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成语故事,相信大家都是听过的,很多人在小时候的课堂上就学过了,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时期,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野心非常明显。可是司马昭的野心都已经那么明显了,他却一直也没有称帝,而是在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司马炎推翻了曹魏政权,称帝后建立了晋朝。司马昭有着那么明显的野心,也有着足够的实力去篡夺政权,百姓和大臣们也都认为他有一天会夺取政权,可是他为什么到死都没有这样做呢?
三国后期,曹魏政权基本上已经被司马氏所掌控了。曹芳刚开始即位时,由司马懿和曹爽同时来辅佐朝政,后来司马懿十分看不惯曹爽,于是就派人暗中杀害了曹爽,自己掌握了全部大权。后来司马懿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司马师接手了他的的职位,朝政大权还是操控在司马家的手里,司马师废掉曹芳改立了曹髦,后来司马师也死了,大权又全都落到了司马昭的手里。从司马懿、司马师一点点清除魏朝的左膀右臂,到司马家可以随意的废除皇帝,司马氏早就操控了魏朝的政权。
司马昭生性阴险,而且有着很大的野心,他独揽着曹魏的政权,虽然真正的皇帝是曹髦,但是曹髦却一点势力也没有,所以他很忌惮司马昭,一直都忍让着他。直到有一天,曹髦再也受不了了,所以他就召集来了众多的大臣们,一起商量对付司马昭的计策,可是这些大臣都认为司马昭的势力太大,跟他对抗就像是以卵击石,所以他们一致劝阻曹髦,希望他可以继续隐忍下去。可是曹髦再也忍受不了了,他决定要拼死一战,于是就带了几百号人杀去了司马昭的府上,本想来个突袭,谁想到竟然在路上就碰到了司马昭的亲信,双方很快打的不可开交,最终曹髦被杀死了。
就这样在短短的十一年里,司马家先后消灭了曹魏政权的两位皇帝以及一位权臣,这样的行为早就让那些依然忠心曹魏的大臣们心生不满了,如果司马昭贸然称帝的话,无疑会引起朝廷大臣的强烈反弹,很容易就会造成朝局的动荡,不但称帝的几率微乎其微,而且一个不小心,父子三人十几年的努力或许都会烟消云散,所以司马昭不敢去冒这个险,他得等到时机成熟了以后才能下手。
还有就是司马昭掌权的时候,蜀汉政权还没有被消灭,他们还经常性的北伐,侵扰曹魏的安定。外患还没有根除,敌人依然存在,如果果这个时候司马昭贸然称帝的话,那些忠于曹魏的大臣很可能会联合蜀汉,双方里应外合的来对抗司马昭,到时候这就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麻烦。所以蜀汉没有被消灭之前,司马昭也是不会贸然称帝的,他要等到能够万无一失的时候再去称帝。
再有就是司马昭当时的地位已经非常崇高了,他没有必要非去称帝来承担一身的骂名。那时候的司马昭,虽然不是皇帝,但是早已享受了皇帝的权力,称帝这件事,其实已经可有可无了,而称帝虽然能够带来皇帝的的美名,但是带来更多的其实是乱臣贼子的骂名,因为司马昭一直是以曹魏臣子的身份掌握着权力,如果他称帝是一定会带来乱臣贼子的骂名的,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倒不如留给自己的后代去做。
后来司马昭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司马炎代替他称帝建立了晋朝,然后追封司马昭做了皇帝。小编觉得,司马昭虽然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但是他也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政治家,因为面对皇帝这个宝座的诱惑,他却能压抑住自己的渴望,坚决的不去称帝,而是为自己的儿子留下了政治资本,让晋朝建立的名正言顺了一些。
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黄皓之死:历史与演义的交织真相在蜀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宦官黄皓以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关于其最终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但这一说法实为《三国演义...
司马昭 2025-09-10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司马师与司马昭:权力接力中的兄弟共谋与历史分野司马师与司马昭,这对生于河内温县的兄弟,以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手段,共同完成了司马氏从权臣到帝王的转型。作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嫡子,他们既是血浓于水的兄...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8-07 西晋的开国之君:司马炎的崛起与统治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是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河内司马氏家族,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掌控曹魏...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7-07 贾充与司马昭:权力漩涡中的忠诚与猜忌公元265年,司马昭因中风骤逝于洛阳,其子司马炎随即代魏建晋。然而,在后世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司马昭之死却被蒙上一层阴谋色彩——“贾充毒杀司马昭”的流言流传千年。...
司马昭 2025-06-2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由来与深刻寓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广为人知的历史成语,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的野心或阴谋暴露得极其明显,以至于连普通人都能轻易察觉。那么,这句成语究竟是谁说的呢?它背...
司马昭 2025-03-26 司马昭是否知晓邓艾被冤枉?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的名将邓艾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而名垂青史。然而,在灭蜀之战立下大功后,邓艾却遭遇了悲惨的命运,被诬陷谋反,最终身死族灭...
司马昭 2025-03-20 司马昭之心:为何人尽皆知及其表现探析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以其英雄辈出、智谋纵横而著称。在这一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司马昭作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以其深沉的心机和卓越的政治才能,成为了...
司马昭 2025-03-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