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亥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出生于乌拉部都城,是乌拉部主满泰之女,布占泰的侄女。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叶赫部、乌拉部等九部联合进攻建州,结果被努尔哈赤打得大败,九部皆元气大伤。布占泰被俘,三年后才被释放。
1596年,满泰在一次意外事件中被杀,年仅7岁的阿巴亥失去了父亲,被新部主、她的叔父布占泰收养。1601年,努尔哈赤毫不费力地灭了哈达部,为保住乌拉部不受建州女真所灭,在布占泰的同父异母妹妹滹奈先前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同母弟弟舒尔哈齐之后,年仅12岁的阿巴亥由布占泰做主,嫁给了比自己大31岁、当时已有七位妾妃的努尔哈赤,布占泰亲自把她送到建州女真的赫图阿拉城。

据说幼小的阿巴亥不仅丰姿貌美,而且颇有机变,所以对于当时四十几岁的努尔哈赤来说,阿巴亥至少是可令人喜爱的。两年后,13岁的阿巴亥就被努尔哈赤册为大福晋。作为一个既无资历又无子女的少女来说,这份殊荣除了努尔哈赤对于和乌拉部关系的考量,更多的还是由于对她的宠信。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七月十五日,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下了第十二子阿济格,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月二十五日,阿巴亥生下了第十四子多尔衮,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二十四日,阿巴亥又生下了第十五子多铎。在这个阶段,布占泰终于为了叶赫老女和努尔哈赤作反了脸,拿箭射了自己正怀着孕的媳妇(额恩哲),于是努尔哈赤灭了乌拉部,但阿巴亥饶机变不是虚名,她的机敏让她稳坐大福晋的宝座,她所生的三个儿子,因嫡出因素,努尔哈赤将八旗军队中的三旗交给他们分别掌管。
后金有收继婚习俗,故努尔哈赤考虑在身后由大贝勒即二子代善继娶阿巴亥的打算。代善也知道父亲的这一想法,而阿巴亥也希望在努尔哈赤故去后在后金政权中寻找靠山。而后,随着努尔哈赤小福晋塔因查的告发,在天命五年引发大妃事件:
努尔哈赤认为家丑外扬也有失体统,并未予追究。阿巴亥与代善相好,无非是想依靠大阿哥在家族中的政治地位,给三个小儿子铺开以后的生路。与此同时,她也留有一先告发说大福晋送食物给代善和四贝勒皇太极吃,皇太极心机深沉,他接受而未食但代善接受而食之;小福晋塔因查又告发说大福晋经常深夜出宫到代善家去;还告发说举行聚会时,大福晋精心打扮和代善眉来眼去。
努尔哈赤派人调查属实,但由于家丑不可外扬,即以私藏金银的罪名而将阿巴亥“离弃”。后世有人认为,塔因查告发是受到皇太极的指使,以达到排挤代善,打击乌喇那拉氏的目的。总之,阿巴亥带着儿子过了一年多被休弃的日子,住在小木屋里自己煮饭吃。
关于私藏金银,她为了给亲生儿女奠定经济基础,暗下把家中的银两、绸缎、首饰及古玩等物,分别藏匿在大儿子阿济格和乌拉城娘家家中。努尔哈赤先是派大臣额尔德尼等四人抄了阿济格的家,后又到乌拉城抄了娘家,索回了全部私藏财物。为了惩罚,努尔哈赤给阿巴亥制定了约法三章:一是不准她再与任何人来往,二是不准她听信谗言,三是与她隔房。
阿巴亥失宠,告发有功的庶妃塔因查和阿济根的地位迅速上升。然而,阿巴亥毕竟是阿巴亥,史书记载她“嫉妒、有机变”并非空穴来风,努尔哈赤占领辽阳之后,立即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召回离异了一年的阿巴亥,将其重新立为大福晋。由此可见,努尔哈赤仍旧对她有留念,他需要她为自己的事业助阵。
阿巴亥复位后,历史上关于众福晋活动的笔墨也开始出现。努尔哈赤的女人们逐渐从闺阁走上政殿,从京城走向野外,她们不再是帝王的附庸,开始有组织地从事一些政务,比如出席东京城的奠基典礼,奔赴广宁前线慰问,随大汗为垦地开边出行等,这一切与众妃之首阿巴亥的作用息息相关。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13万大军攻打由明朝重将袁崇焕镇守的宁远城(今辽宁省兴城市),因身受重伤,大败而归。伤势稍好后,又亲率大军出征蒙古,半个月后胜利回师,不久因病势加重住在清河温泉处疗养。努尔哈赤自知大限已到,命人去请大福晋阿巴亥乘船由太子河顺流而下,到浑河见面。几天后,努尔哈赤因毒疮突然发作,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但接下来缤纷缭绕、瞬息万变的时局,就不是阿巴亥这样一位势单力薄的女人可以左右的了。努尔哈赤尸骨未寒,年仅35岁的皇太极就抓住时机,乘乱率几位大贝勒闯入阿巴亥的后宫,传达所谓的“帝遗言”,强迫阿巴亥从先帝之命而殉葬。皇太极再清楚不过,治死阿巴亥,既可以牵制代善,又可以控制她的三个儿子。阿巴亥坚决不从,但又如何能够抵挡住膨胀到极限的图谋继位的野心。
阿巴亥当时37岁,正值盛年,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22岁已经成年、多尔衮只有15岁、多铎13岁。出于对尘世的留恋和对爱子的牵挂,阿巴亥百般支吾,希望事情能有转机。但诸王寸步不让,阿巴亥在被逼无奈、山穷水尽的情况下,自缢殉死。《太祖武皇帝实录》较为详细地记述了阿巴亥被逼殉死的情景: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哀谓诸王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等若无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二日辰时,阿巴亥自尽而死。皇太极即皇帝位以后,于崇德元年(1636年)追谥其生母孟古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并将神牌供放于太庙内。孟古是努尔哈赤的大妃,是皇帝的生母,皇太极这样做,无可厚非。但阿巴亥同样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与孟古哲哲地位相同,却没有被追谥为皇后,也没有设神牌,显然是被有意贬低。
1650年8月,重权在身的多尔衮为生母阿巴亥追封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之号,一并将牌位放置在太庙之中,算是为冤死的母亲昭雪。然而,仅仅四个月过后,多尔衮因病逝去,顺治皇帝废阿巴亥封号,其神牌也从太庙撤出,从此修史者不再提及有关阿巴亥。
清朝初期,宗室与功臣的封爵现象远少于后世想象。从努尔哈赤起兵至顺治年间,获得“王”“郡王”“贝勒”等高等爵位者屈指可数,多数宗室仅以“宗室”身份存在,功臣封爵更...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3 兄弟阋墙与权力更迭:代善与多尔衮的宗室权力博弈在清初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爱新觉罗·代善与爱新觉罗·多尔衮作为努尔哈赤家族的核心成员,其关系贯穿了后金至清朝政权交接的关键节点。从血缘纽带到权力角逐,从战场协...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9-24 努尔哈赤的情感谜题:阿巴亥——权力漩涡中的挚爱悲歌在清朝开国君主努尔哈赤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其情感世界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尽管史书记载他共有十六位妻妾,但关于“最爱之人”的争议从未停歇。从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到权力斗...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阿巴亥 2025-09-18 尼堪外兰之女与李如柏的复杂纠葛:历史与戏剧的交织在明清交替的动荡岁月中,尼堪外兰、李如柏与努尔哈赤三方的恩怨纠葛,不仅深刻影响了辽东的政治格局,更衍生出一段充满争议的情感传奇——尼堪外兰的女儿是否曾成为李如柏...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尼堪外兰 2025-09-15 八旗:清朝统治的基石与枷锁八旗制度,作为清朝最核心的社会组织形式,既是满族从部落走向帝国的军事利器,也是最终拖垮王朝的沉重枷锁。这项起源于白山黑水间的制度,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完...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28 萨尔浒之战:明军若想取胜需破解的四大困局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是明清战争史上决定国运的转折点。明军集结20万精锐(含朝鲜联军)分四路进攻后金,却在5天内被努尔哈赤以6万八旗军全歼三路,阵亡将领300...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2025-08-28 八旗每一旗有多少兵马?深度解析清代八旗兵力配置清代八旗制度作为满族统治的核心军事与社会组织,其兵力配置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存亡。从努尔哈赤初创四旗到皇太极扩展为二十四旗,八旗的兵力规模与组织结构始终处于动态...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07 爱新觉罗·多铎:清初开国名将的功过人生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朝初年宗室名将,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他...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7-30 多铎与豪格:清初权力漩涡中的双雄对决在清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多铎与豪格作为努尔哈赤家族的核心成员,分别以军事天才与政治强人的形象留下深刻印记。若以“谁更厉害”为评判标准,需从军事才能、政治博弈...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铎 2025-07-29 科尔沁最后的公主:寿安固伦公主与清蒙联姻的落幕在清朝与蒙古长达三百年的联姻史中,科尔沁部始终占据核心地位。从太祖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溥仪,科尔沁部共迎娶12位清室公主,同时输送58位公主远嫁草原,缔造了“一门...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寿安固伦公主 2025-07-2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