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唐朝是无比繁荣的,而且从唐高祖李渊到唐玄宗这一时期,这是最鼎盛的时期,那么安史之乱为什么影响会那么大?直接让唐朝走向衰落?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其中原因。
因唐朝皇室姓李,因此这个朝代又被称为是李唐。唐高祖李渊开启唐朝的大门,唐太宗李世民紧接着就是贞观之治,唐高宗继承上一朝的优秀传统,开创了永徽之治,之后,武则天一代女皇出现,让江山改名换姓。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继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政治清明的开元盛世。
唐统治时期较好,天宝末年,唐玄宗荒废政治,完全没有治理好国家的积极想法,政治愈加腐败。在重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引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一场地方与中央争夺统治权的战争,既然是战争肯定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所以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期。安史之乱长达七年,由三代皇帝平定,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经济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又巨大的影响唐朝就此变得平庸,再无大唐雄风。
诱发安史之乱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其中主要包括非常多的矛盾,例如统治阶级内部,统治阶级,民族以及中央等等。其实经济矛盾是诱发战争的最根本的矛盾。唐玄宗开元时期,虽然经济非常的发达,但是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土地兼并的现象,让很多老百姓流离失所,苛捐杂税让老百姓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奢靡的生活,杨氏一族,权力越来越大,甚至欺压皇室一族。例如杨贵妃姐妹脂粉钱就上万,杨氏兄弟姐妹五家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统治阶级的日益腐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唐朝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唐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是导致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当政,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然而,无人阻止,继他之后,杨贵妃之兄杨国忠上台,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徇私误国之人,他公然行贿,奸臣当道,加深了唐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争权独立,更是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此外,边界局势也非常不稳定,让内外重重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臣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在这种局面下,唐朝统治者却不能及时及时制止这一局面的继续恶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上升,往往会导致一个国家政治越加走向黑暗的深渊。
隋唐以来,河北北部居住者非常多的少数民族。唐太宗打败突厥人以后,又迁入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地带居住,他们的习尚与汉人有着明显的不同,汉人与少数民族之间互相歧视,胡人安禄山正是利用这一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作为反唐的亲信。安禄山提拔当时的少数民族武将,任命他们为军中的将军和中郎将。他这样的做法极大的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战斗力,于是安禄山反唐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大唐王朝之后的朝代,都在吸取唐朝因藩镇割据灭亡的教训。然而,我们不可忽视的是:藩镇割据是唐朝走向灭亡并引发很多战争的最主要原因。唐王朝一直实行府兵制,但是到后期,由于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遭到了破坏,唐玄宗起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在府兵制这样的制度下,这些招募而来的士兵受到了地方军阀的收买和笼络,与地方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
并且在开元以后,实行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受到中央的制约比较少,于是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到天宝元年,边防军队不断增加,达到了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85%以上,而这一部军事力量又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握的范阳等三镇,即达15万人,而中央军队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军队的质量太差,战斗力低下,平时毫无作战的准备,若是战争起来,实在是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的矛盾日益激化。直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曾利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然而这并不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另一方面,在战乱中,由于安史叛军对人民的残暴曾引起了象常山太守,颜真卿,平原太守,颜真卿以及张巡许远的死守和反抗斗争,这些局部地区反暴政的斗争是正义的,但是也丝毫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安史之乱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安史之乱导致了社会的混乱,战乱使社会遭受了一次空前的浩劫,杜甫写了非常多的现实诗反映这一场战争,这是一个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现状的感慨。安史之乱后,整个社会呈现荒凉的状况,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之中。藩镇不服朝廷管理,各自割据,实行自主管理,税收有的不入宫里,朝廷,甚至骄横称帝,称王,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唐亡,这种现象依然没有终止。
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痛是剧烈的,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的不足,统治阶级又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促使了农民合同,地方阶级的矛盾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朝后农民叛乱的高潮。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却把负担强加带犹在户籍上的农民。同时在藩镇统治下的人民也遭受着暴行报复。政府和各藩镇的横征暴敛,激起了农民的不断武装反叛。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叛乱四起,唐王朝的力量进一步被削弱,唐王朝的政治岌岌可危。
隋末乱世,风云激荡,天下豪杰并起,逐鹿中原。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侯君集凭借自身独特的特质与机遇,成功踏入李世民幕府,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勇武之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08-20 巴洛克音乐代表作:理性与激情交织的华彩乐章巴洛克音乐(1600-1750年)以其繁复的装饰性旋律、强烈的情感表达和严谨的复调结构,成为西方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黄金时代。从德国的管风琴到意大利的小提琴,从英...
启 2025-08-20 嘉庆皇帝下场有多惨:盛世余晖下的悲剧终章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其统治时期上承“康乾盛世”的余晖,下启“嘉道中衰”的乱局。他的一生勤勉节俭,却未能扭转清朝的颓势,最终在承德...
嘉庆怎么死的 启 2025-08-18 大禹治水:穿越千年的精神启示录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大禹治水的传说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镌刻着先民与自然抗争的集体记忆。这场持续十三年的浩大工程,不仅重塑了华夏地理版图,更沉淀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启 大禹 2025-08-14 王安石与王珪:同榜进士的政坛双轨人生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的春闱,将两位未来政坛巨擘的命运悄然交织。来自临川的王安石与舒州迁居的王珪,以第四名与榜眼的身份同登进士榜,开启了这段跨越四十年的复杂...
启 王安石 2025-08-14 英国革命与启蒙运动: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与现实错位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欧洲大陆与不列颠群岛先后经历了两次思想与政治的剧烈震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与启蒙运动(17—18世纪)。前者以...
启 2025-08-13 从军事奇迹到历史见证:马奇诺防线的现状与启示在法国东北部边境,绵延390公里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群静静伫立,这里曾被视为“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马奇诺防线。作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耗资50亿法郎、历时12年打造...
启 2025-08-13 元贞皇后的子女考据:从历史缝隙中还原家族脉络在中国古代皇后群体中,元贞皇后独孤氏(独孤信第四女)因其特殊的家族背景与历史地位备受关注。作为北周卫国公独孤信之女、隋文帝独孤伽罗之姐、唐高祖李渊生母,她的子女...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独孤伽罗 2025-08-13 静水流深处,理韵自生辉——罗从彦诗歌中的理学精神与诗意栖居在中国理学发展史上,罗从彦(1072—1135)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程颐三传弟子、杨时高足,他以“主静”为宗的修养论奠定了闽学根基,更以诗歌为载体,将深奥...
启 2025-08-13 薛生白:以湿热为钥,开启温病学新纪元的医学巨匠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南园俞家桥畔,一位自号“一瓢”的医者薛生白(薛雪),以《湿热病篇》打破传统伤寒论的桎梏,开创了温病学中湿热病辨证论治的先河。这位与叶天士齐名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启 2025-08-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