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战国时,秦国最大的障碍就是旁边的赵国,两国屡屡交锋,但都难分高下,直到长平之战发生,秦国坑杀赵军数十万人,导致赵国元气大伤,从此再无能力与秦国抗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而这一场生死大战中,赵军的统帅赵括,也被后世形容为“纸上谈兵”而无真才实学的典型,赵括原本是大将赵奢的儿子,赵奢从一个小吏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一步步做上了大将军,更是在阏与大破秦军,声名大噪。
遗憾的是,临危受命的赵括并没有复制他老爹的传奇,却沦为了历史的笑柄,有网友提出,如果把长平之战的统帅换成战国后期的赵国名将李牧,结局会如何呢?
一、李牧的真实水平
1、不愧为一代名将
首先说一下大慧个人的看法,李牧是战国后期赵国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大将之一,还有一位就是比他资格老不少的廉颇,不过从纯军事能力的角度来看,李牧应该在廉颇之上。当时面对强大的秦军,廉颇尚且能够拒敌,如果让李牧去率领大军与秦战于长平,秦国的胜算指定是不大的。
赵国在胡服骑射之后,军事力量达到了巅峰,之后和秦国交手,不算邯郸保卫战,也有三次绝对的胜利,这其中李牧就指挥了两场,剩下一场是赵括老爹赵奢指挥的。
不过李牧的两次作战在难度上要比赵奢那一次高上不少,根本原因在于,赵奢那个年代赵国的综合国力是非常强的,等李牧成长起来,赵国已经经历了长平之战开始走向了衰落,因此李牧能够在军事上有所成就,来之不易。
根据《战国策》的记载,赵奢在阏与破秦军出动了20万大军,占据兵力上的优势,李牧与秦作战,往往是以少胜多,以弱击强。
阏与之战的时候廉颇就觉得赵奢的安排不靠谱,还百般阻挠,最后赵奢力排众议决定出击,取得了大胜,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廉颇的实力是不如赵奢的,更在李牧之下。
2、用兵之法专克秦军
李牧带兵打仗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他在边境练兵的时候就主要做4件事情,其一,练习骑射,也就是说李牧一直在贯彻赵武灵王时期的军事准则,重新建立一支赵军的精锐,而且还是以骑兵为主。
在有关长平之战的史料记载中,几乎看不到骑兵的影子,相反秦军里面到是有白起率领的2万5千多骑兵,他们成功截断了赵军的粮道。所以李牧指挥长平之战,骑兵部队一定会是他使用的重点,也不会轻易让秦军断了粮道。
其二,注重烽火的传递。古代没有战场上用的步话机、电台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在数千年前的中国,烽火狼烟就是最为重要的军事通讯手段,烽火台也是勘察敌情的重要工具。
和很多将领不同,李牧一直对烽火的要求很高,从民夫到士卒,再到各军各部的主官,都必须熟悉有关烽火的一切事宜,提高警惕性,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因此作为统帅的李牧,一定会比赵括更了解战场的形势变化。
其三,擅用谍报人员。烽火虽然能够传递战场的信号,但始终是被动的状态,想要在战场上获得先机,就必须一切工作都做在前面,李牧练兵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培养自己的谍报人员,他本人极为重视对敌国各方面情报的刺探,也深信这些“敌后工作者”对战争的积极作用。
主动掌握敌人的战略动向,侦查敌军的分布和将领的作战特点,就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是李牧成功的“诀窍”之一。反观赵括,对手的东西一无所知,完全就是情报上的“瞎子”。
图片:李牧一身戎装率兵出征剧照
其四,优待士卒。李牧把所有获得的奖赏、赋税等财物基本都用在手下士兵身上,他本人更是厉行节俭,绝不中饱私囊,克扣粮饷。在物资充足的情况下,还会杀猪宰牛犒劳手下人,这让他在军队中获得了极高的威望,大家也都愿意听他指挥,甚至是舍命。
再看看赵括,用他娘一句话说,刚刚当上将军就架子十足,军官们都不敢跟他说话,至于赵王的赏赐,也都一股脑拿回家,还琢磨着置办点产业,说白了,这就是作为统帅思想境界上的天壤之别。
以上这4点,就是赵括的用兵为将之道,而且每一条都有针对秦国虎狼之师的味道,可以肯定,一旦对上秦军,不管是李牧本人还是手下的将士,都不会像长平之战时赵括一帮人那样畏惧和不知所措。
二、兵团级作战的高手
李牧的作战风格,和我们新中国十大将中的粟裕将军有相似之处,最大的特点就是擅长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从史料的记载来看,不管是北抗匈奴还是抵御秦军,李牧都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才华。
首先,李牧本人很注重不同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在和匈奴打的时候,李牧就刻意区分了步兵、骑兵、弓弩兵和车兵,在不同区域的不同战场上,让不同的兵种承担主要的作战任务。
比如在山地上就让步兵和骑兵相互配合,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在平原上,就让车兵作为主力,利用兵种良好的机动力来进行攻防;又比如在攻坚作战的时候,会利用弓弩兵长距离攻击的特点,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等等。如何根据实际战场形势来运用各兵种,是李牧的拿手好戏。
其次,李牧不仅有勇,更有谋略和胆识,在战场上特别喜欢玩诱敌深入这一招。大慧认为他在用兵方式上和白起有很多相似之处,在长平之战中白起就是用诱敌深入歼灭了赵括大军。
李牧对上白起,应该在伯仲之间,谁能赢不好说,最起码不会和赵括一样上来就中计玩完。
秦汉之际的谋士李左车,作为战国名将李牧之孙,凭借井陉之战中精准识破韩信计谋的军事眼光,成为楚汉争霸时期最耀眼的战略家之一。然而,这位曾让韩信“东向而坐,师事之”...
李牧 韩信 2025-08-07 赵括的结局:长平悲歌中的血色终章公元前260年的深秋,山西高平西北的丹河两岸,四十万赵军在断粮四十六日后彻底崩溃。主帅赵括身中数箭,仍率精锐死战突围,最终倒在秦军箭雨之中。这位被后世讥讽为“纸...
赵括 2025-07-08 李牧为什么那么厉害:战国名将的军事智慧与人格魅力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李牧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战国末期的天空。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以一己之力支撑赵国危局数十年,在北方边疆筑起钢铁长城,在宜安之战...
李牧 2025-06-17 赵括的真实水平:被历史标签遮蔽的将门之子在“纸上谈兵”的千年嘲讽中,赵括始终以“无能之辈”的形象定格于历史长卷。然而,当我们拨开《史记》的叙事迷雾,结合考古发现与战略推演,会发现这位将门之后并非单纯的...
赵括 2025-06-16 郭开真实结局:历史迷雾中的多面猜想在战国末年的风云变幻中,郭开作为赵国的权臣,以谗言陷害廉颇、李牧两位名将,加速了赵国的灭亡,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然而,关于他的真实结局,正史中却并未留下明...
廉颇典故 李牧 2025-06-04 剖析赵括:从“纸上谈兵”看其真实形象在战国历史的长河中,赵括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纸上谈兵”这一标签,如同沉重的枷锁,将他紧紧束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后世诟病了两千多年。然而,当我们拨开历史的...
赵括 2025-05-19 纸上谈兵:赵括与空谈理论的警示“纸上谈兵”这一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只知空谈理论、缺乏实践经验的人。那么,这一成语背后究竟关联着何许人物,又蕴含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一、成语溯源:赵括与长平之...
赵括 2025-05-14 李牧若未逝,与王翦之战局猜想在中国战国末年的历史长河中,李牧与王翦两位军事天才的缺席对决,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李牧,赵国最后的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战略眼光,屡次击败强秦,...
王翦 李牧 2025-03-07 赵王为何信任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无疑是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而这场战役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便是赵括。赵括以其“纸上谈兵”的故事闻名,他在毫无实战经验的情况下被赵王任命为...
赵括 2025-02-12 赵括的真正实力与长平之战失败探析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长平之战无疑是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战役,而赵括也因这场战役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却在长平之战中一败涂...
赵括 2025-02-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