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雍正和德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登基后,生母德妃为何要处处拆台,不愿意当皇太后?
公元1722年,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因病驾崩。不多久,康熙帝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登基为帝,改年号为雍正。
雍正皇帝虽毁誉参半,但不得不说,雍正于整个清代历史上,还算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帝王。
但是雍正登基为帝之后,其生母德妃,似乎不愿意承认他的皇位。甚至,还拒绝雍正对其授予的封号,不愿意当这个皇太后。
母子没有隔夜仇,况且血浓于水,可为何雍正与其生母却闹得这么僵呢?
相较于雍正皇帝,其生母德妃似乎显得默默无闻。按照《清史稿》记载,德妃乃满洲正黄旗人,分属乌雅部族,也有人将德妃称之为乌雅氏。
康熙十二年,年仅14岁的乌雅氏正式成为秀女进入皇宫,后来得到康熙的关注和宠爱。“一日宠幸,十月怀胎”。
康熙十七年,乌雅氏便为康熙生下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第二年,受封为德嫔。
康熙十九年,乌雅氏又为康熙诞下一子,皇六子胤祚。第二年,又晋升为妃,被册封为德妃。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康熙十七年十月丁酉,世宗生。十八年,为德嫔。二十年,进德妃。”
随后,德妃又为康熙生下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康熙二十七年,生下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
很多同学都了解,康熙晚年,有9个参与了皇位争夺,也就是九子夺嫡。值得一提的是,胤禵虽为胤禛的同母弟弟,但他却是属于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而不是支持一母同胞的哥哥。
直至康熙六十一年,胤禛脱颖而出,成为大清代新一任掌舵者,便是日后的雍正皇帝。
若按常理来说,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德妃应该会比谁都高兴和自豪。俗语说得好,“母凭子贵”,但她并没有。
刚登基不久后的雍正,照例要给生母德妃行朝拜大礼,但被德妃直接拒绝,还说了一些冷嘲热讽的话,拆雍正的台。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此外,雍正皇帝欲尊称生母德妃为“仁寿太后”,但德妃不愿接受这个封号。直到她去世后,雍正皇帝才将这个封号,强加于生母德妃身上。
德妃和雍正是亲生母子关系,那么德妃为何不愿接受雍正的朝拜,还有“仁寿太后”的封号呢?
首先,德妃最宠爱的是其小儿子爱新觉罗·胤禵。
倒不是德妃对儿子们有什么偏爱,主要还是康熙十七年,德妃生下雍正之后,那时的她连嫔妃都不是,而且出身低微,是没有资格抚养皇子的。
清代初期,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于是康熙皇帝将刚满月不久的雍正,交给了佟佳皇后抚养。
用胤禛后来自己的话讲是:“生恩不及养恩大”。
而且清代对于皇子,基本都是当继承人来培养,十分严格。被抱走的雍正也无暇去探望生母。长大后更是忙着“韬光隐晦”,基本上就与德妃断了来往。
顺治规定,皇子6岁开始读书,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早晨5点至下午3点),皇帝选定良辰吉日为皇子开学。上书房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皇上的生日)、自寿(自己的生日)这几天放假。
而德妃生皇十四子胤禵时,已经位居妃位,身份岂同当日而语?胤禵又是小儿子,德妃也时常能看到他,感情自然要深一些。
其次,雍正继承康熙的皇位之后,将远在北方的爱新觉罗·胤禵突然召回京师,胤禵随即便遭到亲哥哥雍正帝的软禁。
即便史书没有相关记载,德妃到底有没有去找雍正为小儿子胤禵求情?
但细细想来,雍正将德妃心中的宝贝疙瘩胤禵软禁起来,肯定会让这位老妇人伤心欲绝。
于是乎雍正登基,德妃还曾经当着大家伙的面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
这句话其实也表明了德妃对于雍正即位的不满,她希望即位的是十四子胤禵。
雍正帝登位大典的前一天,作为生母的德妃,又一次让雍正难堪。清代皇帝登位大典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步骤,在涉及皇太后的步骤时,德妃给拒绝了。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概免行礼!”
这句话,对于刚即位的雍正来说,就是在拆台,可这拆台的人却又是自己的生母。雍正拿她毫无办法,最后只得亲自过去劝说,此事才得到妥善解决。
并且,德妃还多次提出要殉葬康熙。
“皇父驾崩之时,母后哀痛欲绝,决心随皇父殉葬,不饮不食。朕叩头痛哭,上奏母后说:‘皇考以大事托付给我,今母亲执意以死相殉,那儿臣更有何依赖?将何以对天下臣民?那我也只好以身相从了。‘经再三哀求,母后才放弃寻死的念头,勉强进食。”
德妃在那个时候,不仅十分不满雍正即位,而且也不愿意当这个皇太后,承认雍正的正统地位。最后还是雍正以死相逼,这事儿才算了了。
最后,女真族起源于关外,他们和蒙古族有着同样“幼子守灶”的继承制度。
所谓幼子守灶,便是其他儿子先分家立户,由最小的儿子赡养父母直至送终。那么小儿子便能继承父母剩余的财产,还有其社会地位。
蒙古族和后金都遵循了这样的继承习惯。比如成吉思汗去世之前,曾经提议过让幼子拖雷继承大汗之位。
因为种种桎梏,才让窝阔台成为新一任领导人。德妃也保持了幼子守灶的习俗,认为是雍正通过不正常手段,将胤禵的皇位夺了过去。
可能提起这儿有朋友会质疑了:女真族入关之后,顺治、康熙其实都已经彻底汉化,幼子守灶制度也被摒弃不用。
然而大家想想,德妃可不是皇帝,她也没那么高的觉悟。就连康熙为了让八旗汉化,还说出了:“理学不过正心诚意、日用伦常之事,原无奇特”这类的话。
难道我们还能指望德妃承袭汉制?
此外,德妃还保留以身殉葬的守旧观念,足以证明此人有多么迂腐,不通情理。
所以从德妃的角度来看,胤禵继承皇位非常适合后金传统。说得更难听点,德妃还没有完全汉化,她才不管中原那一套长子继承大位的世俗观点。
总的来说,雍正虽然是德妃的亲生骨肉,但二人并无感情基础,存在的只是一种名分。
在德妃心里,只有十四子胤禵,才是自己的骨肉。九子夺嫡过程中,也免不了小儿子胤禵给母亲吹耳边风。再加上雍正即位后,胤禵被软禁,德妃心里当然有气。
因此雍正即位,德妃也不满意,就更不愿意当这个皇太后了。
那雍正心里自然也有气,不管是出于泄愤,还是其他目的。总之德妃死后,雍正对胤禵的打击越来越严酷。直接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贝子,遭到囚禁,直到乾隆继位,才被放出。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朝起居注》
在清宫剧与历史读物中,"胤祕"这一名字常引发读者对读音的困惑。作为康熙帝第二十四子,胤祕的姓名承载着清代皇室命名传统与汉字文...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祕 2025-07-30 諴亲王:康熙幼子,清朝宗室中的特殊存在在清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諴亲王作为康熙帝的幼子,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在皇室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諴亲王本名爱新觉罗·胤祕,后因避讳雍正帝名讳,改名允祕,...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29 汤斌:清廉理学名臣与太子老师的双重人生在清朝康熙朝的政坛与学界,汤斌(1627—1687)以“清廉如水、理学大家”的形象载入史册。他不仅是康熙帝亲自选定的太子首席讲师,更以刚直敢谏的品格和“豆腐汤”...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29 孙嘉诚与邬思道:一场被误读的权力博弈与历史虚构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孙嘉诚与邬思道的命运交织,曾引发观众对“孙嘉诚是否杀害邬思道”的激烈讨论。然而,无论是从历史原型、剧情逻辑还是权力斗争的本质来看,这一指...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24 十三爷为何在宗人府关了十年:康熙的深谋远虑与权力棋局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风云中,十三阿哥胤祥的命运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这位以侠义著称的皇子,因性格耿直、行事磊落,却在宗人府被圈禁长达十年之久。这一看似反常...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祥 2025-07-23 周培公真实存在吗?历史档案与民间记忆的双重印证在清代历史的长河中,周培公这个名字常因影视剧《康熙王朝》的演绎而引发争议。剧中,他以“康熙第一谋臣”的形象深入人心,却因汉人身份被贬谪盛京,最终郁郁而终。然而,...
康熙的儿子们 周培公 2025-07-23 清朝奏折制度:皇权专制的精密齿轮与信息中枢在清朝276年的统治中,奏折制度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齿轮系统,将中央集权推向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这项始于康熙中期的文书制度,经雍正、乾隆两朝完善,最终形成覆盖全国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21 固伦温宪公主与雍正:血浓于水的皇室兄妹情在清朝康熙帝的众多子女中,固伦温宪公主与雍正帝胤禛的兄妹情谊尤为特殊。作为康熙帝第九女、序齿为五公主,温宪公主不仅是雍正帝的同母胞妹,更因成长经历与命运轨迹,与...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18 婉贵太妃有孩子吗?深宫长寿者的命运密码在乾隆帝的后宫中,婉贵太妃陈氏(1717—1807)以92岁高龄成为清史中最长寿的妃嫔。这位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的传奇女性,虽无子女却稳坐后宫高位,其...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16 为何只有清朝采用秘储制度:历史困境与制度创新的双重驱动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皇位继承制度呈现出独特性——秘密立储。这一制度自雍正帝创立后,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沿用,最终因咸丰后皇室子嗣稀少而逐渐废止。...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