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备托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在托孤的时候,刘备为什么要托孤给诸葛亮和李严,刘备为什么无视赵云?刘备是怎么想的?
一、刘备托孤诸葛亮
其实,对于帝王来言,托孤不是啥好事。
曹操临死前就没托孤,反而对自己那些妻妾念叨:我死后,你们就生活在这,织布等,小日子不会受影响,千万别太想我。
曹操为何不托孤?曹丕已经长大,拥有了自己的势力,一票小弟围绕,足能担起大梁。而曹操也交代清了曹丕的任务:我曹操当周文王。那么曹丕的任务,自然就是推倒汉献帝,开国曹魏了。
反观刘备,他拿啥跟曹操比?大半辈子东奔西跑,刘禅自然也跟着倒霉,这就注定了刘禅的启蒙教育啥的,比不过曹丕。好容易刘备拥有西川,怀揽汉中,结果关羽把荆州丢了,瞬间,刘备又要玩命。
处于刘备这种状态,别说他言传身教,把子女教育好了,刘禅能活下来都不易。况且刘备一个夷陵兵败,还把蜀汉中生代的顶梁柱几乎全赔了进去。而蜀汉也是风雨飘摇。所以他必须要托孤。
刘备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康熙很鄙视,表示:以谲诈相尚,鄙哉!
问题是,真以为刘备交出来的是“富庶的锦绣江山”,醒醒吧!蜀汉当时就是个随时都能炸雷。就在此刻,黄元造反了,刘禅把自己的亲兵都撒出去平叛了。若黄元真得了手,刘备托孤?托个“锤子”吧。【(黄元)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在白帝城托孤),成都单虚,是以(黄)元益无所惮。】
因此康熙鄙视刘备托孤,笔者持保留看法。
很明显,刘备托孤诸葛亮,与其是托付天下,不如说是托付“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希望!
任何人都可以说刘备虚伪,是伪君子等,却都没法否认,他那股子不屈抗争的精神。正是因有这股子精神,才使得蜀汉明显有别于曹魏或东吴。被许多人称为:蜀汉是一个依靠“精神力量(理想)建立并维持的政权”。
诸葛亮不也是如此吗?五次北伐(六出祁山),最终活生生累得星落五丈原,这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强大的理想信念为支撑!
须知只要诸葛亮愿意,蜀汉投降曹魏,他依然是高官厚禄。可偏偏诸葛亮却扛起整个蜀汉,狂扁曹魏,张扬起“匡扶汉室,还于旧都”的旗帜,并留下了蒋琬、费祎、姜维等这些种子。
别认为刘禅是英主,还各种洗,刘禅根本就不是,他最多是个守成之主!是诸葛亮留下的这些种子,纷纷长成了蜀汉的苍天大树,撑起蜀汉的天空!这其实就是为啥后人普遍鄙视刘禅投降,却尊崇蜀汉的原因。
在物质和功利为主的历史长剧中,一群理想主义者冲上舞台,并站立在舞台中央。而刘备托孤诸葛亮,无疑是这幕剧的高潮部分。
二、刘备托孤李严
如果说,刘备托孤诸葛亮,是信念的传承!那么托孤李严,则是权力的让渡!
刘备得到西川后,当地益州豪强势力就成了他既要合作,又要严防的势力。就如当年刘备在徐州,陈群跟刘备混得那么铁,为何不跟着刘备闯江湖?陈群就属于当地的豪强势力代表。
理解的这点就能明白,所谓的本土豪强势力,从来都是谁来了,跟谁合作,以此谋取利益。还如,曹丕用九品中正制,承认并割让利益给门阀豪强,换取他们支持,取代汉献帝。
西川也是一个样。最初承担这种职能的是法正,他各种报仇报恩,都闹到诸葛亮那了,为何诸葛亮非但不管,反而力挺?因为法正就是在执行这种职能,你服刘备?好,咱合作,是好哥们。敢不服刘备?就找借口打击你——你当年对我冷笑,啥意思?
法正死后,变成了黄权。黄权在夷陵之战时,无可奈何投降曹魏后,就变成了李严!
所以,刘备托孤李严,明显给他划分了区域和责任,根本没有啥“理想和信念”交流。
“统内外军事,督永安”。给了李严军权,让渡利益,却是让他驻扎在永安,面对东吴,当时东吴是蜀汉最严重的危险。
等于是让李严抗住东吴,保证蜀汉安全,而诸葛亮则趁机尽快完成内部整顿等,辅佐刘禅。
所以,刘备托孤李严的画风,跟托孤诸葛亮,不可同日而语,目标人不一样,作用(职能)不同,刘备区分得非常清楚。用句不恰当的比喻就是“诸葛亮和刘禅,这是亲的,自家人,李严则是需要合作的外人”。
故而一个君可自取,一个是统内外军事,刘备精明着呢!
三、为何无视赵云?
赵云,是继关羽和张飞之后,蜀汉武将中的影响力最大的。属于元老级别,虽职位不高,但在蜀汉内部影响力很大,外部则是马超。
如今刘备即将去世,蜀汉又危危可及,为何刘备托孤却无视赵云呢?按理说这不应该。三点原因。
其一,刘备托孤诸葛亮和李严,是取了一种平衡。一内一外,一内政一军事,一蜀汉顶梁柱,一益州势力代言人。
那么此刻,刘备若再托孤赵云,这种平衡就被打破,是在雪上加霜。如何安排赵云?帮着诸葛亮?对不起,李严会怎么想!辅佐李严,抱歉,李严会高兴?大家都是托孤重臣,很明显赵云听诸葛亮的。二比一,李严还会好好干?
你让赵云督永安,防范东吴,李严回来?那不正好给李严玩串联创造机会,给诸葛亮添堵吗?
其二,赵云级别不够。当时赵云是都督江州,是蜀汉四大都督之一,其余三者是永安都督,庲降都督、汉中都督。如今李严以“统内外军事”托孤大臣的身份,坐镇永安,担当起了永安都督职责,还怎么可能再托孤一次赵云?
其三,给刘禅预留空间。许多老皇上死前,都会干一些不靠谱的事。比如严厉批评刘备托孤的康熙,就故意折腾张廷玉、马齐等重臣。只不过康熙没玩好,让张廷玉给猜出来了,非但不沮丧,反而还暗自高兴,对儿子说:等着吧,新皇上一登基,老爸的官会更大。
刘备无视赵云,何尝不是这种手段?万一刘禅到了关键时刻,一加封赵云,本来赵云就是刘禅救命恩公,这一下子赵云还不小宇宙爆发?
赵云妥妥是刘禅身边的守护神!只不过,是公开和不公开的差别!
故而,刘备托孤无视赵云,岂止精明,分明是非常高明。最锐利且致命的刀,被藏起来了,别人还感觉不到。不但让蜀汉局面得以平衡,也让给刘禅增加了保险系数!
所以,刘备不愧是“枭雄”,白帝城托孤时无视赵云,可谓是一举三得!
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公孙瓒为何未重用赵云:乱世枭雄的用人逻辑与历史局限东汉末年,公孙瓒以"白马义从"横扫北疆,成为北方最强势力之一。然而,这位以"疾恶如仇"著...
赵云 2025-09-04 张邈陈宫弃曹投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的关键转折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兖州大地风云突变。曹操麾下重臣张邈与谋士陈宫突然倒戈,联合“飞将”吕布发动叛乱,一举夺取曹操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兖州。这场变故不仅改变了曹...
曹操怎么死的 张邈 2025-09-03 童渊三大弟子武力与功业之辨:赵云、张绣、张任的巅峰对决在三国武学体系中,童渊的"百鸟朝凤枪"堪称枪法绝巅,其三位弟子张绣、张任、赵云更以不同维度诠释了"枪王&a...
赵云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荀彧与程昱:东汉末年双星并耀的谋略之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集团能在乱世中崛起,离不开荀彧与程昱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辅佐。他们以卓越的智谋和坚定的忠诚,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若要探讨“荀彧和程昱...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2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关羽“死后睁眼”:历史、文学与科学的交织解读关羽,字云长,作为东汉末年名将,以忠义勇武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然而,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文学巨著中,关羽死后头颅被送至曹操处时“...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8-27 曹仁武力考辨:从战场表现到演义评说的多维解析在曹魏阵营的武将谱系中,曹仁始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作为曹操的从祖弟,他既无典韦"单手举牙门旗"的蛮力,也未留下如许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仁 2025-08-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