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来说,赵悼襄王并不算一位昏君,虽然他做过一些糊涂事,但整体来看赵悼襄王还算不上是一位昏庸无道的君主。赵悼襄王在位九年,期间他派李牧攻打燕国,夺取两地,后几年魏国向赵国割地,看起来赵国对外依然强势,似乎是从长平之战的战败中慢慢恢复过来。但他们在秦国面前还是缺乏底气,而且赵偃错用奸人,导致他损失了两位顶级大将,赵国会被灭亡赵悼襄王肯定是要附上一定责任的。

1、赵悼襄王是昏君吗
赵悼襄王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宠信奸佞,道德败坏,另一方面却能任用贤能。即便是入秦面对秦王嬴政时,也不落下风,算是有王者风范。而历史中真正的赵偃也的确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看人的眼光可以说是忽高忽低,既任用贤能,抗击强秦,也宠信奸佞,误国误民,为赵国最后的亡国埋下了隐患。
秦国一直将赵国视为最大的劲敌,赵偃为对抗秦国,选拔了两位重要的人才,那就是李牧与庞煖(xuān)。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带兵打仗的能力非常突出,常年率领赵国的军队在北方抗击匈奴。赵国可以说是位于四战之地,周围有秦国、魏国两个大国,北方还有匈奴屡屡前来侵扰。
而李牧防守匈奴期间,稳固了赵国的边境,使得赵国在对付秦国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李牧厉害到什么程度呢?秦国灭赵国之前,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想方设法地除掉李牧。连拥有王翦、蒙恬等一众名将以及几十万虎狼之师的秦国都惧怕李牧,可见李牧的确是个人才。
赵偃任用的另外一个名将庞煖也不是一般人物,在赵武灵王改革实行胡服骑射,赵国逐渐壮大的时候,庞煖便出现了。到了赵偃在位的时候,庞煖已经年老了。虽然年老,但是庞煖带兵打仗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后来楚国的春申君经过一番操作,使得山东六国联合起来再次组成伐秦联盟,而担任联军的统帅就是庞煖,可见庞煖的实力是诸国所认可的。可惜的是,这次联盟又是一盘散沙,秦国将组织者楚国击败,这次联盟攻秦的计划便宣告失败了,秦国再次转危为安。

2、错用奸人
也正是因为李牧与庞煖在,赵偃在位期间,赵国并没有被秦国所吞灭掉。那为何还要说赵偃需为赵国亡国负责呢?这就不得不说赵偃眼光差的一面了。在《大秦赋》中,赵偃从年少开始,身边便有一个忠实的狗腿子郭开,等到赵偃登基做了赵王之后,郭开便是秦国的丞相。这对活宝可是把赵国折腾得乌烟瘴气。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赵偃的确是重用郭开为丞相,而后来赵国亡国与郭开有着脱不开的关系。郭开是个小人,也是个奸臣,他嫉贤妒能,心胸狭隘,而且爱财如命。在赵偃刚刚继承王位的时候,想要启用赵国的名将廉颇,但是郭开因为与廉颇有矛盾,所以千方百计地阻挠,最后让乐乘代替了廉颇的职位,搞得廉颇负气出走,去往了魏国。
后来赵偃想要去魏国将廉颇请过回来,郭开用重金贿赂了前去邀请廉颇的使者,使得使者从中作梗,让赵偃误会廉颇已经老了,无法在上战场打仗,所以便弃用了廉颇,使得赵国损失了一名猛将。后来名将李牧被杀,也是因为郭开的陷害。

3、国运至此
赵偃除了看错了郭开以外,还选错了老婆跟继承人。赵偃的王后赵倡后原本是一名倡女,在嫁给赵偃之前还嫁过人,在原配老公死后,便被赵偃收入了后宫。赵倡后出身低微、品行不端,曾有人劝说赵偃不要收了她。但是赵倡后生的美貌,赵偃哪里舍得,硬是将她收入了后宫为妾。
赵倡后非常受赵偃的宠爱,还为赵偃生下了儿子公子迁,所以赵偃干脆将她升为王后。赵倡后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公子迁做太子,但是赵偃已经有了长子公子嘉。按照宗法制的制度,理应由公子嘉继承王位。但是因为赵偃宠爱赵倡后,所以废长立幼,选了公子迁为太子。而公子迁就是赵国的亡国之君赵幽缪王。
赵迁也是个品行不端之人,在他继位之后继续重用郭开。可以说赵偃给赵国留下了一个昏庸之主,还留下了一个大奸大恶之臣,这样的赵国能好得了吗?秦国想要灭掉赵国,必须要除掉李牧,所以秦国便使出了反间计。而赵迁作为赵王,在郭开进谗言的情况下,怀疑李牧谋反,最终杀掉了忠心的李牧,还罢免了司马尚等能臣,选用无能之人对抗秦国。赵迁与郭开这么做完全是自毁长城,使得赵国再也没有大将能够抵御秦国,最终只能走向灭亡。
赵偃在世之时重用李牧与庞煖,算是慧眼识人,保住了赵国,但是却在挑选继承人以及挑选辅佐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了糊涂,以至于赵迁与郭开祸乱赵国,导致赵国灭亡。赵偃识人不明,虽然赵国不是在他手上灭亡的,但他却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
在战国风云激荡的舞台上,魏冉以宣太后异父弟、秦昭襄王舅舅的双重身份,成为秦国政坛最具争议的权臣。他四度出任秦相,掌军二十余年,既为秦国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又因...
秦昭襄王 宣太后 2025-11-12 礼崩乐坏下的悲剧:鲁隐公如何沦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公元前712年冬,鲁国第十四代国君鲁隐公在寪氏家中被刺客杀害,这场弑君事件不仅终结了春秋时期第一位摄政者的生命,更撕开了周礼体系下权力争夺的残酷真相。这位被孔子...
孔子 2025-11-11 白起之死:功高震主与权力博弈的悲剧终章战国末年,秦国以铁血之势横扫六合,而“人屠”白起作为秦军最高统帅,以伊阙之战斩首24万、鄢郢之战焚毁楚都、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卒的战绩,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石。然而...
白起 2025-11-07 商鞅之死:变法强秦背后的权力博弈与制度惯性公元前338年,咸阳城头飘着初冬的寒意,商鞅被车裂于市,九族尽诛。这位用二十年时间将秦国从西北边陲弱国推向战国霸主之位的改革者,最终倒在了自己亲手铸造的法治利刃...
商鞅 2025-11-07 孔融:从“让梨神童”到争议名士的双重人生四岁让梨的典故,让孔融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典范。这个被写入《三字经》的故事,塑造了孔融“谦让守礼”的完美形象。然而,当我们穿透历史滤镜,会发现这位孔子二十世孙...
孔子 2025-11-07 白起的成名之战:伊阙之战与战略转折战国时期,群雄逐鹿,将星璀璨。在秦国东进的征程中,白起以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伊阙之战,奠定了其“战神”地位。这场战役不仅成为白起军事生涯的起点,更深刻改变...
白起 2025-11-06 齐桓公只是次子,为何能荣登大统?在春秋乱世的风云变幻中,齐桓公吕小白作为齐僖公的次子,本无继承国君之位的天然优势,却最终登上大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这一传奇经历背后,有着诸多复杂且关键的因素。...
齐桓公 2025-11-05 商鞅的三步进阶法:从魏国失意者到秦国变法核心的崛起之路商鞅,这位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以“商鞅变法”将秦国从西陲弱国推上统一六国的轨道。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在魏国公叔痤府中蛰伏六年未获重用,却在入秦...
商鞅 公叔痤 2025-11-04 孟尝君的功过:从“战国四公子”到历史争议人物作为战国时期齐国宗室、齐威王之孙,孟尝君田文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位列“战国四公子”之一。然而,他的政治生涯与个人行为却充满争议:既有礼贤下士、化解危机...
孟尝君 田文 2025-11-04 英雄末路:赵国名将廉颇为何客死楚国?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以“攻城野战之大功”闻名诸侯,却在晚年背井离乡,最终在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溘然长逝。这位曾让秦军闻风丧胆的“赵之良将”,为何会流落异国?...
廉颇典故 2025-11-0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