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为什么杀谋士戴铎?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不光是戴铎,但凡辅佐雍正登基的那几个重要的帮手,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戴铎也就是《雍正王朝》里邬思道的部分原型。
可以说是戴铎一手策划了雍正夺嫡的戏码,因为他是雍正最器重的谋士,雍正做了皇帝以后,戴铎连根毛线都没有捞到,不久还被雍正给处死了。
从戴铎的结局,我们就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给邬思道安排那样的结局了。邬思道给雍正夺嫡出了太多的点子,最终不仅没有得到雍正重用,还差点被雍正杀了。作者这是借邬思道的名义,给戴铎这样的谋士伸冤,让邬思道归隐山林,也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戴铎直接参与了夺嫡,是最重要的策划人。
戴铎曾经给尚未夺嫡成功的雍正,写过一封很长的夺嫡策略。可以说将雍正夺嫡的整个套路都给分析了出来。

首先,戴铎分析了当时雍正的处境。一方面跟康熙处理好关系,是很艰难的事情,另一方面跟兄弟们竞争也是很困难的。世上最难处理的关系,其实就是皇家父子之间的关系。
因为康熙是个圣明的君主,儿子又那么多,你如果不表露出自己的才能,可能康熙就会忽略你,从而再也看不上你。可是如果你表露的才能太多,那么康熙又会对你产生怀疑,认为你这是在邀宠献媚,是想要夺嫡。这当中的程度,是很难把握的。
此外,康熙生了三十多个儿子,其中二十多个长大成人,有9个直接参与夺嫡。那么这些兄弟当中各有各的特长,有些人善于读书,有些人善于打仗,还有些人善于理财,很难在这么多有才的兄弟中脱颖而出。
因此,戴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要想夺嫡成功,首先就要以孝顺对待康熙,以真诚、和睦来团结兄弟,加上自身的能力,遇到事情要懂得容忍,这样做才能达到一个谁也不得罪的地步。
而不知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间,无不相得者。我主子天性仁孝,皇上前毫无所疵,其诸王阿哥之中,俱当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戴铎
最终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夺嫡的过程中,能够妥善地保护自己。夺嫡路上,那些皇子又不是只有胤禛这个一个对手。
只要胤禛能做到以上那些事情,那么他们就会先跟其他对手争斗,最后才会想到胤禛。可是到那个时候,胤禛可能羽翼已经丰满了。
其次,戴铎希望雍正能够善待康熙身边的人。在戴铎看来,康熙那些皇子,没有哪个是省油的灯。因此直接进攻皇子,那是下下策。讨好康熙才是正经事。
所以戴铎希望雍正能够多接近康熙身边那些人,哪怕是一些小太监,小侍卫都要给予优待,为什么?
因为这些人整天在康熙身边转悠着,早晚是能够跟康熙说上话的。他们的嘴直接决定了康熙会接收到什么样的信息。他们说你好,虽然你未必就能立刻得到好处,可是一旦他们说你不好的地方,那肯定会在康熙心里扎下祸根。
我觉得这一招才是雍正夺嫡取胜的关键所在,康熙身边的人,都被雍正给拿下了,他们对雍正非常敬重,自然是会有意无意地说一些雍正的好话,这才使得康熙对雍正好感倍增。
至于左右近御之人,俱求主子破格优礼也。一言之誉,未必得福之速,一言之谗,即可伏祸之根。主子敬老尊贤,声名实所久著,更求刻意留心,逢人加意,素为皇上之亲信者,不必论,即汉官宦侍之流,主子似应于见面之际,俱加温语数句,奖语数言,在主子不用金帛之赐,而彼已感激无地矣。---戴铎
但是有一个原则必须要遵循,那就是不要跟朝中各部的人员来往过密,为什么?因为康熙最讨厌的就是党争。康熙认为明朝就是因为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党争才亡国的,所以他自然不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里再出现有党争的情况。

最后,戴铎提到了门人的事情。雍正手下的门人不在少数,这些人大多数都起于微末,没有什么正经工作。其中也不乏一些有才智之人。
他希望雍正能够将部分可靠的门人,逐渐提拔起来,要么在外成为封疆大吏,要么在内成为内阁九卿,这样一来,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可以真正在未来帮到雍正的。
这些人未必个个受到提拔后,就都能够成才,但是其中好歹有那么一些人,将来可以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
戴铎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他这是在为自己求官,也是在为那些跟自己一样为雍正效力的人求官。当然了这也是为了以后能够多些人可以帮助雍正。
这一点雍正并没有采纳,他不仅没有重用府上那帮参与夺嫡的人,而且把这帮人基本都给杀掉了,理由很简单,知道的太多了。
戴铎还做着出将入相的美梦,雍正已经对他动手了。雍正登基以后,戴铎志得意满,是时候得到回报了。结果和电视剧里邬思道的情况一样,雍正压根就没想到给他什么名分。
从府邸的一个谋士,一下子成为朝廷命官,到底给他多大的官合适呢?过去他手握雍王府大权,是雍正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但是现在他入了朝堂,是不可能立刻就被加封为宰相的,甚至连入阁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其他人不服。
到时候人家追问起来,说不定会引出夺嫡的一些细节来。所以雍正对戴铎的态度,一下子就冷淡了,过去的功臣,现在成了累赘,咋整?当然是废了。
这就好比《三十而已》里许幻山过去十分喜欢林有有,可是后来林有有掺和到了他的家事,那么许幻山忽然就觉得林有有成了一个累赘,甩都甩不掉。
过去感情再好,一旦出现矛盾点,那过去的一切都白搭了。好在雍正是可以甩掉戴铎,所以雍正就把戴铎给杀了。
总结:戴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成不了邬思道。不光是戴铎,雍王府那帮人基本也没有活下来的。甚至连昔日的陕甘总督年羹尧、九门提督隆科多,他们在夺嫡成功后,一个成了西北大将军,一个成了中堂大人,可是他们也都被雍正给收拾了。
戴铎的确很聪明,但是聪明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尤其是遇到事关自己的事情是,他们更加分不清方向。所以说他成不了邬思道。
乾隆大婚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件盛事,而围绕雍正帝是否在此时赐死亲生儿子弘时的争议,却因影视作品的渲染成为民间热议的焦点。事实上,翻遍《清史稿》《清实录》《清皇室四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8 雍正登基后,代善后人为何能稳坐“铁帽子王”之位?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二十日,康熙帝驾崩前夕,一份遗诏悄然定下大清皇位归属。在这份决定雍正帝即位的文件中,康熙特意叮嘱后世之君:“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4 谥号之变:康熙与雍正对皇后身后名的权力博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遗诏传位于第四子胤禛。次年,雍正帝即位后,对父亲康熙帝生前所定皇后谥号进行大幅修改,引发后世对皇权继承与礼制变革的关注。...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4 雍正两道密旨:为乾隆铺就六十三载盛世坦途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圆明园内,一代铁腕帝王雍正帝溘然长逝。这位以改革著称的皇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儿子乾隆留下两道密旨,不仅确保了皇权的平稳交接,更奠定了...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4 破局者李卫:从捐官到重臣的雍正用人密码在科举取士占据主流的清代官场,一个仅靠捐资入仕、文化程度有限的官员,却能在雍正朝十年间从五品员外郎跃升至一品直隶总督,李卫的仕途轨迹堪称清代官场的&qu...
雍正如何继位的 李卫 2025-10-22 九子夺嫡余波:雍正为何成为古代兄弟相残皇帝中的“头号黑锅侠”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兄弟相残的惨剧屡见不鲜:秦二世胡亥赐死扶苏,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弑兄,隋炀帝杨广鸩杀兄长杨勇……然而,在诸多“同室操戈”的案例中,雍正帝却因...
雍正如何继位的 杨广 2025-10-22 雍正密立弘历:一场跨越三代的政治布局与帝王智慧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帝亲书密旨,将皇四子弘历立为继承人,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这一决定看似突然,实则是雍正帝基于政治现实、家族传承与个人才能的...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2 乌雅氏拒受皇太后尊号:权力、亲情与身份焦虑的交织1722年冬,康熙帝驾崩,皇四子胤禛(雍正)继位。这本是母凭子贵的荣耀时刻,但雍正生母乌雅氏却以“绝食殉葬”“拒迁宁寿宫”“拒受徽号”等极端方式,公开抵制皇太后...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1 血缘与权力的撕裂:雍正与生母乌雅氏的母子恩怨1722年冬,康熙帝驾崩,四子胤禛(雍正)继承大统。这本是母凭子贵的荣耀时刻,但雍正生母乌雅氏却以绝食、拒受尊号、公开质疑等极端方式,与儿子展开了一场权力与亲情...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1 雍正帝的“阳”面帝王术:以领导力铸就盛世根基在清朝历史长河中,雍正帝以“康乾盛世”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著称。他不仅以铁腕手段整顿吏治、强化皇权,更以独特的“阳”面帝王术——即通过制度创新、人才选拔与民生关怀...
雍正如何继位的 启 2025-10-2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