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的“刺马案”中,张汶祥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后,并未选择逃跑,而是束手就擒,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着诸多复杂的缘由。
内心愤恨的宣泄与“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决心
张汶祥对马新贻怀有极深的愤恨。他本是太平军残党,后成为海盗,马新贻在浙江任巡抚期间,大力打击南田海盗,张汶祥的很多同党被清军杀死。同时,张汶祥的妻子被人掠走,他向马新贻提起诉状却未得到解决,这进一步加深了他对马新贻的怨恨。此外,张汶祥私自开的“小押”(重利盘剥的典当行)生意被马新贻明令禁止,绝了他的生路。诸多不幸因素交织,使张汶祥动了杀心。刺杀成功后,他高喊“刺客是我张汶祥”“一人做事一人当”,这既是对自己行为的坦然承认,也是内心愤恨的宣泄。他或许认为,既然已经做出了刺杀这样的大事,逃跑也无法改变事实,不如坦然面对,以死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复仇心理下的“快意恩仇”
从张汶祥的刺杀动机来看,他有着强烈的复仇心理。他的妻子和钱财被吴炳燮霸占,向马新贻拦轿喊冤却未得到受理;他的很多海盗朋友被马巡抚捕杀;他私自开的“小押”生意也被马巡抚明令禁止。这些不幸因素使他对马新贻恨之入骨,动了杀心。在他看来,刺杀马新贻是为朋友报仇,为自己泄愤。刺杀成功后,他不跑,喊出“我是张汶祥”“一人做事一人当”,或许是他认为这是一种“义举”,是在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讨回公道,要以一种“光明磊落”的方式承担后果。
深知难逃法网与自认必死的心理
张汶祥深知刺杀两江总督是重罪,逃跑也难逃法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朝廷的追捕力量强大,他一个普通百姓很难逃脱。而且,他可能也做好了赴死的准备,认为刺杀马新贻是他一生中必须要做的事情,无论结果如何,他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心态,表明他在刺杀前就已经有了不跑的打算,他要让世人知道是他张汶祥所为,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掩盖背后真相的“烟雾弹”
也有观点认为,张汶祥不跑可能是为了掩盖背后更深层次的真相。刺马案背后可能涉及到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利益纠葛。有说法称,慈禧太后怀疑曾国藩领导的湘军集团私吞了太平天国的财富,于是钦派马新贻暗中查访。就在将要调查清楚的时候,“刺马案”就发生了。张汶祥的刺杀行为或许是被某些势力利用,成为掩盖真相的“烟雾弹”。他选择不跑,可能是为了不暴露背后真正的主使者,或者是在某种压力下被迫做出这样的选择。
民间传说的影响与“义气”的束缚
在民间传说中,张汶祥被描绘成一个讲义气的人。有一种说法是,马新贻曾与张汶祥等人结拜为兄弟,后来马新贻奸占了拜把兄弟的妻室,又诱杀了拜把兄弟。张汶祥为了替兄弟报仇,才刺杀了马新贻。在这种背景下,张汶祥可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为了正义和兄弟情义,即便被抓也心甘情愿,体现了他的“义气”。
案件审理的疑点与背后势力的干预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疑点。比如马新贻在被刺时喊了一声“找着了”,似乎暗示他认识张汶祥;行刺发生时,马新贻前后左右有四名贴身护卫,张汶祥却能一击得手,颇似训练有素的职业杀手;行刺成功后,张汶祥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让人怀疑背后有“养兵”之人。然而,张汶祥选择不跑,也可能是为了不牵连背后可能存在的人,以“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姿态承担后果。
历史记载与审判过程中的表现
从历史记载来看,张汶祥被捕后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初审时,审判者江宁将军魁玉、漕运总督张之万认为张汶祥的供词尚属可信,并以此拟定罪名结案。尽管清廷不认同魁玉、张之万的“拟定罪名”,特派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同时钦派刑部尚书郑敦谨携带刑部两名郎中赴江宁复审,但最终仍按初审罪名定案。张汶祥在整个审判过程中,始终未改变自己的供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可能从一开始就做好了“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准备,没有逃跑的打算。
张汶祥刺杀马新贻后不跑,是内心愤恨、个人决心、复杂背景和当时局势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行为不仅改变了他的个人命运,也成为清末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谜团,引发了后世的诸多猜测和研究。
在英国历史的长河中,伊丽莎白一世处死玛丽女王这一事件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对英国乃至欧洲的政治、宗教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究伊丽莎白一世做出这...
2025-05-22 兴庆公园:与杨贵妃的深厚渊源在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兴庆公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与杨贵妃的渊源更是为它增添了一抹浪漫而神秘的色彩。那么,...
2025-05-22 拿破仑的两段婚姻:政治与情感的交织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中,拿破仑·波拿巴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野心,塑造了欧洲大陆的格局。而在他的传奇人生中,两段婚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折射...
2025-05-22 秦国九次迁都:一部波澜壮阔的崛起史诗在历史的长河中,秦国从一个小小的附庸国逐步崛起,最终一统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而秦国的九次迁都,恰似一部波澜壮阔的崛起史诗,见证了秦国...
2025-05-22 夷陵之战:东吴的胜利与三国格局的转折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夷陵之战无疑是一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战役。它不仅决定了蜀汉与东吴之间的力量对比,更对三国鼎立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夷陵之战究竟是谁赢了...
2025-05-22 乔治·拜伦的写作风格:浪漫与反叛的交织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更以其独特的反叛精神和深刻...
2025-05-22 黄权:乱世中坚守忠义与智慧的典范在三国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黄权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德和复杂的人生经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25-05-22 黄巾军对百姓好吗:复杂历史下的多维审视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天灾频发,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巾军以宗教形式组织起来,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然而,关于黄巾军对百姓究竟好不好,需从起义初衷...
2025-05-22 北宋之后短暂存在的特殊政权——伪楚北宋(960年—1127年)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然而,北宋灭亡后,其政权更迭并非直接过渡到南宋,中间还出现...
2025-05-22 尼禄大帝娶男孩之谜:权力、荒诞与扭曲欲望的交织在古罗马帝国辉煌而又复杂的历史长河中,尼禄大帝以其荒诞残暴的统治和离经叛道的行为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其中,他迎娶一位男孩子这一事件,更是引发了后世无数人的...
2025-05-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