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第六子赵元偓究竟什么来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9年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0年的《清平乐》,21年在播的《大宋宫词》,宋粉们表示,我们高雅风流的宋朝终于要“霸占”荧屏了。
在播的《大宋宫词》看了几集,只能说“演绎”为主,要是较真看历史的话,大家还是别追了,比较魔改。不过剧方也没出来说自己的内容贴近史实,人家宣传的是“服化道”贴近史实,不过具体怎么样,某些平台观众的评分就能看出大家对于这部电视剧的认可程度。
纵观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宋太宗在其中绝对算得上子嗣比较多的皇帝,他有九个儿子,而这九个儿子的性格倒也应了那句老话,“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就介绍过不愿意做皇帝宁愿发“疯”的赵元佐,算计一切却把自己搭上的赵元僖,“捡漏儿”上位的宋真宗,家有悍妻的赵元份等等。今天我们的主题依旧是宋太宗的儿子,主角是宋太宗第六子赵元偓。
赵元偓是宋太宗的第六子这是史籍资料中明确记载的,然在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的笔记《涑水记闻》中却有一条关于赵元偓身份的记载,
“苏王元偓,太祖遗腹子,太宗子养之(杨乐道云)。”
《涑水记闻》是一本什么书呢?他是司马光的一本语录体笔记,这上面不光记载的是他经历的事情,还有他听别人说的事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该书"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太祖,迄于神宗,每条皆注其述说之人,故曰《记闻》"。
赵元偓不是宋太宗的儿子,而是宋太祖的遗腹子,司马光同样记载了说这话的人,他叫杨乐道。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杨乐道和杨家将还有着很深的渊源。《宋史》记载,杨畋,字乐道,保静军节度使重勋之曾孙,而杨重勋则是北宋名将杨业的弟弟。
杨乐道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出身将门,却选了苦读考进士这条路。尽管如此,庆历三年,湖南瑶族人唐和等人抢掠州县时,宋仁宗还是派他去捕捉盗贼了。平叛贼寇的道路是艰难的,但乐道不愧是将门之后,还是给搞定了南方贼寇。
所有人都以为杨乐道功成名就要升官了,却不曾想人家坚决不做武将,还要求官复原职,也不用升官,最后杨乐道改任随州知州,再之后宋仁宗就把他召回朝廷,再任起居舍人,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升任吏部员外郎。
这就要说杨乐道曾经两任的起居舍人官职了。起居舍人是隋朝时期便设立的官职,唐朝改为起居郎,所谓“起居”,那就是记录皇帝的日常期间、言行,有点像今天咱们所说的贴身秘书。宋朝的时候沿用唐制,也有起居舍人,皇帝御殿时记载皇帝言行,每个季度将记录整理出来送交史馆,这还有点史官的性质。
也就是说,作为宋仁宗贴身秘书的他很有可能听到了一些私密的事情。司马光、王安石等人都是杨乐道的好朋友,推杯换盏之间,杨乐道很有可能又将这事告知了司马光,所以司马光才有了《涑水记闻》中的一笔。
迄今为止,《涑水记闻》是提出赵元偓是赵匡胤的遗腹子一说的唯一史籍资料,所以是真是假我们只能期待之后发现更多的史籍资料来佐证这一说法。
那么在《宋史》中赵元偓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继续往下看吧。
赵元偓,宋太宗第六子,相比于之前的五个兄长都在太平兴国年间出阁,他是在端拱元年出阁。
《宋史》记载,出阁之后的赵元偓并没有被马上封王,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徐国公。至道二年,拜洪州都督、镇南军节度使。
宋真宗上位之后,赵元偓加同平章事,封彭城郡王,后来有加检校太傅,改镇静难、彰化,进封宁王。在郊祀、东封的时候,赵元偓都为亚献,礼成后授检校太尉兼侍中、护国镇国等军节度。
赵元偓的办事能力比较强。在至道三年祭祀后土时,他担任河、华管内桥道顿递使,在挑选贡品、礼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到了自己管辖区时,成功引导皇上的车驾过蒲津桥。这之后皇帝称赞他桥路安置整顿得力、严谨,于是在回朝之后,加封其为中书令,兼任成德、安国等军节度,改封为相王。
除此之外,赵元偓的文采在宗室中是位居第一的,《宋史》记载,“ 赵元偓仪表魁伟奇特,为人厚道稳重厚重,少言语,通晓音律。”
为此,宋真宗每次作诗的时候一定都要他和自己唱和,为此宋真宗还赏赐过他成套的衣饰、金腰带、礼器和玉帛等等,可见他真的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之后因为一次大火,赵元偓的府邸搬到了景龙门外,宋真宗还亲自去查看了,估计也是这次大火,在赵元偓的心中留下了心理障碍。
天禧元年,赵元偓被加封为徐王,天禧二年宫中发生火灾,扑灭之后遗留的灰烬余火,焚烧了数间房屋,赵元偓因此受到惊吓,最后得了风眩病去世。
赵元偓去世之后,宋真宗很伤心,亲临哭祭,停止朝会五天,赠赵元偓太师、尚书令、邓王,赠谥好恭懿。
《宋史》记载,杨乐道是一个性情谨慎、清直的人,每次有奏章上奏朝廷,一定都打开奏章的封套多次后才呈送。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他应该也不是一个随口编八卦的人,且司马光确实是他的至交好友,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曾经说过赵元偓是宋太祖遗腹子的话。
史籍记载,赵匡胤去世于公元976年,赵元偓出生于公元977年,这个时间点也确实有些微妙,但是现在我们并不知道杨乐道是从谁口中得知赵元偓为赵匡胤之子,且只有《涑水记闻》有这一记录,这是无法佐证的。
再来说说宋太宗赵光义,大家都知道宋初皇位的继承其实是扑朔迷离的,不管赵匡胤以及他的两个儿子以及赵廷美是怎么死的,很多人都将这笔账算到了宋太宗头上。所以如果赵元偓真是赵匡胤的遗腹子,宋太宗赵光义真的能够那么好心收养吗?或者让他平安长大吗?他不怕这个孩子长大了对皇位有别的心思吗?
这时候很多小伙伴可能表示宋太宗可能觉得从小养大的孩子不会有问题,那大家就想多了,看看疯了的赵元佐,早逝的赵元僖,早走的赵元份以及赵匡胤家自刎的赵德昭,很早就病死的赵德芳,大家就会知道自己养大的孩子有什么心思自己也有可能不知道。
所以关于赵元偓到底是不是宋太祖的遗腹子,还真的不好下定论,我们也只能期待后续有别的史籍资料被发现来佐证或者推翻这一说法。
关于赵元偓到底是不是赵匡胤的遗腹子,大家是怎么想的呢?赶快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吧,梨白期待大家的转赞评哦~
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正月,宁远军节度副使赵汝愚暴卒于衡州(今湖南衡阳),时年56岁。这位宋太宗八世孙、乾道二年(1166年)状元及第的宗室宰相,在“绍熙内...
宋太宗 2025-09-03 小周后其实没有死?历史迷雾中的另一种可能公元978年七夕,汴京的月光洒在李煜的囚居小院。这位南唐末代君主在《虞美人》的绝笔中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随后被宋太宗赵光义赐牵机药毒杀。...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8-29 赵光义皇位传承:从“金匮之盟”到赵恒继统的权力变局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皇位由第三子赵恒继承,史称宋真宗。这场看似平稳的权力交接,实则暗藏北宋初年皇位继承制度的深刻矛盾——从“金匮之盟”的...
宋真宗 宋太宗 2025-08-18 雍熙北伐失败原因解析:战略误判、将领失和与制度缺陷的三重困境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以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北伐,试图收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这场被寄予厚望的战役,最终因东路军岐沟关惨败、西路军杨业殉国而彻底失败,迫...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7-25 卢多逊:功过交织的北宋权相,能否冠以“好官”之名?北宋初年,卢多逊(934—985年)以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为起点,从后周进士起步,历经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官至宰相,成为北宋初期政坛的核心人物。然而,这位以“...
宋太宗 2025-07-22 末代北汉主的汴梁岁月:刘继元投降后的生存轨迹与历史回响在五代十国的烽烟中,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以一种近乎戏剧性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统治。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当宋太宗赵光义站在太原城北的连城台上,看着这位曾经不...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6-27 赵光义与金匮之盟:皇权更迭下的历史迷雾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赵士程:南宋宗室情痴的专一婚姻与悲剧人生在南宋的烟雨江南,一段跨越世俗偏见的婚姻,将宗室亲贵赵士程与才女唐婉的命运紧紧缠绕。这位宋太宗玄孙之子的情感抉择,不仅颠覆了当时对再嫁女子的歧视,更以一生未娶的...
宋太宗 2025-06-16 赵光义三位皇后:权力与情感的交织轨迹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作为宋朝第二位皇帝,其三位皇后的人生轨迹与北宋宫廷政治、家族权力格局紧密相连。从淑德尹氏的追封哀荣,到懿德符氏的早逝遗憾,再到明...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6-13 吕端:北宋“大事不糊涂”的宰相在北宋的历史长河中,吕端宛如一颗耀眼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大事不糊涂”的特质,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历经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朝,官至宰相,...
宋真宗 宋太宗 2025-04-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