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周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周瑜到底什么样,其实非但不心胸狭隘,反而堪称器量广大?
在《三国演义》中,由于矛盾关系的原因,除了正派蜀汉和反派曹魏之外,东吴几乎完全沦为了配角,而周瑜便是受害者之一。由于《三国演义》影响实在太大,导致周瑜在大部分人印象中,彻底变成了一个小肚鸡肠、心胸狭隘之人。那么,历史上的周瑜到底是什么样,真的那么小肚鸡肠吗?
周瑜生平简介,东吴定鼎之臣
周瑜生于熹平四年(175年),出身庐江周氏,其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曾任太尉之侄,其父周异则曾任洛阳令。《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有载,“瑜长壮有姿貌”,因兴趣相投,自幼便与随父迁居庐江舒县的孙策交好,出身优渥的他,不仅将家里的部分住宅让给了孙策,还经常资助其钱财。
兴平二年(195年),周瑜前去探望身为丹阳太守的叔父周尚,而脱离袁术的孙策恰好率军到达历阳,得知周瑜在丹阳后便写信给他,周瑜遂带着军队粮草支援周瑜,并跟随孙策攻克横江、当利,后又渡江击败笮融、薛礼,逼走刘繇,后孙策独自率军攻打吴郡、会稽等地,周瑜则率部返回丹阳。
不久后,袁术派堂弟袁胤出任丹阳太守,周瑜便与周尚来到寿春,袁术想要招揽周瑜,但周瑜认为袁术不是明主,因此只请求担任居巢县长,时刻准备返回江东。在任期间,周瑜还结识了鲁肃,后与鲁肃一同回到吴郡投奔孙策。
孙策对于周瑜的到来极为高兴,当即授其为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当时,由于周家在庐江一带声名卓著,因此孙策命周瑜出守牛渚,后又兼任春谷长。
建安四年(199年),周瑜被孙策升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随其一同进攻荆州,同年十二月攻破宛城,于此获得大乔、小乔,二人分别娶之。之后,在攻破寻阳、平定豫章、庐陵之后,周瑜奉命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承袭其位,率军返回奔丧的周瑜被任命为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同主持军政大事。自此之后,周瑜尽心辅佐孙权,不仅劝说孙权拒绝向曹操送质子,而且拒绝了曹操的招揽,还建议孙权应该多笼络人才,并向其推荐了鲁肃。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兵讨伐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周瑜率军反击,俘虏了邓龙。黄祖部将甘宁来降,周瑜认为甘宁是个人才,于是向孙权予以推荐。两年后,周瑜担任前部大督率军讨伐黄祖,攻陷夏口,杀死黄祖。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曹操率军南下,荆州刘琮投降,并写信给孙权要求东吴投降,在东吴朝堂争执不下之际,正是周瑜为孙权全面分析了局势,坚定了孙权抵抗之心。之后,孙权任命周瑜为主帅,程普为副,率兵迎战曹操。
“赤壁之战”中,面对曹操水陆大军,周瑜先是率东吴水军击败曹操水军,迫使曹操将军队集中于北岸乌林一侧,之后又采纳黄盖的火攻之计,大败曹军。曹操在瘟疫与兵败的双重打击下,最终被迫放弃南下攻打东吴的计划。
之后,周瑜又和程普率军,与曹操麾下大将曹仁围绕南郡展开争夺。此战中,亲自骑马督战的周瑜,被飞箭射中右肋,即便如此在曹仁挥军来攻时,周瑜仍然带伤起身,巡视各营,激励将士奋勇杀敌。双方激战一年,曹仁最终弃城而走,周瑜被任命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
赤壁之战后,周瑜先是提议软禁刘备,但孙权认为曹操仍是威胁,且刘备难以控制,认为还是应该联刘抗曹,因而并未采纳。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提出“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的战略,被孙权所采纳。然而,还不等这个战略实施,周瑜便在返回驻地的途中,于巴丘身染重疾,不幸病逝,年仅三十六岁。
周瑜并不心胸狭隘,反而堪称器量广大
由于《三国演义》影响太大,导致很多人对于周瑜的印象仅停留在“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故事层面,从而认为周瑜虽然颇有才能,但却气量狭小。实际上,历史上的周瑜不仅不心胸狭隘,反而堪称器量广大。
出自庐江周氏的周瑜,不仅出身较高,而且算的上是年少成名,二十四岁时便已经名满江东,《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便说“吴中皆呼为周郎”。周瑜从年少时起便位居高位,如果他真的气量狭小,又岂能服众,怎会取得如此成就。
《江表传》有载“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从这段记载来看,孙坚时期的老将程普,仗着自己年长资历老,对于年纪轻轻就位居高位的周瑜极为不服,多次对周瑜出言不逊,而周瑜却始终没有予以计较,后来成功折服了程普,这岂是气量狭小之人的表现?
历史上,无论是上级、僚属,甚至是敌人,对于周瑜的评价其实都很高,例如孙策称其“吾得卿,谐也”,孙权则说“周公瑾雄烈,胆略兼人”,刘备称其为“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蒋干则说“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诸葛瑾、步骘亦言“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王朗称其“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
与此同时,周瑜堪称多才,除了政治军事才能外,他还极为精通音律,当时便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可以说,在当时的江东地区,周瑜可以说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几乎征服了所有人,这样的人又岂会气量狭小?
作为东吴大将,周瑜的历史形象其实与《三国演义》截然不同,在正史中周瑜的评价极高,即便是在三国之后,历朝历代对于周瑜的评价也多为正面,甚至被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而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为了抬高诸葛亮,才对周瑜的形象加以改造,一方面给周瑜加戏,例如将孙策擒太史慈之功给了周瑜,将孙静击破王司徒之功也给了周瑜等,同时又以说周瑜嫉妒诸葛亮才能,最终被诸葛亮气死,导致周瑜沦为了神化诸葛亮的“工具人”。
三国时期的小乔,作为周瑜之妻,以“国色天香”闻名于世,其墓葬位置却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演变为横跨皖湘两地的文化谜题。安徽庐江、南陵与湖南岳阳三处“小乔墓”,既是...
周瑜 2025-09-16 红颜未老恩先断:大乔的命运与三国乱世的女性悲歌东汉末年,庐江皖城的晨雾中,两位国色天香的少女推开雕花木窗,她们的命运即将随孙策、周瑜的马蹄声改写。大乔,这位江东传奇女子,在史书与传说的夹缝中,留下了一段充满...
孙策 周瑜 2025-09-05 历史草船借箭的真实主角:从演义到史实的探寻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广为流传,诸葛亮凭借其超凡的智慧和胆识,在三天内“借”得十万支箭,令周瑜惊叹不已,也让无数读者为之倾倒。然而,当...
诸葛亮 周瑜 2025-07-30 三气周瑜:文学虚构与历史真相的碰撞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三国演义》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鲜活立体的人物塑造,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其中“三气周瑜”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将诸葛亮与周瑜的智谋对决推向高...
诸葛亮 周瑜 2025-07-15 周瑜:三国东吴的军事脊梁与战略先驱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烽烟四起。在这片英雄辈出的土地上,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成为东吴政权的核心支柱。他不仅是赤壁之战的指挥者,更是孙吴政权从地方割据...
周瑜 2025-07-14 小乔之死:历史迷雾中的多重可能在三国历史与文学交织的宏大叙事中,小乔作为周瑜之妻,以其倾国之貌与贤淑之名,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形象。然而,关于她的死亡真相,史书却未留下明确记载,反而在民间传说...
周瑜 2025-07-10 周瑜:东吴柱石与三国格局的奠基者在东汉末年的乱世烽烟中,周瑜如同一颗璀璨的将星,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远的政治谋略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是东吴政权...
周瑜 2025-07-01 周瑜打黄盖:赤壁烽火中的苦肉计与忠诚史诗赤壁之战前夕,东吴军营中上演了惊人一幕:老将黄盖因“违抗军令”被周瑜当众杖责,皮开肉绽。这记军棍,实则是周瑜与黄盖联手导演的苦肉计,为火烧曹军连环船埋下关键伏笔...
周瑜 2025-06-23 周瑜为什么叫周郎:三国风华中的“郎”称文化解码周瑜,字公瑾,这位东汉末年名震江东的“美周郎”,其名号中的“郎”字承载着三国时期特殊的社会文化密码。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中,“郎”绝非普通称谓,而是对青年才俊的至高...
周瑜 2025-06-11 三国人物张温籍贯考辨:吴郡吴县的历史印记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张温作为东吴的重要人物,其生平事迹虽未如诸葛亮、周瑜等名将般广为人知,却也因独特的政治经历与文化贡献而值得探究。关于张温的籍贯问题,通过梳理...
诸葛亮 周瑜 2025-05-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