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曹操最喜爱的儿子是曹冲,曹冲六岁以称象的佳话一举成名,并流传至今,但他在十三岁的时候不幸夭折。英年早逝的曹冲,难道真的是天妒英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当众人都为曹冲的夭折,感到万分惋惜之时,身为曹冲三天的师傅司马懿对徒弟有着独特的评价,称他是真的蠢。众人都称曹冲聪颖,而司马懿认为:曹冲并非聪明,因为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让他人看出自己的聪明。为何司马懿会对曹冲有如此评价,且听细细道来。
一、 神童——曹冲
曹冲应该是曹操的众多儿子中最得宠的一个,母亲虽是曹操的妾室环夫人,但他自小却呈现给众人超乎同辈的聪颖天资,也正因此,深受喜爱的同时为其结局也埋下伏笔。曹冲的佳话有很多,广为流传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曹冲称象”。
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深得曹操喜爱,大象硕大的身躯不由得使曹操对其体重产生了兴趣,但如何获取大象体重使大臣们束手无策,此时,年仅六岁的曹冲给出了获取大象体重的方法。
他说:可以将大象赶到船上,船下沉后,在船吃水的部位标上记号,然后将大象赶下船,再往船上放上货物,直到货物的重量达到之前所吃水部位标的记号,便可得知大象的体重。
此法一出,曹操甚是高兴,立刻命人照做,大象的体重很快便得出。当然,除了“曹冲称象”之外,关于曹冲的逸闻轶事还有很多,比如:智救官吏、“顾影自怜”的由来等。
这些事迹都充分体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也深得其父曹操的喜爱,并且曹操也毫不避讳对曹冲的喜爱之情,但曹冲怎么也没想到他的聪颖深受父亲喜爱的同时也成为害死自己的利器。
二、死亡导火索——行刺考校
前文提到曹冲自幼的聪颖成为害了自己的利器,现在我们来谈谈导致曹冲直接死亡的导火索——行刺考校。赤壁之战曹操率兵攻打,曹操战败,西凉马腾想借机而入,许昌危在旦夕。
为了防止许昌被攻陷,曹操放风出去,声称亲率十万大军从南门入都。曹操的儿子曹丕与众大臣得知消息后,在南门苦等三天,而只有曹冲在西门等来了曹操,当时司马懿也在。
原来曹操使用障眼法,故意在南门引诱刺客出手,自己却从西门悄悄回都。刺客得手后,曹丕、荀彧才得知曹操在西门。随后,曹操的三个儿子曹丕、曹植、曹彰 还有荀彧才到了西门。
于是,曹操以行刺一事来考校四个儿子,问道:城内的刺客如何办是好。曹彰与曹植答道:关紧城门,并重金缉拿。曹丕则在一旁应声附和。而曹冲回答道:城门大开,放刺客出去。
曹操听后大喜。曹冲的回答虽深得曹操之心,但他却不知道正是自己的这次回答,也将其推向万劫不复之地。本来在西门等来曹操的就只有曹冲,而在曹操的行刺考校中曹冲又再次脱颖而出。
这无疑显示出曹操其余的三个儿子有些无能,怎不招人嫉妒生厌。而又生于帝王之家,要知道帝王之家无手足。此事一出,成为了导致曹冲直接死亡的导火索。
三、谋进藏巧——司马懿
司马懿生来聪明颖悟,其父司马防对儿子寄予厚望,管教极严。从司马懿幼年就开始教导他隐其行迹,藏其心志。而司马懿对父亲教诲也牢记于心,纵观历史,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也正因从小所受的教育,司马懿在看到曹冲的行为后,才会对他有不是聪明公子作为的评价。
司马懿生于乱世,想要有一番作为并非易事。然曹操听闻其才能,求贤若渴的曹操派人前往征辟,却不曾被司马懿拒绝。司马懿隐而不出究竟是为何?
其实,司马懿一腔热血不想被辜负,故隐居在家,终日以书为伴。但他无时无刻都对朝野局势之变所挂于心,他想待时机成熟之日在做打算。司马懿此隐便是数年之久,直到袁绍战败,司马懿认为时机成熟才欣然出山。
然而,司马懿初到相府,并未急于表现,而仍是不动声色,充分展现自身藏之技能,默默地观摩眼下时局。更是在曹冲死后,亲自请命为其守灵三年。然而,仅身为三天曹冲的师傅,跟徒儿感情能有多么深厚尚且不说。
曹冲作为曹操的最喜爱的儿子,他的此番举动足以使得曹操为之动容。另外,守灵期间还能够细细观察曹操的其余儿子哪位更为优秀些,是最有希望继位的,进而为自己仕途谋的一席之地。
司马懿多年的隐匿、等待,最终决心选择暗中对曹丕进行辅佐。但不管是为曹操进言谋略,还是为曹丕出谋划策,他都从不显山露水,更不会争强,而只是做为臣子尽量做好分内之事罢了。
因此,也正是司马懿的谋进藏巧,让他的仕途之路才越来越为顺利,最终成为曹魏史上的最大赢家。人们常说:高手都是不显山不露水。大概说的就是司马懿吧。
总结:
大概了解了司马懿的一些事迹之后,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司马懿会说曹冲并非聪明。因为在司马懿看来,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让他人看到自己的聪明。而曹冲的种种行为,都过于招摇,最终他的行为将自己也推向了死亡。
但曹冲年龄尚小,或许只是单纯的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与喜爱,对于生在帝王家的一些险恶或许也不太了解,也未有人跟他提及要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再者,其父曹操对曹冲的喜爱之情也未有丝毫的避讳之意,这份喜爱之情或许带给曹冲更多的是嫉妒和他人的忌惮。
因此,曹冲的夭折或许早已注定。通过对历史的剖析,天妒英才显然站不住脚,司马懿说曹冲蠢,也并非是指曹冲智商的问题,而是指曹冲不善于隐匿其聪明才智。正是曹冲的不善于“藏”,才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荀彧之死:理想与权谋的终极碰撞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因果轮回:桓范后人终结司马家族百年霸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与因果循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雷霆手段诛灭曹爽三族,却意外漏杀一人——桓范之子桓楷。这场看似偶然的...
司马懿 2025-08-28 关羽“死后睁眼”: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织解读关羽,字云长,作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然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关羽死后头颅被送至曹操处时“...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8-27 司马懿掌权多少年:权力更迭中的风云岁月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里,司马懿是一位极具影响力且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以其卓越的谋略、深沉的心机和坚韧的意志,在曹魏政权中逐步崛起,最终为司马氏家族掌控天下奠定了坚...
司马懿 2025-08-26 曹仁武力考辨:从战场表现到演义评说的多维解析在曹魏阵营的武将谱系中,曹仁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作为曹操的从祖弟,他既无典韦"单手举牙门旗"的蛮力,也未留下如许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仁 2025-08-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