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备伐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伐吴没错,兵败夷陵的原因有三个,诸葛亮只看出了其中之一?
刘备兵败夷陵,不但数万军队被烧得焦头烂额,还至少阵亡了冯习、张南、傅肜、程畿等四员大将。益州治中从事、镇北将军率部奔魏,马氏五常中最卓越的白眉马良也在战斗中遇害——《三国志》写的就是遇害,也不知是在混战中被杀,还是罹难于大火之中。
在正史中,诸葛亮从未反对刘备伐吴,这一点熟读三国史料的读者都能理解:荆州是诸葛亮桑梓之地,也是隆中对的战略支撑点,丢了汉中都不能丢荆州。
刘备伐吴的必要性,曹魏侍中、关内侯刘晔看得很清楚:“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为了夺回进取中原的两大根基之一,也为了给荆州阵亡将士一个交代,更是要向曹魏孙吴秀肌肉,刘备这一仗非打不可。丢荆州、失关羽而刘备毫无反应,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别说刘备是当世枭雄,就使是寻常男子,两个“儿子”被人杀了一个,也不能不奋起还击。
关羽被擒斩而刘备忍气吞声,就会成为天下笑柄;荆州被东吴夺占,诸葛亮的隆中对就变成了空中楼阁。于公于私,关羽之仇不能不报,荆州不能不夺回,但如何报仇,怎样夺回,却是一个技术活儿。很显然,刘备这活儿没做好,而且也没做完——他兵败夷陵之后,原本是想卷土重来的,但却因为拉肚子没治好,只能暂时答应了孙权的求和:“章武二年秋八月,收兵还巫,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刘备撤军,并是“仅以身免”,而是带回了大量百兵,再加上江州都督赵云带来的援兵,又有了跟东吴作战的实力,曹丕也在北线向东吴发起了进攻:“(吴黄武元年,汉章武二年,魏黄初三年)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
如果刘备身体还支撑得住,是一定要跟曹丕两面夹攻的,他在遗诏中很遗憾地表示:“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
实事求是地说,刘备是季汉唯一顶梁柱,没了刘备的季汉,能以攻为守保住西川汉中就不错了,“兴复汉室”只能喊喊口号而已。
在汉末乱世,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三方都是在凭实力说话,曹魏攻吴而蜀汉不趁火打劫,主要就是因为刘备病重,那一纸盟约,是可以随时撕毁的——孙权已经撕过两次了,刘备撕一次有何不可?
因为刘备的健康原因,蜀汉失去了最好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收复荆州重创东吴的大好机会,忙过刘备的后事,荆州已经被孙权消化得差不多了,曹魏军队也被东吴顶了回去,诸葛亮也只能接受隆中对变成跛脚鸭的现实。
刘备有英雄之志、枭雄之心、豪雄之气,他能在汉末乱世杀一出一条血路,连曹操也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孙权比他还是差了一个档次,这样的英雄,不可能有仇不报、失地不复。
刘备出兵伐吴是唯一的选择,诸葛亮当然不会反对,因为忍气吞声的后果谁也承担不起:打得赢打不赢是一回事,想不想打、敢不敢打是另一回事,被卸了一条胳膊而不吭声,天下人都会瞧不起刘备,蜀汉的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必打之战,而且是有可能打赢之战,换做读者诸君是刘备,这场仗也不能不打,赵云的劝谏细想起来根本就站不住脚,“先灭魏,则吴自服”更是一厢情愿。
刘备伐吴,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都有必要,如果他打赢了,或者孙权在军事压力下屈服,交还荆州和叛徒,那就会成为刘备宏图霸业的一个亮点,而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
刘备打输了,口水自然倾盆而下,原本不反对的诸葛亮,也被罩上了“屡谏不从”的光环,事实上诸葛亮对诸葛亮伐吴,在正史中只表过一次态:“章武二年,军队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在诸葛亮看来,刘备伐吴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好参谋长:如果法正当参谋长,伐吴之战根本就不会输!
诸葛亮的说法不无道理,刘备之所以能打赢汉中之战,连曹操都了解法正起了决定性作用:“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裴松之给《三国志》做注时说曹操是在给自己找台阶:“蜀与汉中,其由唇齿也。刘主之智,岂不及此?将计略未展,正先发之耳。夫听用嘉谋以成功业,霸王之主,谁不皆然?魏武以为人所教,亦岂劣哉!此盖耻恨之馀辞,非测实之当言也。”
其实陈寿和裴松之的意见并不矛盾:好谋士的好计谋,还得由好主公拍板做主,吕布有陈宫,袁绍有田丰沮授审配郭图,这些谋士都不弱奈何吕布袁绍对的不听错的听,最后兵败身亡,主要原因还是主公素质太低。
刘备了解什么计谋高明,什么意见应该采纳,法正了解什么时候该怎么打,两人配合得比较默契。诸葛亮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很少参与前线指挥,再加上后方需要有人“足兵足食”,所以刘备只能自己兼任参谋长,最后还当了一把“合后大将”——这就是刘备伐吴失利的第二个原因:没有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
小说中的刘备集团人才济济,五虎大将打遍天下无敌手,而事实上在三国之中,蜀汉是人才最匮乏的一方,真正拿得出手的大将,也就是万人敌关羽张飞二人而已:黄忠早已病逝,马超缠绵病榻(死于章武二年),赵云反对伐吴,魏延在汉中走不开。
夷陵之战开打的时候,关羽张飞黄忠全都辞世,庞统法正也已病亡,刘备既当中军主帅,又当敢死队长,突围的时候冲锋在前,断后的时候亲自下令,没被烧得须发全无,也忙得焦头烂额。
除了没有好参谋长和替自己指挥的统兵大将,刘备夷陵失利的第三个原因,就是蜀中反战情绪高涨,前线将士士气不高。
在蜀中门阀士族看来,伐吴之战是用蜀中子弟的性命去替荆州外来户抢地盘,打输打赢对自己都没有什么好处。这也是汉末乱世群雄争霸特有的现象:大将投降就像喝凉水,五虎大将和五子良将多半换过主公,普通士卒受挫即降,换个主公照样吃粮当兵,昨天刀枪相搏的对手,今天就可能在一个行军灶里吃饭,打赢了自然可以受赏,打输了也没必要丢命。
我们细看刘备与曹操孙权,就会发现他们三人有一个最大的差别:曹操有青州兵、徐州兵和诸夏侯曹的家丁部曲,孙权有父兄留下的百战精兵,而刘备在荆州和益州都是进占时间较短的外来户,所以爱惜士卒的关羽魏延失利的时候,手下都一哄而散甚至反戈一击,说明他们的部下都还没有养熟。
没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主,也没有进可攻退可守的主将副帅,刘备带着忠诚度几乎为零的蜀军,打顺风仗还可以,一旦战事失利,大家就会纷纷作鸟兽散——管他天下姓刘姓曹还是姓孙,命是自己的,没了脑袋,一切归零。
夷陵之败,刘备天时地利人和尽失,即使诸葛亮亲临一线,也未必能扭转战局。伐吴之战就是一步死棋:走是死,不走也是死,即使明知必输也不能不打。
当然,把刘备兵败夷陵归咎于没有称职的参谋长、没有独当一面的大将、没有肯舍生忘死作战的士卒,这三个理由好像都不太充分,要客观公正地评说夷陵之战,还得呈请读者诸君发表高见:丢失了荆州和关羽,刘备不起兵伐吴,会带来哪些恶果?吴国不可不伐,如何调兵遣将、采取何种战略战术,才能迫使孙权屈服?
三国乱世,群雄逐鹿,人才争夺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刘备以“仁德”著称,凭借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然而,在人才济济的东汉末年,刘备也曾因种种原因...
诸葛亮 刘备 2025-07-31 历史草船借箭的真实主角:从演义到史实的探寻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广为流传,诸葛亮凭借其超凡的智慧和胆识,在三天内“借”得十万支箭,令周瑜惊叹不已,也让无数读者为之倾倒。然而,当...
诸葛亮 周瑜 2025-07-30 五次北伐为何成“六出祁山”: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交织“六出祁山”作为诸葛亮北伐的经典叙事,早已通过《三国演义》的传播深入人心。然而,正史《三国志》明确记载,诸葛亮实际发动五次北伐,仅两次兵出祁山。这一矛盾现象的根...
诸葛亮 2025-07-28 八卦阵:历史迷雾中的军事智慧与文化符号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八卦阵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乱石困住陆逊十万大军的传奇描写,到后世对其“可抵十万精兵”的夸张赞誉,八卦阵似乎被赋...
诸葛亮 2025-07-25 火烧新野:诸葛亮智破曹军的经典战役在《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中,“火烧新野”是诸葛亮初掌军权后指挥的第二场经典战役,也是其“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关键一战。这场战役以弱胜强、以智破力,不仅展现了诸葛...
诸葛亮 2025-07-24 霍戈的字:历史迷雾中的身份标识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霍戈作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其生平事迹虽未如诸葛亮、关羽等人物般广为人知,但他在南中地区的军事治理与忠诚坚守,仍为后世留下了深刻印记。然...
关羽 诸葛亮 2025-07-22 三气周瑜:文学虚构与历史真相的碰撞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三国演义》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鲜活立体的人物塑造,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其中“三气周瑜”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将诸葛亮与周瑜的智谋对决推向高...
诸葛亮 周瑜 2025-07-15 谯周孤身奔丧:一场跨越生死的君臣知遇之礼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病逝的噩耗如惊雷般炸响。当蜀汉朝廷紧急下诏禁止群臣奔丧时,益州学者谯周却已策马狂奔三百里,成为唯一抵达前线祭拜丞相的官员。这...
诸葛亮 2025-07-10 马谡之死的必然性:法度、权力与理想的三角绞杀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于汉中,这一事件不仅成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更折射出蜀汉政权在北伐大业中的深层困境。马谡之死绝非简单的“失街...
诸葛亮 2025-07-01 襄阳隆中: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蓝图与历史地理之谜建安十二年(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草庐中与诸葛亮展开了一场改变三国格局的对话。这场被后世称为《隆中对》的战略谋划,不仅为刘备集团指明...
诸葛亮 刘备 2025-06-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