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代郭子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郭子仪能够历经四朝而不倒,郭子仪是怎么做到的?郭子仪为什么还能寿终正寝?
武则天在执政时期提出“忘战必危”,兴起尚武精神,武举应运而生。郭子仪就是在那时候通过武艺和军事理论的选拔成为了一名地方军官。唐玄宗时期,郭子仪升为朔方军节度使。安史之乱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场战乱,郭子仪这个英雄不会这么快出现。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势如破竹挺近洛阳。当时有很多官员跟着变节投降,不少武将趁机向唐玄宗提要求,非得玄宗满足要求后才上战场。身为朔方军节度使的郭子仪被寄予厚望,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奔赴战场。为了国家,郭子仪勇担重任。郭子仪分析了整个战争形势,派兵直捣敌人老巢,扼住了咽喉之地。史思明回到大本营进行防守,不料节节败退,差点被活捉。唐军的气焰高涨了起来,收复失地的信心开始建立。
正面战场的失利造成潼关失守。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来到了马嵬坡,肃宗却与父亲分道扬镳在宁夏为王。当时的肃宗身边只有一些文臣,他急需郭子仪的人马前来护卫。当时的郭子仪占领了河北井陉关这战略要地,为了肃宗的安危,郭子仪牺牲个人甚至大军的胜利,派人迎接肃宗,自己也立马赶到宁夏。郭子仪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唐代能够存留。
在郭子仪打下潼关后,收复河东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郭子仪为了与郡中的原唐代官员联系,亲自潜入河东策反,后非常顺利地收复了河东,解决了侧面威胁。郭子仪为了国家,不顾个人安危。一切的一切,都说明郭子仪以国事为重。
郭子仪智退回纥兵
郭子仪智退回纥兵是怎么回事?在经历安史之乱后不久,大唐的国力还没有完全恢复,但这个时候也就是公元765年,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将自认为朝廷有负于他,于是他挑唆回纥、吐蕃一起举兵叛唐。
针对这件事情,朝廷认为派出郭子仪是最为合适的。郭子仪,大唐的名将,但此时的郭子仪已经年近古稀,而且兵力又很少,想要让回纥退兵只能智取。于是郭子仪派人夜探回纥军营,说服回纥与郭子仪联合,一同讨伐吐蕃。但当初仆固怀恩告诉回纥代宗已死、郭子仪也被害死,所以回纥人根本就不相信郭子仪还在世上,“如果真的还活着,能见一见么?”。
于是郭子仪决定要前去会一会回纥,毕竟原先回纥与大唐的关系想来交好,感情深厚,倘若可以直接动动口舌之力就可以免于战火,那就最好不过。但随同的将领都如认为这样太过危险,提出带上五百精兵一同前去。但郭子仪拒绝,称自己此次前去是以理服人,带兵前去反而不好。于是郭子仪来到回纥营前,命人报信说自己来了。
回纥兵大吃一惊,想不到郭子仪真的还在,回纥军的大帅见到郭子仪赶紧上前两步,抓着郭子仪的手。两个人一番寒暄后,郭子仪说仆固怀恩叛唐,不如一起联合共同讨伐吐蕃。之后郭子仪与回纥签订和约,回纥军也退兵,保证永不再犯大唐。
郭子仪单骑退敌
代宗曾握着郭子仪的手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郭子仪在唐代中期平定了安史之乱,没想到在晚年还要披甲上阵,为国家散发着余热。他是国家遇到危难、衰败时,能带领国家兴亡的领袖,他的一生都以国事为重。
安史之乱后,唐代中央没有力量、政治腐败,不少节度使拥兵自重。其中有个叫仆固怀恩的,就曾唆使吐蕃和回讫联合对唐代进犯。回讫和吐蕃的大军所向披靡,一直打到了长安的北面,当时的朝廷十分恐慌,鱼朝恩甚至劝代宗再次出逃。可是因为面子问题,代宗不好意思再逃跑,任命郭子仪击退叛军。,连夜逃走。郭子仪不费一兵一卒,化解了这场本是赢面不大的战乱。
当时的郭子仪年近古稀,手上没有兵马,但他得知因为仆固怀恩的暴毙,吐蕃和回讫正在闹内讧。郭子仪想着自己之前与回讫的官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想着与回讫官员见上一面,说服他们不战而合。郭子仪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儿子们的反对,他们十分担心郭子仪的处境,郭子仪却认为自己是以理服人,挑选了几百精兵就往回讫的军营去。
原来回讫受到仆固怀恩的欺骗,以为代宗和郭子仪都已经死了,这才没有遵守盟约来到了唐代。郭子仪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趁机向回讫提出联合大唐击败吐蕃的想法,遭到了回讫的回应。后郭子仪和回讫订立了和约。吐蕃听到这个消息.
郭子仪为何能够寿终正寝
郭子仪享年85岁,被称为“五福老人”。当时唐代的人均寿命是50多,要是放在现代,郭子仪的年龄可以上百。郭子仪的一生,可以说是激情岁月,他的一生中夹杂着智慧、幸运、牺牲,近乎完美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寿终正寝。
郭子仪长寿,子孙众多。要了解郭子仪在拜寿时就有八子七婿,孙子孙女加起来有好几十。搞的郭子仪在寿宴时只能对他们简单地点头微笑,因为根本就记不得孙子们的名字。如今,郭子仪的后代分布在中国各个省,血脉众多。
郭子仪十分富有,单是经历了四代皇朝,皇帝们恩赐的金银珠宝就不计其数。郭府家大业大,郭子仪的亲人和仆人合计有三千多人。郭子仪的生活其实有些穷奢极侈,但是没有人说他的不好,因为他一年的收入就有24万石,郭子仪即使奢侈,用的也是自家的钱,都是有迹可循清清白白的钱。
郭子仪一生康予。虽然郭子仪是武将出身,戎马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的战役。所幸郭子仪都没有受很重的伤,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一生。再加上郭子仪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他朋友遍天下,走到哪儿都能得到帮助,很多事情化险为夷。
郭子仪始终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临危受命,不仅造就了国家,也保全了自己。他睿智能干,很多人对他都有极高的评价,皇帝为了恩赐他把他的画像放入了凌烟阁,让凌烟阁在100多年后为郭子仪重启,这是多大的荣耀。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开创了“二圣临朝”的独特政治格局,与皇后武则天共同听政,这一决策深刻影响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表面看,这是李治因身体欠佳而被迫放权的权宜...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09 唐朝娄师德家族的兴衰沉浮:家风传承与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抉择作为唐高宗、武则天两朝名相兼名将,娄师德以"唾面自干"的雅量与"八战八捷"的军功闻名史册...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05 武则天:明君与昏君的双重镜像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武则天以唯一正统女皇帝的身份,在史册上刻下了一道独特的裂痕。她既是打破性别桎梏的先驱者,也是权力场中冷酷的博弈者;既开创了&...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05 白虎星三世轮回:罗成转世背后的隋唐英雄宿命论在隋唐演义的民间叙事中,白虎星转世的故事如同一根贯穿时空的银线,将罗成、薛仁贵、郭子仪三位名将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一传说不仅承载着古代民众对英雄轮回的浪漫想象,更...
郭子仪 2025-09-05 李治为何不保护萧淑妃:权力、性格与宫廷权谋的交织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后宫争斗的惨烈程度丝毫不逊于朝堂。其中,萧淑妃从“宠冠六宫”到被武则天制为“骨醉”的悲剧,不仅折射出宫廷斗争的残酷性,更暴露了李治作为帝王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03 武则天为何诛杀李贤: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血色悲剧公元684年,巴州城外,29岁的李贤在绝望中写下《黄台瓜辞》后悬梁自尽。这位曾三次监国、主持注解《后汉书》的太子,最终沦为母亲武则天权力之路上的牺牲品。这场母子...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贤 2025-09-02 权力漩涡中的忠臣悲歌:李昭德之死因探析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政治舞台上,李昭德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以刚直敢言、制衡酷吏著称,却最终与来俊臣等酷吏同日被斩,其结局令朝野震惊。一、政治斗争:酷吏集团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8 权谋漩涡中的败局:太平公主为何斗不过李隆基?在唐朝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中,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姑侄对决堪称经典。作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曾权倾朝野,却在与侄子李隆基的较量中彻底溃败。这场权力博弈的结局...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8-28 吉顼:在政治漩涡中陨落的智者在唐朝武周时期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吉顼曾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出众的才智与果敢的行动力,在复杂的局势中崭露头角,成为武则天身边的心腹大臣。然而,最终他...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6 来俊臣“请君入瓮”:酷吏权谋的终结与历史警示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酷吏政治盛行,其中周兴与来俊臣堪称“双璧”。他们以发明酷刑、构陷忠良闻名,却因一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权谋交锋,成为后世“自食恶果”的经典...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