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芈启,这个人可能很多人觉得陌生,在历史上也没什么名声,为什么呢?因为这货被挖出来的时候已经进入近代了。换句话说,在封建历史上的2000年里,压根就没人知道有芈启这么一号人。严格来说,芈启不应该叫芈启,而应该叫熊启。为啥?因为这哥们是楚国王族,他老爹是楚考烈王,而楚国王族是芈姓熊氏。
芈姓是一个大家族的总姓,衍生出了荆楚十八氏。我们所熟知的楚国公族屈、景、昭、斗、蒍、苏、庄等氏全部都是芈姓的衍生品,熊氏自然也是。
不过两周时代,男人称氏不称姓。为啥?因为姓的概念太笼统,只能证明你是哪个诸侯国的,而氏则能具体到你是哪个诸侯国的哪个家族,一般家族封地决定了氏的称呼。
所以说,我们应该叫芈启为熊启,毕竟这位老兄也是楚考烈王的儿子,是楚王负刍的亲兄弟。熊启可是担任了十多年秦国相邦的,和吕不韦是一个级别的人物,他为何选择叛秦呢?
历史其实特别相似,以至于我们会觉得太史公司马迁老爷子在写小说,不信你看。当年楚考烈王熊完还是王子的时候,被送到了秦国做人质。
这个时候他老爹楚顷襄王快挂了,黄歇作为服侍熊完的人,利用这个机会,偷偷把熊完给送回了楚国继位。
楚考烈王熊完继位以后,随即把黄歇册封为令尹,号春申君。眨眼之间黄歇就成了权倾楚国的重磅人物,也成为了日后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春申君黄歇本来如鱼得水,可是这个时候李园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让春申君娶了李园的妹妹,等到李园的妹妹怀有身孕以后,再把她送给楚考烈王熊完。
等到熊完去世以后,李园妹妹的儿子果然继承了王位,也就是楚幽王。而他的生父,却是春申君。这件事是不是跟吕不韦接嬴异人回来继位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甚至到今天,秦始皇的父亲是谁,我们从史料里都找不到独一无二的答案。
根据少量历史记载,这个楚考烈王不是没有儿子,他在秦国就生下了熊启,也就是后来的昌平君。当年秦昭襄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熊完,因而有了熊启。
秦始皇二十一年,王贲攻蓟。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王翦谢病老归。新郑反。昌平君徙於郢。大雨雪,深二尺五寸。---《史记》
等到熊完回国的时候,熊启是被留在秦国的。这跟嬴异人回国的时候,秦始皇被留在赵国,是不是又一模一样?所以说你不得不怀疑这《史记》是不是在开玩笑?
不过熊启可没有秦始皇那么好命,他从出生到做官,甚至到成为秦国相邦,一直都在秦国。因此说不上来熊启对楚国有多少感情,只能说熊启是兼有楚国和秦国血脉的人。
熊启担任了秦国相邦,长达13年之久。公元前238年,熊启协助秦始皇平定嫪毐叛乱,此后接替吕不韦成为秦国相邦。公元前225年,熊启在郢陈反秦,履历堪比吕不韦。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遣大将李信,带领20万大军南下攻打楚国,希望一举平定楚国。这个时候李信接二连三地获胜,先打下了平舆、寝丘等地,随后攻占了鄢郢。
可就在这个时候,郢陈的熊启突然之间就反叛了。我们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李信战败和熊启的反叛有关系,但是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年,不免让人产生怀疑。
因此有学者合理推测,当李信大军在前方进攻楚国的时候,郢陈的昌平君突然反叛,从背后突袭李信大军。李信腹背受敌之下,只能以失败收场,20万大军损失惨重。
而且事后秦始皇并没有对李信采取杀头或者灭族的处罚,由此可见,这一战战败的主要原因,不在李信身上。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史记》
联想到同一年发生昌平君造反的事情,所以完全存在昌平君帮助项燕合伙击败李信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如此震怒却不灭了李信的重要原因。
从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考古中,出土的两封秦军士兵的家书,我们可以得知昌平君在公元前225年作乱是证据确凿的。
那么熊启已经位极人臣,又有一半秦国血统,他为啥非要反秦呢?我个人认为,这个时候的熊启,是受到了楚国贵族们的引诱。
反秦之后熊启在项燕的帮助下,成为了新任的楚王,这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证据。在秦国进攻楚国的时候,项燕团队派遣了使者前往昌平君熊启处,陈说楚国亡国的利弊。
并且一再表示,只要保住楚国,那么就让昌平君熊启担任楚王。熊启是楚考烈王的儿子,比楚幽王还要有资格继承王位,自然是会心动的。
再说了母亲的国家,要灭了父亲的国家,昌平君熊启心里,难免也会有些动容。再加上秦国芈姓势力对楚国的不舍,最终导致昌平君熊启,反叛秦国。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其中秦始皇不允许六国留有史书传于世间,这件事比较特别,他只允许《秦记》流传后世。灭了人家的国不算,还要毁了人家的历史,实在是厉害。
其中关于昌平君熊启的历史记录,基本也被秦始皇给抹杀了。和《寻秦记》里的项少龙一样,熊启也成为了秦始皇一直不愿提起的那个人。
此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熊启就是公子扶苏的外公,因为熊启的叛乱,所以导致了秦始皇开始反感公子扶苏。
扶苏长大以后,秦始皇迟迟不立太子,使得扶苏的地位非常尴尬,最终间接地导致了秦朝只有两代就灭亡了。因此熊启对秦朝的影响,那是相当大的。
从血统上来说,熊启本来就是楚国王子,也是有楚王继承权的。所以熊启完全具备反叛秦始皇的理由。
不过因为熊启在秦国数十年时间,担任相邦13年时间,一时间让秦始皇有些接受不了。可以说熊启是伤害秦始皇最深的人,也使得后来的秦始皇不相信任何人,只信任身边的赵高。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吕不韦以“奇货可居”的商业思维,将落魄秦国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包装成政治期货,最终通过精准运作助其登上王位,自己也从市井商贾跃升为秦国丞相。...
吕不韦 2025-09-28 本纪与项羽:历史书写中的帝王逻辑与英雄叙事在中国古代史学体系中,"本纪"是纪传体史书的核心体例,而项羽作为未称帝的军事领袖被列入《史记·项羽本纪》,这一特殊安排既体现...
项羽 2025-09-25 吕不韦之死:一封信背后的权力困局与时代悲剧公元前235年,秦国前丞相吕不韦在洛阳封地饮鸩自尽,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场死亡的核心导火索,是一封仅30字的书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
吕不韦 2025-09-25 司马卬之子:历史长河中的隐秘身影在秦末汉初的乱世风云中,司马卬作为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的殷王,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儿子,史书记载却极为简略,宛如历史长河中若隐若...
项羽 2025-09-24 虞子期与虞姬:历史与虚构交织的兄妹传说在楚汉争霸的波澜壮阔中,虞姬与项羽的“霸王别姬”成为千古绝唱,而虞子期作为虞姬的“兄长”形象,也因文学创作与民间传说深入人心。然而,当拨开历史迷雾,会发现这对兄...
项羽 虞子期 2025-09-24 范增算顶级谋士吗?——历史迷雾中的谋略之辨在秦末汉初的风云变幻中,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其谋略水平与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将其与张良并论,视其为绝代谋士;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因历史机遇而稍有...
项羽 张良 2025-09-23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有巢氏:文明曙光中的四大发明与人类生存革命在远古洪荒的混沌中,当人类与禽兽争夺生存空间时,一位被后世尊为“巢皇”的智者横空出世。有巢氏,这位被《庄子》《韩非子》等典籍记载的中华文明始祖,以“构木为巢”为...
韩非子 有巢氏 2025-09-22 刘承佑与刘邦:跨越四百余年的皇室血脉与时代变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与刘承佑虽同为刘姓帝王,却分属西汉与五代十国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以布衣之身推翻秦朝、击败项羽,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
项羽 刘邦 2025-09-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