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机美国总统杜鲁门遍下达了一项命令,要求驻扎在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向韩国提供援助。27日,美国第七舰队狂妄的驶入中国海域,彻底将中国人民所激怒。同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TW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于北京,并于13日抽调25.5万人远赴边疆组成东北边防军。10月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枉顾周恩来总理的警告,指挥美军越过北纬38°线,同月19日公然宣称,“在历史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当晚,彭德怀率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远征朝鲜战场,揭开了长达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在战火纷飞时代的洪流下,有着许多虽然琐碎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小事情,电影《金刚川》讲述的,就是其中一段修桥的故事。

故事的时间节点定位于1953年7月12日,抗美援朝至关重要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之前。
为了给前线增添补给的人员和物资,士兵们要横渡金刚川抵达金城。
影片一开始,步兵小胡看着飞来飞去的美军战机,嘟嘟囔囔地说了一句,“我也希望能有飞机护着我们。”
彼时话语间流露出的,是一丝不为人觉的艳羡。
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战略物资的匮乏是无法避免的现实,影片中与美国的轰炸机对峙的,是高射炮,而这唯有的两台M1939式高射炮,是来自于苏联的支援。
张译饰演的陕西士兵张飞排长,与吴京饰演的北京士兵关磊班长,就是两个高射炮的操作手。
金刚川上的木桥被美军轰炸了一次又一次,工兵不停地在修桥,而高射炮炮兵的作用就是打掉美军的飞机,保障全员安稳过桥。

远远地,他们望着来回巡逻的美方战机,忽而隐藏忽而冲到面前,调好位置的时候,却是一句无奈的“超出射距。”
“轰炸机飞得高打不着,侦察机飞得快打不着。”这是片中炮兵的感叹,也是历史真实的还原。
彼时的美国,拥有的是B26轰炸机以及更大一些的B29轰炸机和F-4U战斗机,他们不停地轰炸着木桥,无数志愿军命丧火海。
我们的炮兵们急切想要将这些傲然凌空的家伙们打下来,却还要每天数着那些越来越少的炮弹,掂量着怎样用才能达到最大效果。
“班长,那是我们的喀秋莎吧。”看着一连串的火光帮着自己,小胡话语中都是骄傲。这座来自苏联的拥有8条发射滑轨、一次射击16发火箭弹的火箭炮,是中国志愿军最大的底气与自豪。
从影片中流露出的这些细节,不难看出那个时代的一份屈辱感,我们羡慕别人的飞机大炮,拼尽全力想将它们击落,却总是不能得偿所愿。
反观如今我们人人引以为傲的“东风快递”,再对照那个时代的落后,一股悲壮之感油然而生。

在《金刚川》中,一共有三个拍摄视角,其中一个是从美军的角度出发。
眼中带着蔑视的美国大兵,一边喝着酒一边驾驶战斗机,愚弄般地一次又一次在木桥上投下炸弹。
但是看着这座不断重建的木桥,他带着一股天然的傲慢,迸发出心中的怒吼,“想要守住桥,就要付出代价!”
与他同样驾驶轰炸机的同僚不断发来讯号,诉说着自己有多想结束战争回家,不想再继续无意义的挣扎。
而底下那座被损毁一次又一次的木桥,依旧还在重建。
多年之后的现在,曾参加过这场战争的美军在电影中露出怯懦,“在那之后,我们都不敢坐飞机了,可谁又知道,曾经我们都是空军的飞行员呢?”
但我们的老志愿军们,却徜徉在满足之中,“为老百姓的好日子,值了!”

在这场战役之中,美军仗着自己有用不尽的炸弹、先进的军舰战斗机,狂妄地想染指我国领土。
然而现实却是在短暂的美国历史上,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成了第一个没有在战胜国条约签字的将军。
回归电影之中,驾驶轰炸机的美国大兵,一边惊讶于木桥的重建速度,一边丢下炸弹,“桥在,就是我们的地狱!”
眼看着桥梁又一次被炸毁,心仪的话务员牺牲,自己亲密战友老高倒下,四川来的步兵刘浩举着枪指向天空绝望地射击,希望能将那架飞机打穿,然而这种以卵击石的举措,只能衍生出“蚂蚁撼大树”般的无力感。
尽管是肉身之躯,尽管前方是瞬间炸裂的炮弹,刘浩依旧心无畏惧,因为在这片战场上,没有一个志愿军想过能活着回去,冲锋陷阵从来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他们放在心头的目标。
老高倒下的刹那,说了一句直击灵魂的话,“别管我,去修桥。”
修好这座桥,渡过这条江,抵达主战场赢得胜利,才能给人民带来祥和与美好的未来。

联合国军第一任总司令麦克阿瑟,在抵达朝鲜边境的时候曾扬言,“不能期望联合国军在鸭绿江边停止不前!”
而这个骄傲自大的美国将领,在中印交火之后,却说出这样一句话,“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让他品尝到这其中苦涩道理的,正是抗美援朝这场战争。
《金刚川》中有一个眼睛被炮弹灼伤的老兵,回顾自己在这场战争之中的经历,满是幸福地感叹,“眼睛灼伤了,这一仗打赢了,带来的就是老百姓的安宁!”
中国志愿军,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死。
炮兵排长张飞所在的一号炮位,为了保护我军过桥已然暴露,他的师父、班长关磊强烈要求跟他换位置,理由是他打的太“窝囊”。
轰炸机来袭之时,关磊打空了炮弹,举起手枪挺身而出射向了空中的飞机,与此同时停滞不前的,还有他那年轻的生命。

隐藏炮位的张飞亲手埋葬了自己的战友,在坟前给他插上一支香烟,随即替代了关磊的位置,用火点亮周遭成为敌军目标,掩护大军过桥。
轰鸣四起、炮火纷飞,周遭不知是谁的一个个尸身,挣扎着爬起来的张飞割断自己的腿,拄着拐爬上了高射炮操作台,对着美军轰炸机,发射出最后一枚炮弹。
火光燃起,坐在高射炮上的他唱了一句老关最爱的“长坂坡上救赵云”,暗自叨念,“老关,咱们打中了”,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此时的金刚川内,为了让大部队赶在既定时间内过桥,战士们搭起了一座“人桥”,头顶木板脚踏江河,炸弹落于身旁视若无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坚持。
坚持让所有人都过了桥,坚持让部队奔赴前方战场,坚持让胜利属于祖国,坚持让人民过上安稳的日子。
抗美援朝的胜利,并不仅仅属于国家,更属于290万中国志愿军,是他们用血肉,筑起了我们新的长城。

“他们似乎不怕死。”美国的朝鲜战争老兵比尔·尼莫,这样评价中国志愿军。
在美国高精尖武器的压迫之下,中国的士兵迎着漫天炮火前行,一个人倒下了,又有一个人扑上去,他们心中揣着的,是祖国与人民。
“你们不是神,却创造了神迹。”这是影片中美国士兵的一句感叹,也是历史真实存在的真相。
不管是多强劲的对手,不管是多高级的装备,都不能吓到中国的志愿军,哪怕用血肉堵着枪口,也要迎难而上。
21岁的黄继光,在抗美援朝上甘岭一役中,用身体挡住了敌方的地堡枪眼,为后续部队的前行献出了生命。

《金刚川》中的关磊、张飞、刘浩、老高等小人物的演绎,恰似一个又一个如黄继光平凡的战士,为战争的胜利魂断异国、埋骨他乡。
2014年3月27日,437位志愿军的遗骨回到了家乡,此后的六年之中,我国共迎回了716位抗美援朝战役中的英魂。
然而在这场战争之中,中国志愿军是死亡人数,是18万人。
愿英灵于天上安息,也愿他们守望中华大地,知人民安康、祖国昌盛。
公元前701年,郑庄公的离世为郑国埋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权力动荡伏笔。作为郑庄公的庶子,郑厉公(姬突)的命运因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而彻底改变,其流亡与复辟的历程,不...
郑国 2025-11-07 韩信临刑前:弃楚投汉,悔与不悔的千年之问公元前196年,长安未央宫钟室,一代兵仙韩信被吕后以"谋反"罪名处死。临刑前那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
韩信 2025-11-05 傅友德:大明开国的无双猛将与悲剧宿命傅友德(1327年—1394年),这位生于元末乱世、崛起于朱明王朝的宿州猛将,以七战七捷的北征传奇、平定巴蜀的果敢决绝、经略云贵的文治武功,成为明朝开国功臣中不...
朱明 傅友德 2025-11-03 萧何的两面:从“月下追贤”到“助吕诛将”的权力困局公元前206年,汉中军营外,萧何策马狂奔,衣襟沾满尘土。他追回的不仅是韩信,更是一个帝国的未来。但二十年后,这位“汉初三杰”之首却亲手设计,将韩信诱入长乐宫钟室...
韩信 萧何 2025-10-23 权谋漩涡中的生死棋局:萧何与韩信的命运共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张力的典故之一,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的生死系于丞相萧何一人。然而,若将韩信之死简单归咎于萧何的“背叛”,则忽略了这场悲...
韩信 萧何 2025-10-23 兵仙余韵与权力漩涡:陈豨与韩信的师徒羁绊及其悲剧终章在楚汉相争的烽火中,韩信以“背水一战”“潍水淹龙且”等经典战役铸就“兵仙”之名,而其军事思想的传承者陈豨,却以一场牵动汉初格局的叛乱,在历史长卷中刻下复杂印记。...
韩信 龙且 2025-10-23 权臣掣肘与外交困局:郑厉公的放逐与复仇之路春秋中期,郑国作为中原首个挑战周天子的诸侯国,在郑庄公时代曾以“小霸”之姿威震四方。然而,郑庄公去世后,其子郑厉公(名突)的命运却因权臣祭仲的专权与宋国的外交胁...
郑国 2025-10-23 彭越:游击战鼻祖的崛起与陨落——从巨野泽盗寇到梁王之死在中国军事史上,彭越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名字。这位出身渔民的草莽英雄,凭借独创的游击战术改写了楚汉战争的格局,成为与韩信、英布齐名的“汉初三大名将”。然而,他的结...
韩信 英布 2025-10-11 韩信之死:吕后主谋背后的权力博弈真相在中国军事史上,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谜题。史书将矛头指向吕后,称其与萧何合谋诱杀韩信于长乐宫钟室,但若深入剖析历史细节,会发现这场谋杀远非吕后个人意志所...
韩信 萧何 2025-10-10 井陉之战:韩信的背水奇谋与楚汉格局的转折公元前204年10月,河北井陉县东北的黄土坡谷地,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在此上演。汉军统帅韩信以3万疲弱之师,背靠绵蔓水列阵,面对赵军20万精锐的猛攻,最终通过...
韩信 2025-09-2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