问题就做得相当糟糕,在宁远战败后,努尔哈赤很窝火,便把怒气撒在不远处的觉华岛上。觉华岛是明军的物资补给点,上面囤积了大量粮草军备,寒冷的冬季把冰面冻结,给了后金军登岛的机会,全岛数千明军和七八千百姓被后金杀戮殆尽。
努尔哈赤的英明和仁德表现在哪里?战争是残酷的,但百姓是无辜的。假如朱元璋对阵努尔哈赤,朱元璋或许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若一旦开战,后金必败。
最后,统治者综合素质不同:
朱元璋平民出身,母亲兄弟相继暴亡,当过乞丐也做过和尚,饱尝人间冷暖。这也让朱元璋内心极其强大,他意志坚定、杀伐果断,上马能统军,下马能治国,处理政务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要说史上统兵能力最强的君主,当属唐太宗李世民,朱元璋排到二、三名是没有问题的。至正二十年六月,陈友谅攻陷太平,杀掉徐寿辉,后称帝,国号汉。陈友谅联合张士诚,要一同进攻朱元璋的应天。
有的将领建议朱元璋收复太平,有人建议朱元璋主动进攻陈友谅所部,朱元璋却说:
“不可。彼以偏师缀我,而全军趋金陵,顺流半日可达,吾步骑急难引还,百里趋战,兵法所忌,非策也。”
意思是如果陈友谅用小部队牵制,大部队则顺流而下,我们的部队则很难快速返回,这不是良策。朱元璋的做法是命胡大海进攻信州,牵制陈友谅大军,然后让康茂才给陈友谅写信,骗其快速东下。
陈友谅果然上当,朱元璋命常遇春在灰山设伏,徐达在南门列传,朱元璋本人在卢龙山督战。趁着大雨,朱元璋所部水陆并进,一举击溃了陈友谅,收复太平,攻下安庆。
朱元璋在军事决策中很少人云亦云,他总能捕捉到关键要素,并作出正确判断,战场判断能力是统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也就是说,如果让朱元璋对付后金军,不会犯下如萨尔浒之战的错误,在战略决策层面努尔哈赤找不到漏洞。
当然了,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明末的军力和国力都早已大不如前,努尔哈赤的崛起也并非偶然,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会改变的真理。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冬夜,南京奉天殿内,朱元璋将酒杯砸向颍国公傅友德,怒斥其“教子无方”。这位为大明打下四省疆土的老将踉跄离席,次日自刎于府中,三日后全家...
朱元璋多少岁 傅友德 2025-08-15 八旗每一旗有多少兵马?深度解析清代八旗兵力配置清代八旗制度作为满族统治的核心军事与社会组织,其兵力配置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存亡。从努尔哈赤初创四旗到皇太极扩展为二十四旗,八旗的兵力规模与组织结构始终处于动态...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07 朱元璋为何对江南首富沈万三痛下杀手?——权力、财富与政治博弈的深层逻辑朱元璋与沈万三的恩怨,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君臣冲突之一。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铁腕手段巩固政权,而江南首富沈万三的覆灭,则成为其打击豪强、重塑社会秩序...
朱元璋多少岁 巨商沈万三 2025-08-05 徐达正史死因考辨:历史迷雾中的真相与传说在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的群体画像中,徐达始终占据着特殊地位。这位出身淮西的将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却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突然离世,享年五十...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7-30 爱新觉罗·多铎:清初开国名将的功过人生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朝初年宗室名将,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他...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7-30 达兰皇后:从陈友谅宠妃到朱元璋宫廷的悲剧终结者达兰,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复杂印记的女子,其人生轨迹与陈友谅、朱元璋两位乱世枭雄紧密交织。她曾是陈友谅的宠妃,后成为朱元璋的达定妃,最终却因复仇执念与宫廷阴谋走...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7-29 多铎与豪格:清初权力漩涡中的双雄对决在清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多铎与豪格作为努尔哈赤家族的核心成员,分别以军事天才与政治强人的形象留下深刻印记。若以“谁更厉害”为评判标准,需从军事才能、政治博弈...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铎 2025-07-29 傅友德后代子孙的流散与传承:乱世中的家族史诗明初名将傅友德以“七战七捷”的军事传奇闻名史册,却在洪武二十七年因“谋反”罪名被朱元璋赐死,家族遭灭顶之灾。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并未绝后,其子孙在历史洪流中...
朱元璋多少岁 傅友德 2025-07-29 朱元璋:历史天平上的功过双面镜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帝王之一。他以赤贫之身推翻元朝统治,开创大明王朝,却在治国过程中展现出铁腕手段与严酷统治。这位“草根皇...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25 方国珍兵力考:元末割据势力的军事力量解析元末乱世,群雄并起,方国珍作为最早举旗反元的势力之一,凭借浙东三郡(庆元、台州、温州)的地理优势与强大的水军力量,在元廷与朱元璋之间周旋近二十年。然而,关于其兵...
朱元璋多少岁 方国珍 2025-07-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