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年号雍正。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其实,在古代王朝中,治民的难度更高于治吏,雍正皇帝执政时,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一点都不比在官员们身上消耗的精力少。
清朝入关之后,皇帝们也都开始学儒,因此,在治民的方略上,同此前的王朝差不多,都是宣扬儒家的道德观,以此来整合国家的社会风气。
雍正皇帝对此尤其重视,他曾专门发上谕给各个省的总督、巡抚,要求他们把治民的重要性置于其余诸事之前。《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中记载:
至于地方大吏,料理刑名钱粮案件,自是要紧,若能转移民间风俗,使之向善,又在办理诸事之上。
由此可见,雍正对待治民的态度,他非常清楚,吏不稳,只是疥癣之疾,而民不稳,则国不稳。
雍正搞的那些改革,除了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外,也是在相应的减轻底层百姓的负担,这是引导百姓向善的基础,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
当然,这只是治民的其中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要主动引导百姓的道德观,把“刁民”教导成符合儒家思想的“顺民”。

而要引导和鼓励百姓,在古代,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皇帝直接参与了。
如《雍正起居注》中的记载,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一个农民在干农活时捡到了银子,随即上报,如此拾金不昧的榜样,直接惊动了雍正皇帝。
雍正不但下旨将捡到的银子又赏赐给了那位农夫,还命令把此事作为教导八旗子弟的范例“将此事通晓八旗,谕令知之”。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河南的一个叫翟世有的百姓,也捡到了银子,并物归原主。
在雍正宠臣田文镜(时任河南、山东总督)已经公开表彰过翟世有,给其赏银、赐匾、立碑的基础上,雍正还继续亲自对翟世有予以奖励。
雍正认为翟世有的拾金不昧“乃世俗转移之明证,国家实在之祥瑞”,下令再奖赏翟世有银一百两,并赐予其七品顶戴。
至于河南的父母官田文镜,也获得了“田文镜化导奖劝之功亦于此可见”的高度评价。
雍正的重视就是一盏指路明灯,在翟世有拾金不昧当官后,类似事件就频频出现了,至于真假,就很难说了,当然,也没有更多的顶戴送出。
但雍正对此却非常高兴,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时,他还专门为各省拾金不昧现象频出表态:
数年以来,细民不取遗金者屡见于京师、河南、山西等处,朕心慰悦实,翼远近观感兴起,风俗渐归于醇厚。
雍正七年,雍正为了教化百姓,还命令在各个乡村设立“乡约”,要求地方详细记录民间“善行”及“过恶”。
同时,雍正要求各地方在民间乡村大力宣讲《圣谕广训》(雍正二年时,在康熙的《圣谕十六条》基础上,重新编纂的道德书籍),必须达到“家喻而户晓”的地步。
不过,雍正虽然竭力宣扬道德,不惜亲自下场参与,但实际效果未必就那么好,即使有效果,也只能管一时,而无法管一世。
如前面所写的河南翟世有拾金不昧的故事,雍正最后是用官位、金钱去鼓励,会产生什么后果?
最关键还是要依靠普世的教育,来实现民众的觉悟和道德观的提升,但在这方面,雍正却不怎么重视。

如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时,广西巡抚奏请在土司聚集区开办学校,以便教化山民,但雍正却予以拒绝,还指责广西巡抚迂腐:
土民愚蠢性成,惟在地方官约束严明,使之畏威感德,庶可收革面革心之效。乃欲以三字经、千字文之类,谓可使之明义理而消凶恶,亦迂阔之甚矣。
雍正是想用官府的权威强行推动道德的改变,却忽视了提高全民素质,其作用只在一时,绝无法永久。
雍正执政时,甚至一度因好几个省的民风达不到他的要求,下旨停止了地方上的乡试、会试,要求地方上改正后,才能恢复考试。
而民风又哪是一时半会能纠正过来的?还不得慢慢教育?又不愿意多开办学校,仅凭地方官吏口头宣讲,能管用多久?
综上所述,雍正在治民一事上,还是相当重视的,拾金不昧都能御赐顶戴,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
不过,他采取的方式不太妥,要改变民风,引导百姓有更高的道德观,还是需要用全面教育的方式,提高百姓素质,这需要长远的布局。
当然,在古代,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毕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说法,在古代统治阶级的心中,还是有相当影响力的。
乾隆大婚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件盛事,而围绕雍正帝是否在此时赐死亲生儿子弘时的争议,却因影视作品的渲染成为民间热议的焦点。事实上,翻遍《清史稿》《清实录》《清皇室四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8 雍正登基后,代善后人为何能稳坐“铁帽子王”之位?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二十日,康熙帝驾崩前夕,一份遗诏悄然定下大清皇位归属。在这份决定雍正帝即位的文件中,康熙特意叮嘱后世之君:“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4 谥号之变:康熙与雍正对皇后身后名的权力博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遗诏传位于第四子胤禛。次年,雍正帝即位后,对父亲康熙帝生前所定皇后谥号进行大幅修改,引发后世对皇权继承与礼制变革的关注。...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4 雍正两道密旨:为乾隆铺就六十三载盛世坦途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圆明园内,一代铁腕帝王雍正帝溘然长逝。这位以改革著称的皇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儿子乾隆留下两道密旨,不仅确保了皇权的平稳交接,更奠定了...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4 破局者李卫:从捐官到重臣的雍正用人密码在科举取士占据主流的清代官场,一个仅靠捐资入仕、文化程度有限的官员,却能在雍正朝十年间从五品员外郎跃升至一品直隶总督,李卫的仕途轨迹堪称清代官场的&qu...
雍正如何继位的 李卫 2025-10-22 九子夺嫡余波:雍正为何成为古代兄弟相残皇帝中的“头号黑锅侠”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兄弟相残的惨剧屡见不鲜:秦二世胡亥赐死扶苏,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弑兄,隋炀帝杨广鸩杀兄长杨勇……然而,在诸多“同室操戈”的案例中,雍正帝却因...
雍正如何继位的 杨广 2025-10-22 雍正密立弘历:一场跨越三代的政治布局与帝王智慧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帝亲书密旨,将皇四子弘历立为继承人,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这一决定看似突然,实则是雍正帝基于政治现实、家族传承与个人才能的...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2 乌雅氏拒受皇太后尊号:权力、亲情与身份焦虑的交织1722年冬,康熙帝驾崩,皇四子胤禛(雍正)继位。这本是母凭子贵的荣耀时刻,但雍正生母乌雅氏却以“绝食殉葬”“拒迁宁寿宫”“拒受徽号”等极端方式,公开抵制皇太后...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1 血缘与权力的撕裂:雍正与生母乌雅氏的母子恩怨1722年冬,康熙帝驾崩,四子胤禛(雍正)继承大统。这本是母凭子贵的荣耀时刻,但雍正生母乌雅氏却以绝食、拒受尊号、公开质疑等极端方式,与儿子展开了一场权力与亲情...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21 雍正帝的“阳”面帝王术:以领导力铸就盛世根基在清朝历史长河中,雍正帝以“康乾盛世”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著称。他不仅以铁腕手段整顿吏治、强化皇权,更以独特的“阳”面帝王术——即通过制度创新、人才选拔与民生关怀...
雍正如何继位的 启 2025-10-2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