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动政变时,身边只有三千人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平陵之变发生前,作为曹睿的托孤之臣,司马懿其实已经被另一个辅政大臣曹爽,排除在了魏国最高决策权外。
曹爽明面上晋升司马懿为太傅,通过这种明升暗降的方式,夺走了司马懿作为一名辅政大臣的所有实权,之后更是任命自己的亲兄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完全把持住了宫中禁军的控制权。
可以说,即使是考虑到司马家族隐藏的三千死士,我们依旧找不到司马懿逆风翻盘的可能,但司马懿却依旧做到了!
他之所以能够化不可能为可能,既是他精密筹划、步步为营的结果,同时也与当时的政局形势以及曹爽等人的怯懦有关。
先来说一说司马懿本人的布置。开头提到,曹家安排曹羲、曹训兄弟掌控禁军,这就避免了禁军为司马懿所用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支兵马就可以成为曹家的保护伞。
禁军的调动无比敏感,一般情况下必须有禁军将领,乃至皇帝本人的命令才能出动。结果,禁军的这一特性成为了司马懿着重注意的软肋。
在高平陵之变发生时,原本应该统摄禁军的曹氏兄弟因为司马懿的故意示弱,竟然没有一丝警惕的一齐出了洛阳。失去了两位将军的指挥,禁军几乎没有任何消息来源去了解和洞悉整个政变发生的过程,甚至在一开始都不清楚洛阳城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如此一来,群龙无首的禁军虽然依旧不能被司马家轻易调用,但同时却也成了被困在军营中的一步死棋。结果,京中禁军被完全困死,而司马家苦心孤诣所积攒和蓄养的三千死士,就成了当时京中一股难以匹敌的军事力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当然了,禁军的困局不能完全归咎于曹羲、曹训两人的疏忽大意,司马懿本人堪称影帝的“临终”表演,同样也是曹家人丧失警惕心的重要原因。
第二条原因则源自于当时魏国内部逐渐激化的矛盾。
曹睿驾崩前,曾经三日之内连下五道火诏,将正在辽东前线指挥作战的司马懿叫了回来。
面对匆匆赶来的司马懿,曹睿睁开浑浊的双眼,紧紧握住司马懿的手,说“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
可以说,从当时的语境和语态来看,曹睿的临终托孤的重点都是在司马懿,而非后来大权在握的曹爽身上。但可惜的是,曹魏内部的根系绝非司马懿可以轻易撼动的,在曹睿驾崩后,曹爽逐渐把持朝政,成为当时魏国当权者。
只不过魏国虽是曹操所建立,但从任何意义上来讲,它都不应该是一家一姓的私产,即使是曹家也不例外。
比如在魏文帝时期,曹丕就曾经多次试图割裂皇权与曹氏族人的利益纠葛。而在曹爽掌权后,他的许多做法与其说是为了忠于皇帝,不如说是为了曹家的利益。
正因如此,在一些涉及到根本性问题的站位时,魏国内部的冲突开始显现开来,比如曹氏宗亲与士族阶级的利益冲突,皇帝本人与曹家的权力错位,都在此时埋下了伏笔。
与强大的曹家相比,士族阶级甚至皇帝本人的力量长期处于下风,这也是为什么在高平陵之变中,与皇帝本人一荣俱荣的郭太后会站在司马懿一边的原因之一。
除了上述两条原因以外,曹爽本人的应对态度同样是促成高平陵之变曹家完败的重要因素。
后三国时代,是人们对于三国末期历史的一种评价,相较于群雄逐鹿的前三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故事,即使是在小说中也显得有些乏味。西晋狂士阮籍在缅怀广武地区的楚汉古战场时,曾感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而后三国时代的历史,也可以用这句话来评价。
作为高平陵之变中的关键人物,曹爽在得知司马懿发动政变后的举动,实在是有些上不了台面。当大司农桓范赶来向他报信时,他既没有听从对方的建议带皇帝去许昌,召集全国兵马围剿司马懿,也没有利用身边现有的兵力去抵抗司马懿可能的攻势。
相反,他听信司马懿只夺兵权,不伤人命的承诺,放弃抵抗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富家翁。之后的结果众所周知,在曹爽等人放弃抵抗后,司马懿虽然表面上放弃对曹爽等人的追究,却在暗地里搜罗编织曹爽等人蓄意谋反的证据。
最终,曹爽被夷灭三族,曾经根基深厚的曹氏宗族也元气大伤。可以说,曹爽这位身居高位的曹姓权臣,虽然在朝堂的政治倾轧中有着高超的手腕,但是面对司马懿以生死为赌注的政变时,却变得畏首畏尾,直接断送了曹氏家族的未来和前程。
公元239年1月22日,曹魏王朝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病逝,年仅36岁。这位曾指挥曹真、司马懿击退吴蜀联军、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的雄主,其生命戛然而止的结局...
司马懿 曹真 2025-09-19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因果轮回:桓范后人终结司马家族百年霸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与因果循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雷霆手段诛灭曹爽三族,却意外漏杀一人——桓范之子桓楷。这场看似偶然的...
司马懿 2025-08-28 司马懿掌权多少年:权力更迭中的风云岁月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里,司马懿是一位极具影响力且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以其卓越的谋略、深沉的心机和坚韧的意志,在曹魏政权中逐步崛起,最终为司马氏家族掌控天下奠定了坚...
司马懿 2025-08-26 高平陵之变:中国历史转折中的权力重构与制度震荡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洛阳城郊的高平陵笼罩在料峭春寒中。当魏帝曹芳率领曹爽兄弟的仪仗队前往祭拜魏明帝陵寝时,七旬老臣司马懿以雷霆之势发动政变,三千死士封锁城门,...
司马懿 2025-08-20 曹爽为何不反抗:一场权力博弈中的必然选择公元249年,曹魏政权的权力天平在高平陵之变中彻底倾斜。当司马懿以雷霆手段发动政变时,手握重兵的曹爽却选择放弃抵抗,最终导致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这场看似...
司马懿 2025-08-18 陈群与司马懿:曹魏权力场中的双璧之交在汉末三国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陈群与司马懿的交往超越了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既是曹丕“太子四友”的核心成员,又是曹魏政权制度建设的共同奠基者,更是权力斗争中相互...
曹丕 司马懿 2025-08-18 张春华与司马懿:乱世中从相濡以沫到恩断义绝的婚姻张春华与司马懿的婚姻,是三国乱世中一段极具戏剧性的故事。从少年夫妻的相濡以沫,到权力巅峰后的恩断义绝,他们的关系折射出权力、人性与情感的复杂纠葛。一、少年夫妻:...
司马懿 2025-08-14 卤城之战: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巅峰对决,真相究竟如何?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祁山,与司马懿在陇右地区展开了一场决定三国格局的战役——卤城之战。这场战役不仅是诸葛亮与司马懿首次正面交锋,更因史书记载的矛盾性成...
诸葛亮 司马懿 2025-08-1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