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是本是罗侯寇氏之子刘备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后,暂时安居于荆州,因为当时刘备未有子嗣,于是收刘封为养子。刘封对刘备忠心耿耿且能力突出,但这样一位猛将,最后却被刘备赐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中,导致刘封被杀的直接原因,便是刘封对于关羽的见死不救,而刘封与关羽的矛盾由来已久。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中,刘备欲收刘封为义子,为此征求关羽意见,关羽则以“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为由反对,虽然最后刘备还是收了刘封,但也导致刘封由此对关羽极为忌恨。
到了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关羽被围麦城后,派廖化突围前往上庸向刘封和孟达求援,当时孟达先以敌军实力太强为由劝说刘封不要出兵,见刘封仍有犹豫,便以此事为由,离间两人关系,导致刘封最终没有出兵救援关羽。
在《三国演义》中,虽说刘封拒绝发兵救援,有孟达的离间因素在,但他因为私人恩怨拒绝发兵,导致关羽兵败被杀,显然有点说不过去。而正是由于对关羽之死负有责任,孟达最终选择了投降曹魏,并引兵攻打上庸。
后来,刘封兵败逃回成都,虽然刘封解释自己不出兵救援,是因为孟达的劝阻,但刘备还是怒斥道,“汝须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听谗贼所阻!”当即下令将刘封推出去斩了。因此,在《三国演义》中,刘封最终被杀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不过,正史之中的记载,却与《三国演义》中却有着些许不同,而正是由于这些略微的不同,使得刘封被杀,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原因。
首先是第一点不同,刘备收刘封为义子时,刘禅并未出生。当时,刘备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但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因此刘备收刘封为义子,未必便没有将其当成接班人培养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关羽不可能对此予以反对,进而导致两人关系紧张。
后来,在刘备与刘璋争夺益州时,刘封的确展现了出了自身的才能,《三国志·刘封传》对此有载,“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之后,刘封又随刘备参与了汉中之战。
其次是第二点不同,刘封与孟达的关系问题。在夺取汉中后,刘备又派宜都太守孟达率兵攻打房陵郡,攻取房陵后孟达又挥军夺取上庸郡。孟达毕竟是自刘璋转投而来,因此刘备对于孟达的做大极为警惕,《三国志·刘封传》中便有“先主阴恐达难独任”的记载。
于是,刘备派刘封自汉中顺河而下,至上庸统领孟达之军。在“上庸之战”后,刘封得以升任副军将军之职,但对于孟达却未加封赏。
当时,刘封与孟达虽然一起共事,但由于刘封对孟达有监视之责,因而两人之间的关系实在谈不上多好,之后便发生了刘封夺孟达鼓吹事件,“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要知道,“鼓吹”作为一种身份象征,蜀汉也只有孟达和诸葛亮得到过赏赐。
最后是第三点不同,关羽求援的时间不对。《三国志·刘封传》中有“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从这段记载来看,关羽乃是在发动“襄樊之战”初期,便已经向刘封、孟达请援了,然而两人并未出兵增援。
不过,由于刘封与关羽并没有矛盾,因此他的拒绝增援自然也就没了私人恩怨,应该更多出自于现实考虑。总体而言,刘封拒绝出兵,应该是出于三点考虑:一是上庸三郡刚刚归附,蜀汉于此的统治还不算稳固,不敢轻易调走军队;二是刘封对孟达有监视之责,且两人关系较差,刘封不敢擅自妄动;三是“襄樊之战”初期关羽形势占优,出兵与否影响并不算大。
此外,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刘封并未接到出兵的命令,如果私自出兵而导致上庸生变,这个责任是他不能承受的,如此一来他拒绝出兵也就不难理解了。
由于上庸未出援兵,导致关羽不得不从荆州抽调更多兵力,将防备东吴的兵力也抽调到了前线,结果导致被东吴背刺。
虽说刘封和孟达拒绝出兵能够理解,但由于关羽的兵败身死,如果真要问责,两人仍然难逃责任。在孟达看来,刘封乃是刘备的义子,且两人关系极为恶劣,如果真的要追究关羽战死的责任,岂不是自己要背黑锅?于是,孟达最终以常受刘封侵凌为由,率领部曲转投曹魏。
之后,魏文帝曹丕派夏侯尚督率徐晃、孟达等军,袭取上庸三郡,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孟达写信劝降刘封,但被刘封所拒。然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再加上上庸太守申耽与其弟申仪的背叛,最终导致三郡丢失,刘封败逃成都。
根据《三国志·刘封传》的记载,刘封在返回成都之后,“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不过由于两件事皆事出有因,且孟达转投曹魏也并非全因刘封。因此,即便是刘封丧师失地,刘备也只是对其多有责备,而并没有处死他的意思。
然而,诸葛亮这个时候却站了出来,劝说刘备将刘封处死。《三国志·刘封传》对此有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意思是说,刘封能力太强,且性格强硬,刘备去世之后,恐怕没有人能够驾驭。正是由于诸葛亮这句话,刘备这才赐死了刘封。
前文说过,刘备收刘封为义子时,一定程度上,乃是因为自己人到中年却无子,因此想要将刘封作为继承人来培养。如果作为继承人,刘封的能力自然是越强越好,然而随着刘禅的出生,刘封的处境可就有些微妙了,刘封如果能力太强且性格强硬,反而会对储君刘禅造成威胁。
要知道,此时的刘备已经59岁,这在古代已经算是高龄了,而当时的储君刘禅却仅仅13岁,如果刘备突然去世,谁敢保证刘封会不会因为觊觎权力而导致蜀汉内部生乱。对于一个政权的统治者而言,刘备不敢冒这个险。
因此,正史之中的刘封,死的实际上是有点冤的,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在赐死刘封之后,刘备才会“为之流涕”。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权谋算计与诸葛亮的生死困局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病榻前,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出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世将其视为君臣相知的典范。然而,当掀开史书温情脉脉的面...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9 吕布辕门射戟:一场智勇交织的权力博弈公元196年的深秋,徐州小沛城外,一场看似荒诞的赌局改写了三国初期的军事格局。吕布以一箭射中辕门戟支,迫使袁术大将纪灵退兵,解除了刘备的灭顶之灾。这场被《三国志...
吕布 刘备 2025-09-28 刘琰:从蜀汉元老到“桃色事件”牺牲品的陨落之路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中,刘琰曾是一位地位显赫却最终因荒唐行为断送前程的元老重臣。他的人生轨迹从刘备的亲密随从到诸葛亮北伐时期的冗员,最终因一场涉及皇权的“桃色事...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