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前,孙权主动向刘备求和,刘备为何不答应还执意伐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备在曹丕篡汉建立魏朝后,也随即建立了蜀汉政权。在建国之初,刘备就面临着一个战略性的选择问题。那就是讨伐东吴或者曹魏的选择问题。在当时,曹魏篡夺了汉室江山。作为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口号的刘备,讨伐曹魏恢复汉室江山是责无旁贷的事情。
可是东吴也同样与蜀汉有着深仇大恨。东吴在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出兵袭取了荆州,并擒杀了关羽。东吴的背信弃义的举动,不但使蜀汉蒙受了沉重的损失,还让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遭到了破产。
最终,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后,刘备选择了讨伐东吴。在刘备决定讨伐东吴之后,孙权赶快向刘备求和,并且还让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写信劝说刘备。诸葛瑾详细的论述了伐吴与伐魏的得失,指出刘备的主要敌人是曹魏。但是刘备根本就不予理睬,继续进军,直至发生了夷陵之战。那么,刘备为何不答应东吴的求和,执意进军呢?
一、关羽、张飞之死让刘备无法回头。
在刘备的创业过程中,关羽、张飞是刘备最得力的助手。他们对刘备忠心耿耿,不顾一切的追随刘备,在战场上为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关羽作为刘备手下最出色的武将,在曹操手下,不顾曹操对他的笼络。在白马之战中为曹操斩将立功后,便千里走单骑回到刘备的手下。他在镇守荆州期间,挡住了曹军的攻势,为刘备夺取西川创造了条件。
在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创造了军事史上有名的战例。他利用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水淹七军,以微弱的损失,消灭了曹魏三万精兵。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迫使曹操考虑迁都来躲避关羽的锋芒。
张飞是刘备军中与关羽齐名的将领。他和关羽一样威武雄壮,只是比关羽稍差一些。张飞在战场上,勇冠三军。在长坂坡之战中,他率领二十名骑兵,为刘备断后。张飞大声报出自己的名字,让曹军前来决死战,吓得曹军不敢上前。就这样,张飞保护刘备逃脱险境。
在入川之战中,张飞率领先头部队,首先攻占江州,打开了西川的门户。随后,他和手下扫荡益州,攻占了大批的益州的城镇,与刘备在成都会师。在刘备占领成都后,他和诸葛亮、关羽、法正等人都得到了最高规格的奖赏。在随后的汉中之战中,张飞依然表现出色。他大败曹军中著名的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使得张郃抛弃战马,率领十几人狼狈爬山逃命。
可是,这两位被刘备当作左右手的将领,都因为东吴的原因死于非命。关羽是在襄樊之战中,被东吴袭取了荆州,在逃亡途中被东吴擒杀。而张飞则是在出兵东吴之前,被部下杀害,拿着首级投奔了东吴。
因为关羽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的那批人的代表。这些人是刘备最信任的人,也是刘备阵营中最忠实于刘备的人。刘备如果不能为关羽张飞报仇,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这会给刘备阵营造成极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不管怎么说,都有必须为他们报仇的义务。
同时,随着关羽的败亡,荆州的丢失,那些从荆州投奔刘备的人员也失去了故乡。这些人也同样强烈要求刘备出兵东吴,夺回自己的家乡。刘备作为一个集团的君主,也同样要考虑他们的意愿。
二、东吴的求和毫无诚意,更加深了刘备的仇恨。
东吴在刘备决定出兵的时候,也对刘备进行了外交斡旋。为了劝阻刘备出兵,东吴派出使者向刘备求和,还让诸葛瑾给刘备写信。但是,东吴的这种举动,只是它的一种外交姿态,根本就没有一点诚意可言。
东吴向刘备的求和,只是一种简单的求和,只字未提如何解决双方的争端,也根本没有提到荆州的归属问题。而诸葛瑾的书信更是一种姿态,他是以个人的名义来劝说刘备。诸葛瑾在书信中反复向刘备指出,蜀汉的敌人应该是曹魏。可是他一不代表东吴官方,二没有提到如何解决双方争端。
这就如同一个强盗,强占了别人的住宅,杀害了他人的家人。可是当受害人的家属回来复仇的时候,这个强盗却和受害人握手言和,还让受害人自己离去。试想一下,这种求和刘备怎么可能答应,他怎么会答应这样的条件?
东吴之所以敢于这样对待刘备,是因为它已经做好了对付刘备报复的准备。在外交上,为了摆脱战略上的被动,防止遭受两面夹击,孙权向曹丕屈膝称臣。这样,孙权就摆脱了两面作战的局面,得以专心对抗刘备。
在军事上,孙权起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在日后的战争中,陆逊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而且东吴在西线也准备了充足的兵力,实际上,在夷陵之战中,不算后方的兵力,仅仅战争一线的兵力,东吴就远远超过了蜀汉。这也是蜀汉无法突破东吴防御的根本原因。
正是有了这些准备,孙权认为可以抵抗住刘备的进攻,所以才会采取这样的求和方式。这种求和在刘备看来,是对自己的愚弄,更加激起了刘备的怒火,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三、从伐吴和伐魏的综合考评来看,伐吴对蜀汉更有利。
刘备在兴兵之前,曾经考虑过很长时间。在衡量伐吴和伐魏两者的得失后,终于选择了伐吴。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伐吴要比伐魏更对蜀汉有利。
首先,从双方的国力对比来看。在当时,魏国的国力最强,兵力也最强。而蜀汉在丧失了荆州的那支主力后,仅仅剩下蜀中的那支主力。这支主力只能运用在一个主要方向上,自然是打击弱敌为最好。那么,兵力比较弱小的东吴就成为蜀汉的第一选择。
其次,从双方的形势来看。在当时,东吴已经向曹魏称臣。如果刘备攻打曹魏的话,东吴就可能会趁火打劫,攻打刘备的后方。而刘备攻打东吴的话,由于战场地形的限制,曹魏没有与蜀军交集的部分。因此,曹魏要不攻打东吴,要不只能袖手旁观。这样,刘备就避免了两面作战,只要专门对付东吴就可以了。
第三,从战场地形来看。如果刘备出兵攻打曹魏,只能兵出秦川,这就要翻越险峻的秦岭。当时在汉中之战中,曹操就对秦岭的险峻心有余悸。他在勉强救出夏侯渊的余部后,说南郑就是一座天狱,而中斜谷则是五百里的石穴。对于能征惯战的曹操,秦岭尚且是这样一座天险。如果刘备北伐,这些昔日曹操的险阻则都落到了刘备的头上。
而如果刘备出兵伐吴的话,战场形势则要好得多。蜀军位居长江上游,有长江水道作为补给通道,后勤的压力要减少很多。再加上整个战区都是山地,这对于以山地步兵为主的蜀军更是如鱼得水。假如刘备有得力的武将、谋士,采取水陆并进的战略,打败吴军不是不可能的。
第四,从将领素质来看。在当时,蜀汉虽然损失了关羽、张飞、黄忠等将领,不过由于有刘备领兵,蜀军还是有强大的战斗力的。刘备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将领,他在与曹操交战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遇上曹操胜败不可知,像曹操手下的将领则没有可惧怕的。
曹魏阵营中的曹操虽然已经去世,但是由于长期的积累,曹魏还是拥有众多的军队,还有大批优秀的将领谋士。相比于曹魏,东吴则差得多。东吴的老将吕蒙已经病逝,在当时东吴,刘备认识的将领中,没有一个是刘备的对手。接替吕蒙的陆逊则名不见经传,不孚众望。因此,刘备对于战胜东吴还是有信心的。
第五,战役胜利后的战果来看。如果刘备出兵秦川,打败了曹魏,得到的战果也不理想。这是因为,关陇一带经过长期的战乱,百姓死伤惨重。剩下的人口或是流失逃亡,或是被曹魏强行迁移征调。这使得这个关陇一带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当年,刘备夺取汉中的时候就面临了这种情况。刘备动员了蜀中的全部资源,终于击退曹操,夺取了汉中。可是曹操对汉中采取坚壁清野,将那里的人口全部迁走,使得刘备得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汉中。如果刘备出兵秦川,即便获胜,也跟夺取汉中是一样的情况。
而出兵荆州则完全不同。荆州的人口、物产要远比秦川多,而且这里经过刘备的长年经营,有着一定的统治基础。如果夺取荆州,刘备能够迅速恢复自己的统治,补充战争的消耗。从这一方面来看,伐吴的收获要比伐魏强得多。
结语:
在刘备伐吴之前,对伐吴和伐魏的利弊进行了长时间的考虑,最终选择了伐吴。这个考虑,是审慎严谨的,将各方面的因素都考虑了进去。因此,蜀汉上下,对伐吴的胜利都抱有信心。虽然有一定的反对意见,也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
而东吴则早就在杀害关羽,夺取荆州的时候,就对刘备可能的报复做好了准备。东吴向曹魏称臣,选拔优秀将帅,集中一切可能的兵力。正是在这种准备下,孙权认为可以抵挡住刘备。所以,孙权对刘备的求和,只是单纯的求和,根本没有其他条件。这种行为是刘备不能容忍的,因此,刘备当然拒绝了孙权的求和,加速发动了夷陵之战。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黄盖的传奇人生:从沙场宿将到寿终正寝的岁月考据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孙权七子的命运终章:权力漩涡中的血色悲歌在三国鼎立的宏大叙事中,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位五十二载、活到七十一岁的长寿帝王,其七个儿子的结局却如被狂风摧折的七株...
孙权 2025-09-10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