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67年的初春时节,陆游选择了出门游历,但他走到了家乡附近的一座山坡的时候,偶遇一家农户正巧在杀鸡猪肉招待着客人。虽是浑酒一杯,却醇香四溢,时令恰在春节之际,陆游心生感慨,挥笔写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这首七言律诗自此成为千古名篇。
陆游生活在北宋,从诗中可以推测,当时的老百姓春节期间是有肉吃有酒喝的。尽管不及今天的海参鲍鱼金丝燕窝,但也足以说明古人过年的餐饮质量并不算差。不过陆游的诗句只是简单的概括,并没有作出详细介绍,至于古人在过年的时候吃什么却不得而知。
其实,古人同今天一样,在重要的节日都会准备美酒佳肴以示对生活的敬畏。那么,古人过年具体吃什么呢?
单从主食来说,古人过年主要吃麦饭、饺子和汤圆三类。中国粮食作物的种植史早在古代社会就是传统的南水稻北小麦,但是无论水稻还是小麦的种植,都是隋唐以后才开始普及。
因此,在先秦时期,古人过年吃的主食是麦饭。这是一种极其简单的饭食。一般是把各种杂粮磨成粉,裹到野菜上面蒸熟即可。在生产力较为落后的古代,古人的日常饮食多以粗粮为主,春节能吃一顿麦饭已经十分难得。
饺子最早出现在东汉,相传是由医学家张仲景发明,当时主要用于治疗耳朵上的冻疮。唐宋两朝经济富庶,北方地区广种小麦,面食日渐增多,饺子本有“交子”之寓意,春节期间吃饺子蔚然成风。与此相应的长江以南,水稻种植渐成大势。尤其北宋以来,上元节吃汤圆的习俗盛极一时,汤圆可以包裹各类食材,又有团圆之盼,在春节吃汤圆还有一语双关的妙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吃汤圆逐渐成为南方人过春节的主食。
春节吃的主食古今基本没有区别。但从菜品上来说,古今则是迥然不同。古代物质匮乏,食材不多,古人春节吃的菜品主要是五辛盘、猪羊肉和时令蔬菜。《荆楚岁时记》中曾记载,南朝人过年时餐桌上常备五辛盘。孙思邈在《食忌》一文中也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癖疠气。”又在《养生诀》里面说“元旦取五辛食之,令人开五脏,去伏热。”魏晋时期吃五辛盘是在正月初一的早晨,东晋御史中丞周处在其著作《风土记》中说“当迎晨啖五辛菜,以助发五脏气而求福之中。”
何为五辛盘?简而言之,就是将大蒜、小蒜、芫荽、韭菜、芸薹5种辛味蔬菜装入盘中,蘸上调制的酱汁生吃,类似于今天的凉拌菜。唐代中后期,在五辛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衍生出春盘,即在五辛盘中增加其他的时令蔬菜,寓以生发迎春之意。杜甫在《立春》中便说“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明朝人对五辛盘也十分偏爱,如嘉靖年间的《漳平县志》做过记载:“人家无贵贱,咸御鲜衣,诣所亲贺岁,主人辄出辛盘与其款洽。”而且,明代的五辛盘比前朝各代更有讲究,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无论五辛盘还是春盘,都属于素菜的范畴。春节过年,古人自然也不能少去荤菜,最典型的便是鸡、猪、羊肉。鸡与“吉”是为谐音,古人过年吃鸡,寓意大吉大利,古今皆然。猪肉和羊肉因味美鲜香,在古人的年夜饭里当属上品佳肴。唐人韦巨源在《烧尾宴食单》里面记录的58种菜品中,有数十种是羊肉制品,羊肉在古人年夜饭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宋朝更是把羊肉吃到极致,官府和坊间凡是过年期间,只要条件允许,都要宰割羊肉。
猪肉则因产量高,肉质口感好,且没有羊肉的膻味,而成为两宋至今年夜饭上的主角,由于猪肉的存在感极强,价格相对便宜,备受百姓欢迎,东坡肘子、东坡肉也在北宋相继问世。
不过古人过年基本不吃牛肉,并非牛肉不入古人的法眼,而是因为在男耕女织的古代,公牛用于耕地,母牛宜于繁殖,牛作为劳动生产中的主力,非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死亡官方明令禁止宰杀。
古代没有高温大棚,特别是北方地区进入寒冬以后绿色蔬菜几近于无。所以古人在过年期间能够吃到的新鲜时蔬极为有限,主要品种仅有白菜、牛蒡、紫苏等。而且炒菜这种烹饪方法在南北朝以后才逐渐普及,所以古人烹饪蔬菜的办法也不多,一般用来煮羹或是直接生吃。
古人过年吃的食物虽然不及今天,但是年味浓郁,年气十足。普通人家的除夕夜里,三五之人,围拢在饭桌前,吃着五辛盘,或是促膝谈心,寄予新年愿望,或是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新景。
在隋唐之际的草原与中原政治版图中,东突厥汗国的兴衰史堪称一部充满权谋、战争与背叛的史诗。作为东突厥最后两位核心统治者,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的叔侄之争,不仅决定了突...
2025-09-22 梁鸿与孟光:隐逸高士的终章与精神永续东汉隐士梁鸿与妻子孟光的故事,以“举案齐眉”的典故成为后世夫妻相敬如宾的典范。然而,这段传奇的结局并非止步于吴郡的廊下舂米,而是以梁鸿的离世与孟光的归隐为句点,...
2025-09-22 孙思邈的年龄之谜:101岁还是142岁?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审视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寿命问题,堪称中国医学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从《旧唐书》到民间传说,从学者考据到网络热议,关于其生卒年的争议持续千年。一、历史文献的矛盾:...
2025-09-22 罗隐最著名的诗:穿透时代的锋芒与哲思晚唐五代诗坛群星璀璨,罗隐以“愤世嫉俗”的笔锋独树一帜。这位历经二十余次科举落第的诗人,将仕途失意化作笔下雷霆,其诗作或针砭时弊如利刃出鞘,或咏史抒怀似黄钟大吕...
2025-09-22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殷开山的真实地位:历史误读与真相还原在大众对唐朝历史的认知中,常出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无殷开山”的误解,这一说法既不符合史实,也忽视了贞观年间政治表彰体系的复杂性。作为唐初开国功臣,殷开山不仅位列...
2025-09-22 谢翱为何落籍揭阳:抗元遗志与家族迁徙的历史交织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南下,宋室危亡之际,一位布衣诗人以家国大义为笔,在潮汕大地上书写了气节与血脉的传奇。他就是被誉为“宋末诗坛之冠”的谢翱(1249-1295)。...
2025-09-22 杨素是忠臣吗:历史褶皱中的忠奸之辨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隋朝权臣杨素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隋朝开国的军事支柱,也是后世史书中“奸臣”的典型代表。这种矛盾的评价,源于他复杂的人生轨迹与时代...
2025-09-22 张耒: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与时代精神的映照者在北宋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张耒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与人格力量,成为一颗不可忽视的璀璨星辰。他不仅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更是一位历经宦海沉浮却始终坚守文学理想与人文关...
2025-09-22 解放黑奴的领袖:亚伯拉罕·林肯——以法律与战争终结奴隶制的美国总统在人类文明史上,解放黑奴的壮举不仅改变了数百万人的命运,更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里程碑。而在美国,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核心推动者,正是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他...
2025-09-22 宇文恺有后代么:历史脉络中的家族存续探究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宇文恺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卓越的规划与设计才能,缔造了隋唐两代的都城典范——大兴城(唐长安城)与洛阳城。然而,当我们将目光从他的辉...
2025-09-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