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没将兵法传给儿子诸葛瞻?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要说对三国时期谁对蜀汉贡献最大,当属诸葛亮无疑。蜀汉的创始人刘备在没有碰到诸葛亮之间,尽管带着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南征北战几十年,但实际上徒劳无功,蹉跎半生还是没人没地。
当刘备得到诸葛亮加盟之后,诸葛亮给了刘备奋斗的方向,并且帮刘备出谋划策,仅仅十余年时间就帮刘备创立蜀汉政权。刘备死后其实诸葛亮可以取代蜀汉,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呕心沥血辅佐刘禅,把自己毕生献给了蜀汉政权,也打出了蜀汉的威名。
近日有网友提出疑问,在那个家天下时代里,子承父业是很平常的事,诸葛亮有亲儿子诸葛瞻,为什么不把衣钵传给他,反而传给刚投降不久的姜维呢?其实这是诸葛亮的无奈,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诸葛瞻条件不合适
在诸葛瞻之前,其实诸葛亮是没有子嗣的,曾经还把兄长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过继到自己名下,成为名义上的儿子。诸葛乔这个人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太多,只知道刘备攻略益州的时候刚出仕,诸葛亮并打算把他培养成一个军师,而是期望他能够成为将军,于是诸放到军队里面锻炼。曾经刘备想把诸葛乔放在后方,但诸葛亮坚决让诸葛乔从一线做起。诸葛乔参加了不少战役,后来在一次运输粮草中染病身亡,诸葛乔之后诸葛亮才生下诸葛瞻。
诸葛瞻对于诸葛亮来说实际上是老来得子,那个时候的诸葛亮位高权重,诸葛瞻从小表现得非常聪慧,蜀中上下对诸葛瞻寄予厚望,但这也是诸葛亮最担忧的地方。他曾经给兄长诸葛瑾写信透露,尽管诸葛瞻很聪慧,但因为成长环境原因,他这辈子不会经历太多挫折,这可能会限制他成长。
后来诸葛亮领导蜀汉北伐,长期驻守在汉中、祁山地区,诸葛瞻实际上是由母亲黄月英养大。诸葛亮病逝时诸葛瞻还很年幼,而且还远在成都。这个年纪和距离,注定了诸葛亮不可能把兵法、衣钵传给他。
再者,诸葛瞻后续的成绩来看,他也不适合继承诸葛亮的衣钵。他在无数荣耀中长大,二十岁就进入了蜀汉朝堂,二十七岁就成为了军师将军,三十三岁就成为了蜀汉军队的二把手,迁升速度非常恐怖。在曹魏伐蜀时诸葛瞻驻守绵竹,这里是成都最后一块屏障,而诸葛瞻却没有搭载成铜墙铁壁,竟然被邓艾翻山越岭的5000残兵攻破,自己和儿子诸葛尚战死沙场。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亮的担忧是对的。
蜀汉朝堂需要稳定
另外一个,考虑到蜀汉朝堂的稳定,诸葛亮也不能随便传授兵法、权力。蜀汉虽然是一个政权,但内部实际上还是''东州派''、''益州派''、''荆州派''形成的联盟。刘备依靠荆州派起家,当蜀汉还掌控荆州的时候,蜀汉实际上是荆州派主导朝政。但丢失了荆州再加上夷陵之战的惨败,对荆州派的影响力日趋日下,而作为益州本土士族的''益州派''和''东洲派''也得到了崛起的机会,派遣了本族大量青年才俊到朝廷做官,也把持了部分朝政。
诸葛亮可以掌权蜀汉十几年时间,是因为他超高的手段平衡了各个派系的关系,然后再把他们绑上同一辆战车上。但诸葛亮死后,蜀汉朝廷内所有人并没有他的影响力和手段,朝廷重新分化是必然现象。
假如诸葛亮把兵法、权力交接给其中一个派系,甚至传给自己的儿子,那将会造成其他人不满,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蜀汉内乱,甚至解体。为保持政坛平衡,诸葛亮只能交给一个可以掌控的,同时还不属于三大派系中人。放眼当时蜀汉的少壮派将领,除了王平、姜维这两人之外,诸葛亮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只有姜维才能扛起北伐大旗
姜维本人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自幼聪慧,年少就得到了''麒麟儿''的称呼。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曾经派遣大将赵云攻略陇西三郡,前两个郡城被赵云轻而易举攻破,但姜维驻守的天水郡却让赵云栽了个跟头。当时姜维看穿了赵云远征疲惫的事态,事先安抚城内重将,随后挑选3000名士兵在城后埋伏。赵云本以为天水无人,攻城正欢时姜维突然带着伏兵杀出,此时城内守军一起反击,直接打退赵云。后来是诸葛亮设计离间天水太守和姜维的关系,赵云才可以拿下天水。
当所有人认为姜维非死不可时诸葛亮却留下姜维,因为诸葛亮看出姜维的赤胆忠心和野心。像姜维这样的人,只要有能人愿意教他,那他的成长空间是很大的,潜力也是很足的。当他有了能力,自然而然会去获取更大的权力。那身为一个掌权的将军,获取权力最好的方法那就是发动战争了。
所以当诸葛亮把兵法传给姜维之后,姜维就成了蜀汉朝廷的重点培育对象,也是潜在的军队统帅。姜维通过十几年学习、领悟、当蒋琬离世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时代,身为蜀汉大将军的他再次扛起了北伐大旗。北伐十年时间打过不少胜仗,成为了继诸葛亮之后在一个曹魏的心腹大患。而原本已经濒临灭亡的蜀汉也以为姜维北伐,国内再次拧成一股绳子,又为蜀汉续了十几年寿命。
小结
那个时代作为作为相互间的敌对势力,各方都以击杀、全歼对方为己任,甚至为了达成目的,屠城、杀俘的例子很常见。彼时的诸葛亮和姜维算得上是敌对势力,所以很多人都要击杀姜维。
但诸葛亮从大局考虑,敌人的人才只要转变得当就是我方的人才,用理念和仁义以及前景吸引姜维,变相挽救了蜀汉后继无人的窘境,也为蜀汉成功续命。就这份能力、这份胸怀而言,是当世少有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名流千古,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其他人和他的差距。
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关羽与秦宜禄之妻杜夫人的故事,如同一颗隐秘的珍珠,虽未在正史中大书特书,却通过零星记载与后世演绎,勾勒出一段英雄与美人、情义与欲望交织的...
关羽 2025-09-19 长坂坡之战:血色长坂下的将星陨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湖北当阳长坂坡的黄土被铁蹄踏碎,曹操五千虎豹骑与刘备残军展开了一场关乎存亡的生死对决。这场战役不仅成就了赵云“单骑救主”的千古传...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关银屏的婚姻归宿:从“虎女拒婚”到南疆守护者在三国乱世中,关羽之女关银屏的传奇人生始终笼罩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这位被民间称为“关三小姐”的将门虎女,因父亲“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豪言而闻名,其婚姻归宿更成为...
关羽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公孙瓒为何未重用赵云:乱世枭雄的用人逻辑与历史局限东汉末年,公孙瓒以"白马义从"横扫北疆,成为北方最强势力之一。然而,这位以"疾恶如仇"著...
赵云 2025-09-04 关胜是虚构的吗?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镜像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始终是备受瞩目的角色。这位位列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因其与三国名将关羽的渊源,常被读者视为...
关羽 2025-09-04 童渊三大弟子武力与功业之辨:赵云、张绣、张任的巅峰对决在三国武学体系中,童渊的"百鸟朝凤枪"堪称枪法绝巅,其三位弟子张绣、张任、赵云更以不同维度诠释了"枪王&a...
赵云 2025-09-03 忠义千秋映日月:三国名将关羽的传奇人生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关羽以其忠义无双的形象,成为跨越时空的精神符号。从东汉末年的战场猛将到后世尊崇的“武圣”,他的故事不仅是一部英雄史诗,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
关羽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