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字长伯,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末清初最有决定意义的事件,肯定是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大门,引清兵入关,之后才有了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历来评说此事,有的人说他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有的人说他是学楚国的申包胥,想借兵报君父之分,更多的人则说他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不过不管怎么说,大家都认为,吴三桂本人在这件事件有绝对的自主权,是个人意志的决定。其实在历史的大潮中,个人的命运非常渺小,即使强如吴三桂这样手握天下权重的大人物,有时也是被客观环境所迫,随历史的波浪而起伏。
诚然,吴三桂手握强兵,占据天下咽喉,在决定天下大势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无法以一已之力决定全天下的命运。别的不说,就说吴三桂的辽东总兵一职,虽然兵权在握,但在山海关还有两个人比他官大,分别是辽东总督王永吉和辽东巡抚黎玉田,虽然可能实际权力不如吴三桂,但也说明吴三桂并不能随心所欲。
崇祯十七年三月,面对咄咄逼人的李自成大军,崇祯皇帝封吴三桂等大将为伯爵,下令进京勤王,但诸将中唐通已经投降了李自成,左良玉与黄得功等人之前曾大败于李自成,根本没有胆子来,对勤王的圣旨置若罔闻。随着闯军的不断逼近,京师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崇祯才严令王永吉总督关外军队(当然主要是吴三桂所部)进京勤王,此时皇帝首先想到的还是辽东总督王永吉,而不是辽东总兵吴三桂。
四月十九日,当王永吉率领的先头部队距京师还有数百里之时,李自成已经攻破了京师,崇祯皇帝也吊死在煤山。王永吉闻讯后开始率军返回,途中遇到了还在前进的吴三桂主力部队。二十九日,吴三桂遇到了拼死突围出来的家将海山,知道了崇祯皇帝已经自杀,百官叛变,而李自成大将刘宗敏在城内对权贵豪门大搞“追赃助饷”,连吴三之父吴襄也遭到了拷打,家产也被抢走,传说中的陈圆圆被抢就发生在此时。
吴三桂当然受不了这种事,发誓要兴兵血恨,为崇祯皇帝报仇。四月初一,留守山海关的辽东巡抚黎玉田派人通知王永吉与吴三桂,说清军已经开始南下,向山海关进发,王、吴二人赶紧率部返回了山海关。回到山海关的众人商议今后的去向,最后由王永吉拍板,决定南下联络南明的史可法,让其率军北上,然后南北对进,收复京师。
巧的是,李自成派来招降的唐通等人也在当天晚上赶到了山海关。众人又连忙商议了一宿,最终决定还是做明朝的忠臣,按原计划南下联络史可法。为了麻痹李自成,王永吉又临时安排黎玉田前往李自成营中,假意商谈投降事宜,只是谁都没想到,黎玉田竟然在京师投降了李自成。原来前来招降的唐通与吴三桂是旧相识,一同前来的副使也是王永吉的同乡,唯有黎玉田虽说是二把手,可一没有决策权、二没有兵权,竟然被人当成了空气。他害怕王、吴二人日后反悔投降李自成,不如自己先投降,立个头功。黎田玉的投降,让李自成得到了山海关的第一手情报,并最终决定兵发山海关。
王永吉与吴三桂两人毕竟都是职业官僚,知道一旦投降李自成,就会一身名节尽毁,在史书上留下“二臣”的骂名;而且李自成的“追赃助饷”将包括王、吴二人在内的所有官绅精英阶层推到了对立面,所以他们是尽可能地避免这种事件发生。但大顺军已经打下了大半个北方,仅凭一座山海关和几万辽东军实在是无法抵挡,于是有个叫童达行的军将建议吴三桂,向清军借兵为崇祯复仇。王、吴二人都明白,此事风险极大,如果成功了,他们就是重兴大明的当代申包胥,但要是失败了,他们就成了万世唾骂的石敬塘。
此时的吴三桂虽然打仗在行,但是玩政治还是嫩了点,于是向王永吉请教。职业政客出身的王永吉当然明白此事干系重大,虽然不断接到京师官绅被大顺军虐待的情报,还是一直下不了决心,直到四月十日,南明军队北上还遥遥无期时,却得到了清军已经南下的确切消息,才最终同意童达行的献议。
狡猾的王永吉耍了个心眼,只以吴三桂的名义向清朝发出了请兵书:希望清军不走山海关,绕道长城西面与山海关守军夹击大顺军,同时,向关内发布檄文,大意是吴三桂将率辽东军竭尽全力匡复明室。如果事件成功,当然少不了他这个最高官的好处,如果事情失败,那留骂名的也是吴三桂。而此时的满清当然更看重手握兵权的吴三桂,所以对吴三桂署名的请兵书也欣然接受。
四月十七日,得知清军仍在向山海关进军的王永吉吓出了一身冷汗,他终于放下了最后一丝幻想,认清多尔衮此番前来决不是借兵为明室复仇,而是来问鼎中原的。为了不留下千古骂名,他以亲自南下督促史可法迅速北上的名义逃往南方,而将所有的烂摊子留给了吴三桂。而此时的吴三桂已经被逼上了贼船,又舍不得放弃手中的兵权,无奈地在山海关前的一片石决战中,为了生存投降了清军,最终变成满清的“平西王”,留下了千古骂名。
在清朝初年的政治漩涡中,吴应熊作为平西王吴三桂的长子,其命运与清廷、吴氏家族的兴衰紧密交织。而他的子女与生母,则在这场历史大戏中扮演着沉默却关键的角色。通过梳理...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吴应熊 2025-07-16 大顺为什么干不过大清:政权根基、战略格局与统战艺术的全面溃败1644年的山海关,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的关宁军激战正酣,突然杀出的八旗铁骑以“包抄侧翼、骑兵突击”的战术击溃大顺军,这场战役不仅改写了明清鼎革的历史进程,更...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 2025-07-15 孔有德为何未入“三藩”之列:历史选择与命运转折的交织在清朝初年的政治版图中,“三藩”是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合称。他们凭借在清朝入主中原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被清廷分...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耿精忠怎么死的 2025-07-09 吴三桂真实死因揭秘:一代枭雄如何谢幕?吴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极具争议的政治军事人物,其生平跌宕起伏:从明朝辽东总兵到清初平西王,再到反清称帝的“吴周政权”创立者。然而,这位乱世枭雄的...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2025-07-07 陈圆圆与李自成、刘宗敏:乱世红颜的命运纠葛在明末清初的乱世风云中,陈圆圆的名字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紧密相连。这位秦淮名妓的命运,如同飘摇的柳絮,被卷入李自成、吴三桂、刘宗敏等历史漩涡的核心。要厘清...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 2025-07-03 吴应熊官职品级考:从历史原型到鹿鼎记的虚实辨析在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吴应熊作为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建宁公主的驸马,其形象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博弈色彩。历史上真实的吴应熊,其官职品级与小说描写存在显著差异。...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吴应熊 2025-07-01 吴应熊身世考:陈圆圆养子身份背后的政治联姻密码在明末清初的风云变局中,吴应熊作为平西王吴三桂的嫡长子,其身世却因与陈圆圆的特殊关联蒙上神秘面纱。通过《清史稿》《吴三桂纪略》等史料的相互印证,一个跨越满汉、交...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吴应熊 2025-06-27 朱国治:三藩之乱中的殉节巡抚与历史争议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爆发的三藩之乱中,云南巡抚朱国治的命运成为清初历史的关键注脚。这位以“朱白地”绰号闻名于世的封疆大吏,在吴三桂叛军的屠刀下终结了政治生...
康熙的儿子们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2025-06-04 曹变蛟与吴三桂:武力与功过的多维较量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历史中,曹变蛟和吴三桂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活跃于同一时代,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历史评价。究竟谁更厉害,需从军事能力、历史功绩与影响、...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2025-04-23 清朝三藩王兵力之谜:从定制到实际规模的探寻在清朝初期,三藩王——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宛如三股强大的势力盘踞在南方,其兵力规模一直是历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他们的兵力不仅影响着清朝的军...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耿精忠怎么死的 2025-04-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